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对献血者ALT水平的潜在影响

时间:2022-10-28 03:46:17

健康教育对献血者ALT水平的潜在影响

摘要:目的:调查漳州市无偿献血者ALT异常的原因,探讨健康教育对其水平的影响。方法:对2012年6月-2013年12月130位ALT检验不合格献血者进行电话调查,针对原因给予适当的健康教育。结果:间隔期满6个月后再次献血,其中121人合格,9人不合格,合格率为93%。结论: 健康教育有利于降低献血者ALT水平,提高献血者二次献血的合格率,减少血液浪费。

关键词:ALT;献血者;健康教育;影响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是临床肝功能检测指标之一,能够反映肝脏受损程度,也被列入我国献血者血液的必检项目。为了保障血液安全,防止输血性传播疾病,卫生部规定献血者血液ALT>40U/L即为不合格,不能给病人输注,必须进行报废处理。我们对漳州市中心血站2012年6月-2013年12月130位ALT检验不合格献血者的情况进行调查,给予适当的健康教育,从而提高了献血者二次献血的合格率,减少血液浪费。

1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2012年6月-2013年12月130我站ALT检验不合格献血者130人,其中男性103人,占79.2%,女性27人,占20.8%,街头献血97人,团体献血33人。

1.2 方法 进行电话调查,给予适当的献血知识宣教并追踪其二次献血的检测情况。

1.2.1首先把血液检测结果告知献血者,并向献血者解释检测ALT的临床意义以及引起ALT升高的原因, 如肥胖、疲劳、饮酒、睡眠不足、服用某些对肝脏功能有影响的药物、剧烈运动、肝脏疾病(病毒性肝炎、酒精肝、脂肪肝)等都可以引起ALT升高,仔细询问献血者身体有无不适,献血前是否有疲劳、饮酒、服药、剧烈运动、饱食、连续熬夜等情况;告知献血者只要注意休息或停服酒、药物后,ALT一般会恢复至正常水平;如果献血者体型肥胖,建议其一个月后复查;如果献血者在献血前出现疲乏、胃纳差、黄疸等症状建议其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复查正常后献血者可以继续献血。解释时尽量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消除献血者的顾虑。

1.2.2指出血液中ALT升高说明肝细胞受到了损伤,如果ALT持续升高就会对身体产生危害,针对献血者的情况,指导献血者应改变不良的行为生活方式,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不要经常熬夜,避免长期和大量饮酒,合理用药,饮食清淡等都有利于受损肝细胞的修复。强调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但是对自己身体的爱护,也是对于血液这一宝贵资源的保护。

2 结果

2.1 130位ALT不合格献血者中,献血前有熬夜情况者75人,占57.7%;献血前曾有饮酒者21人,占16.2%;献血前曾有服用药物者14人,占10.8%;献血前曾有饱餐油腻者5人,占3.8%;体型偏胖者5人,占3.8%;无明显原因者10人,占7.7%。电话调查情况见(表1)。

2.2 经过适当的健康宣教指导,间隔期满6个月后再次献血,其中121人合格,9人不合格,合格率为93.1%(表2)。

3 讨论

人体内的ALT主要分布在肝脏,其次为肾脏、心脏、肌肉和红细胞,其增高的原因除了由病原体感染引起肝胆疾病、心血管疾病、骨骼肌疾病及某些药物的毒物作用外,一些非病理性原因,如体重增加、运动、饮酒以及疲劳也均可引起ALT增高[1]。从表1中可见130位ALT不合格献血者中,献血前有熬夜、饮酒、服用药物情况者人数明显高于其他人,占所有不合格数的84.7%,经过适当的健康宣教指导,间隔期满6个月后再次献血,其中121人合格,9人不合格,合格率为93.1%,表明献血者80%以上的ALT不合格不是由于急性病毒性肝炎引起的,与乙型肝炎及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无关,而是非病理性因素起主导作用[2-4],当消除该非病理性因素后,ALT水平可以逐渐恢复正常。而且,其中男性献血者有103人,占79.2%,比率远远高于女性献血者,这也可能和他们的生活习惯如经常熬夜、通宵娱乐及喝酒应酬等有很大的关系。由于仅凭单项的ALT检测无法直接判断献血者的ALT异常是因病理性因素引起还是非病理性因素引起的,所以ALT异常血液的报废率一直比较高,造成血液资源的损失,也影响献血者的献血热情。适当的健康宣教,可以促使献血者改变不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帮助消除非病理性因素,降低献血者ALT水平,有利于提高献血者二次献血的合格率,减少血液浪费。

为了在保证血液质量安全的同时有效地保护血源,减少血液浪费,我们还应当把健康教育的环节前移: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多种方式宣传无偿献血知识,指导献血者在献血前做好准备工作如保证充足的睡眠、不饮酒、避开生病服药、调整饮食等;对于高校、企事业单位组织的大型献血活动,提前一、二周把献血有关的资料发放和张贴,让献血者事先有心理准备并科学调理献血前生活;增强采血护士的责任心,重视献血前征询,在征询时应仔细询问献血者的近期情况(饮食、休息、运动),重点征询是否饮酒、服药、熬夜、强体力活动等,对有以上情况者应暂缓献血并做好解释工作。

参考文献:

1 齐村生,仁会莹,曾凤芹,等。秦皇岛市无偿献血者结构与血液检测结果分析[J]。临床输血与检验,2008,10(3):248-249.

2 奚华新,夏卫,李林,等。血站降低不合格血液报废的思考。临床输血与检验,2010,12(2):152-153.

3 夏卫,奚华新,钱惠忠。无锡地区无偿献血者中ALT检测结果分析。临床输血与检验,2009,11(2):151-152.

4 刘如萱。临沧市无偿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检测结果分析。临床输血与检验,2011,8(3):316-318.

上一篇:品管圈在探讨静脉留置针回血部位中的应用 下一篇:从“瘀”论治原发性痛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