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皮球”的启示

时间:2022-10-28 03:40:01

音乐课上,我常常为学生学不好二拍子指挥图式而犯愁。平时教学中,我虽然反复给学生示范,但由于指挥姿势比较抽象,学生模仿出来的指挥动作往往似是而非,掌握比较困难。但是在上学期我校组织的一次音乐教研活动中,徐老师《快乐的课间》这一课中教授二拍子指挥图式的方法,却让我豁然开朗。

课前,徐老师对学生座位进行了调整,让学生围坐成U形,空出中间。上课了,她拿着几只皮球快步进入教室,安静的教室顿时像开了锅似的沸腾了起来。待学生安静下来后,她问同学们:“课间你们喜欢玩些什么活动或游戏?”由于看到了老师手中的皮球,于是许多人喊了起来:“拍皮球!”老师因势利导:“今天,我们就来玩一个‘花样拍球’的游戏,要求同学们想出各种花样来拍球。你们想参加吗?”学生兴奋异常,高举着小手,纷纷要求上来拍球。徐老师随机抽了几个学生到中间来拍球,并要求下面的学生仔细观察,以便他们自己上来时能拍出与前面同学不同的姿势。待第一组拍完后,她让学生徒手模仿上面同学拍的姿势,然后再请有新创意的同学上台表演。当发现学生拍出忽左忽右的姿势时,她及时插入:“你能像XX这样来拍皮球吗?”同学们跃跃欲试,竞相模仿。老师顺手拿起一只球,也跟同学们一起拍了起来,边拍边提醒学生仔细看,并随老师作徒手练习。看看大部分学生模仿的差不多了,再抽部分学生上台来表演,看谁拍得自然、好看、有弹性。再让学生说说感受。最后老师小结:“这种拍法看起来虽然简单,但要拍好,不让球跑掉,却也不是那么容易。既要掌握好方向,又要掌握好力度,并需通过反复练习才能掌握。请同学们再仔细看老师拍,注意观察老师左边拍下去时与右边拍下去时的力度是否相同。”学生经过仔细观察、讨论,并通过自己的试拍后,得出结论:左边拍时稍用力,右边拍时稍轻一些。老师及时肯定了同学们的“重大”发现,并告诉学生,在拍球时,所用的力有大有小。如果在音乐中,就不是这样来称呼了。应该把力度较大称之为“强”,力度较小称之为“弱”。(板书“强”、“弱”)在拍皮球时,也要注意掌握好所拍力度的“强弱”。

接着,老师提高了要求,要求学生用刚才的方法随音乐节奏来拍皮球。这―下,学生的情绪又被调动了起来。老师一边放《哦,十分钟》的音乐,一边拿起一个皮球拍,提醒学生注意拍球速度与音乐速度的统一,并注意拍球时的力度变化。没有球的同学则要求作徒手练习。对学生的点滴进步,她都及时进行表扬和肯定。

待学生比较熟练后,老师说:“现在老师又要给你们增加难度了,同学们有信心克服吗?”“有!”孩子们大声喊道。徐老师说:“接下来请同学们用双手来拍,能行吗?请同学们看老师拍,大家在下面徒手练习。”于是老师在上面双手拍球,学生则做徒手练习。在练习过程中,老师唱起了歌曲《哦,十分钟》,于是,自然而然地,学生随歌曲节拍“拍”了起来。待歌声停息,徐老师问:“你觉得这样双手拍球像什么?”许多学生大声喊了起来:“像指挥!”她立即肯定:“对!像指挥!大家都看到过电视上或者我们乐队演出时的指挥吧,他们是不是也像我们刚才那样?”(师双手演示几下)“是!”学生齐声回答。徐老师趁机告诉学生:“刚才让同学们所练习的拍球动作,其实就是一种指挥图式,这种指挥图式是二拍子指挥图式。”她在黑板上写好板书,画出二拍子指挥图式示意图,并进行讲解:“虚线表示皮球经过的路线。如果把皮球所经过的路线用手势连贯起来划,就是二拍子的指挥图式了。二拍子在指挥时,第一拍是往下的,力度较强,是强拍;第二拍是往上弹的,力度较弱,是弱拍。”然后让学生随老师练习―下。

最后,她简单地讲解了指挥的预备姿势、手型等动作要领和二拍子的拍号、强弱规律等知识,学生很快就认识了二拍子,学会了二拍子的指挥图式。在学生学会《哦,十分钟》这首歌曲后,再让学生上台指挥。整节课就在这样的玩乐中结束了。

课上完了’但学生还久久不肯离去,他们还想再“玩”一会儿。我也与学生一样,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课后,我问徐老师:“你是怎么想到用拍皮球的方法让学生来学拍子指挥图式的呢?”她告诉我,其实她也―直为学生学不好二拍子指挥图式犯愁,但一次课外体育活动的发现,让她找到了灵感。她说,那是一个星期二的课外活动课,她带着学生到操场进行课外活动。孩子们在操场上欢快地奔跑着、跳跃着、活动着,她则在旁边出神地看着。突然,一个学生拍球的姿势吸引了她的注意,只见那学生拿着一个篮球,忽左忽右、忽前忽后地拍着,花样百出。仔细观察后,心中忽然有了一种触动,有一道灵光划过脑际,那是什么呢?她认真思索了很久,终于想到,原来是那学生拍球时忽左忽右的姿势,让她产生了一种熟悉的感觉。那种姿势,不正是二拍子的指挥图式吗?这一发现,让她欣喜异常,她想:在课堂上能否通过“花样拍球”这一简单、有趣的游戏,让学生掌握二拍子指挥图式呢?于是就有了今天的试验。

反思徐老师这节课的成功,我想主要是:

1 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综观整节课,学生一直处于一种愉悦、兴奋的状态,因为“拍皮球”这一游戏,是从孩子们的生活中选取出来的,他们非常地熟悉,教师是在他们原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完成了二拍子指挥图式的教学。这样的教学让他们感觉就好像在玩耍,没有学习的负担,因此他们都乐于学习。

2 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保证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能让学生彻底地放松自己的心情,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创造空间,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展开想象,使学生产生自觉参与的愿望。如果课堂上气氛过于严肃,教学过于死板,就会压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阻碍学生的思维与创造,久而久之,学生就不喜欢上音乐课。在本节课中,正是因为老师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所以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才特别高,学得才特别投入。

3 重视音乐实践,善于营造情境

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在实践过程中要积极创设与实际联系紧密的情境,这样学生会主动用以往经验来解决问题,有利于知识的记忆和迁移。因此音乐课中的情境要“生活化”,要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本节课中,老师将“拍皮球”这一实践活动贯穿始终,采用多种方法、提供多种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提高要求,然后自然而然地引入了二拍子指挥图式的教学。事实证明,这样的教学实践,学生乐于接受,效果良好。

姚慧萍 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第一小学

上一篇:兼职,不容忽视 下一篇:中小学生音乐学习个性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