静参径山茶

时间:2022-10-28 03:51:37

一直以来,径山茶给我的印象总是笼罩着一层神秘的色彩,确切地说,它似乎高深莫测,因为它产自一座名山,出自一座名寺,载自一位名僧。而且以它为名的茶宴还是当今程式繁复的日本茶道之源,诸般“因子”的复加与组合,令我深感它的庄严与神圣。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它难以接近,只是机缘未到。终于,有一日。在与杭州好友叶菩提闲聊的时候,无意中提及径山茶,她说她常常会去径山万寿禅寺拜谒一位法师,于是乎便向法师“请”了一袋径山茶惠赠给我。茶到手,欣喜之余,自是迫不及待地想一睹芳客、一品香韵,就选了一个丽日晴好的周日早晨,拾掇一份闲适,止心静虑,独自漫品,用心去领会它的禅意。

剥去灰黑的包裹,露出一个绿白相间的简易包装袋。上面的图案很简朴,除了左下角一枚开展的茶芽剪影之外,就是一行由已故的著名社会活动家赵朴初题写的“径山名茶”茶名和一方朴拙古雅的印章。这几个劲健俊逸的行楷,有雍容宽博的气度,―笔一画间透发着超出世尘的释家气象。玩味了一阵之后,不由地肃然起敬。心想应该精心地置备一番,才能“配”得上喝这样的茶品。清供、布席、涤器、烧水……足足忙活了有个把小时,身上已是大汗淋漓。和闻名遐迩的径山茶宴相比,我的做法实在是相形见绌,但是这也总算是表达一下我心中的那份虔敬吧。

为了尽量营造山林野趣的品茶氛围,我特意选用新截竹管制成的茶则来取茶,并倒入手绘的青花茶荷中慢慢品赏。素瓷映衬下的芽叶,满眼全然一派绿意盎然的灵动,细嫩紧结,略有卷曲,细密的白毫披覆,可爱之形,悦目之色,唤起了心底尘封已久的惬意与恬然。这样的翠绿是一种浑然天成的颜色,是自然与生命的交织,特别是在流火的炎夏中给人带来了别样的清凉。

此时,电磁炉上的随手泡欢快地鸣响起来。提醒着正在凝神注目的我。严格地说,壶里的水不能不说是一个不小的遗憾。唐代张又新在《煎茶水记》中早就言及“夫茶烹于所产处。无不佳也”,这款径山茶本应用径山脚下双溪镇的陆羽泉来冲泡,才得径山茶之真味。可惜,闽浙两地距离甚远,且无当年李德裕“水递”惠山泉之癖,只好用矿泉水代之。掀开白瓷盖碗,一条光圆的水流缓缓注入碗中,绿芽瞬间上下翻滚起来。不多时,盖碗中碧涛四泛,绿云浮动。静置等候的间隙。我微阖双眸,静心聆听芽叶在盖碗中绽放的声音。尽管四周时不时地传来一阵阵车辆鸣笛与知了鸣叫汇合而成的聒噪,但是相对平静的心,在没有羁绁的想象力默契配合下。隐约间听见细微的声响,如清风拂叶,雁过无痕,也许这就是大音希声吧。

一分钟的时间既短暂又漫长。启盖,茶烟袅娜,清幽的板栗香,悠悠然地飘散在空气中,伴随着呼吸的翕动沁入心脾。这种气息,就像是徜徉在蜿蜒的竹林小径、嗅闻雨后新泥一般的疏谈宁静。端起盖碗中,一股碧流倾泻直入瓷盏。溅起一颗颗晶莹剔透的水珠,盏上冉冉升起的氤氲薄雾,荡涤尽了尘虑,牵引来了禅思。一枚芥子般的芽叶任运自然地漂浮在盏心,含翠带润的茶汤中倒映着万里晴空,挂着露珠的蕨草上折射着灿烂骄阳。安详澄止。同盏沿的那两枚青花细叶相映成趣。一叶一菩提,大千世界无尽藏。

轻啜一口,并用舌头来回搅动着,茶汤在舌尖上跳跃,清鲜醇和的滋味逐渐渗透,一点点地咽入喉中,旋即回甘。口舌生津。如醍醐灌顶。再嗅碗盖,清香持久。丝丝缕缕,香风扑面,从鼻一直洇润到内心深处。

又饮过二三盏,浊气与烦闷早已荡然无存,本自具足的自性随之浮现。嘈杂的世界仿佛一下子变得静寂,思绪也天马行空地驰骋起来,物我两忘。茶味渐淡渐轻,淡如流云,轻如春风,淡泊了心怀;禅心渐明渐澈,明如皓月,澈如寒潭。复苏的芽叶,依旧青翠欲滴,柔软嫩匀的身形,逍遥容与地“躺”在盏中,圆融无碍,它在一片清芬甘洌中进入了下―个轮回。

安心生软草,醍醐引春泉。一道径山茶,一次心与茶的禅机交锋。心尘净尽,澄澈空明。屋外,听阳一片,清风徐徐。馨悦非常。此番境界正是: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上一篇:育才三载,入魂一叶 下一篇:伦敦远郊品绿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