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针为主治疗眼肌麻痹20例临床观察

时间:2022-10-28 02:32:45

眼针为主治疗眼肌麻痹20例临床观察

(太原钢铁公司总医院针灸科,山西030003)

摘 要 应用眼针捻转补泻法为主,配合头皮针、体针治疗眼肌麻痹20例。结果:治愈17例,好转3例,治愈率85%。本法适用于脑血管病、糖尿病导致的难治性眼肌麻痹。

主题词 眼肌麻痹/针灸疗法 眼针 眼肌麻痹属于眼科疑难重症之一。发病原因多为脑血管疾病、炎症、外伤、肿瘤、糖尿病等所致,主要是由于支配眼肌的神经受损而引起眼球运动障碍和复视表现。中医称之为"风牵偏视""视一为二"。自1996年以来,笔者收治本病20例,均为内科、眼科治疗效果欠佳而转来我科治疗,经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20例患者中,男12例,女8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74岁;病程最短15天,最长3个月。左眼发病10例,右眼8例,双眼2例;脑血管病、糖尿病所致15例,外伤性5例。动眼神经麻痹5例,外展神经麻痹12例,混合型3例。外直肌麻痹12例,内直肌麻痹(合并上睑下垂,瞳孔变大)3例,多条肌麻痹5例。

2 治疗方法2.1 取穴主穴以眼针穴区上焦区、肝胆区、下焦区、脾胃区为主。配穴:瞳子、太阳、合谷、太冲、睛明、足三里、三阴交等;伴眼睑下垂者取阳白穴合谷刺,脑血管病者配头皮针(顶颞前斜线前1cm平行线上2/3~3/5处)。每次治疗根据病情选用主穴2个,配穴3~4个。

2.2 操作方法眼针距眼眶0.5cm处进针;左手压眼球使皮肤绷紧,右手缓缓进针;肝胆区、脾胃区为透刺,使之得气后轻施捻转手法;头皮针沿头皮15度角进针,施以提插捻转法;睛明用手推开眼球,沿近眼球侧进针;体针根据病情选择捻转泻法,捻转补法;头针留针45分钟,其余30分钟;每日1次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1周,最多治疗2个疗程。3 疗效观察3.1 疗效标准治愈:经治疗后眼球运动灵活,视物正常;有效:经治疗后眼球运动比较灵活,复视、斜视有不同程度改善;无效:经治疗后眼球运动、复视、斜视均无改善。

3.2 治疗结果本组20例全部有效,其中治愈17例,有效3例。治疗次数最少3次,最多20次,平均10次。随访至今无1例复发。

4 典型病例孙×,女,74岁,于1999年4月5日以"动眼神经麻痹"住眼科治疗1个月,曾用维脑路通、胞二磷胆碱、能量合剂等药配合理疗,效果不佳,请针灸科会诊。查体:右眼睑下垂,完全遮盖眼球,无睁眼动作,翻起眼睑,见眼球内转运动完全消失,伴瞳孔扩大。患者消瘦苍白,食欲不佳,睡眠差,舌淡嫩苔白,脉细弱。采用针刺下焦区、脾胃区为主,配头皮针及睛明、足三里、三阴交、阳白合谷刺。治疗3次后,睁眼动作出现,5次后眼可半睁,8次后眼可全睁,但力弱,眼球运动已渐随意,伴有复视;针刺15次后,眼睑活动灵活对称,眼球运动正常,复视消失,瞳孔对称,且食欲、睡眠、精神均好转。

5 讨论眼针疗法多用于治疗中风、脏腑疾病等,但治疗眼肌麻痹尚未见报道。本人应用该法,配合头针及体针治疗,取得显著疗效,有效率达100%。现代医学认为,眼肌麻痹为支配眼肌的神经受损导致眼肌张力降低所致,损伤部位有中枢性及周围性两种。眼针疗法,可刺激兴奋受损眼神经,提高麻痹眼肌的肌张力;头皮针可通过高级中枢作用来协调各眼肌功能,从而使眼球运动恢复正常,复视、斜视随之消失。

中医认为"风牵偏视"与脾胃、肝胆等脏腑有关,胃经循行于面部,如脾胃之气不足,络脉空虚,风邪乘虚而随眼系入脑,导致斜视;又因肝开窍于目,肝主宗筋,肝与胆相表里,肝胆经气不利,经筋弛缓,也可导致复视。眼针疗法一方面为就近取穴,可激发眼部经气,活血通络,濡养经筋,以固目系;另一方面可调节脏腑功能,正如《灵枢・大惑论》所言,"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十二经脉或直接间接与眼相联,或有支脉经别"系目系"或源于或止于眼周,故眼针疗法可起到调节脏腑气血,疏通局部经气之功效。配合辨证取穴,瞳子为胆经起始穴,太冲为肝经原穴,二者相配可疏利肝胆气机;太阳为近取;合谷手阳明原穴为治疗头面部疾病要穴;睛明为治疗眼疾之要穴;足三里、三阴交可大补脾胃之气,配合阳白开举下垂眼睑。以上各功能综合协同起到调节脏腑气血功能,调畅气机,通经活络,濡养经筋的作用,使疾病康复。

(收稿日期:19990913,成平发稿)

上一篇:针刺治疗外伤性面瘫29例临床观察 下一篇:电针配刺络治疗偏头痛32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