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信息技术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10-28 01:53:11

论信息技术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对于初中音乐欣赏教学而言,信息技术就是提高教育执行力和实践能力,营造良好课堂氛围,实现艺术教育效果的一个必要环节和重要手段。信息技术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可以发挥出明显的作用和突出的意义,实现有效艺术教育的深入和拓展。因此本文主要探讨信息技术在艺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解决初中音乐教学观念、手段、方法等层面的问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 初中音乐欣赏课 教学 应用

一、信息技术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的优势

1.信息技术丰富了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的教学资源

信息技术设备的高度的可变性、可控性的特征,可全方面地拓开人的视野、开发人的大脑熟悉功能、发展人的形象和抽象思维的能力。此外,丰富多彩的网络信息资源可以弥补我国大多数初中学校的音乐类书籍、音像资料非常匮乏这一缺陷。这为广大音乐教师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也向广大音乐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信息技术是协助中学音乐欣赏教育更好地达到教育宗旨、教育理念的有效手段,应该充分地利用这个高科技资源以及它的辅助工具,让它为我们的音乐欣赏教育服务。

2.信息技术满足了音乐教学对学生情感教育的需要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音乐随处可听,欣赏音乐已成为人们精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环。音乐作为艺术作品,也有高低良莠之分,由于中学生自身的年龄、心理以及知识水平的限制和制约,他们对于音乐的认识相对肤浅,容易受社会环境影响。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首先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信息刺激,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调动起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了他们的非智力因素的积极转化。优化中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过程,变教师外部强制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内在感悟渗透式的教学模式的同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逐渐由低层次的直觉欣赏向高层次的情感欣赏、理智欣赏方面发展。

3.信息技术符合了音乐教学对学生素质培养的要求

从素质教育工作的角度讲,教育的核心是全面强化人,使受教育者得到全面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个人多方面的素质。提倡素质教育,就要求在紧紧依靠学科特色的基础上,从教学和学生实际出发,探索多种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特别是在音乐欣赏教学当中,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多种信息呈现方式以及演示、交互、自学等形式,能够引导学生去感受音乐、欣赏音乐和理解音乐,启迪学生去想象音乐和创造音乐,从而激发出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能力,建构起以“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音乐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走进音乐的世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水平,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二、信息技术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通过音乐情境的创设,帮助学生提高音乐作品的审美能力

创设情境策略指的是通过应用信息技术的基本材料单元,包括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案例、课件等,组织成多媒体技术下的模拟情境,让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中完成对音乐作品的欣赏。在中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完全能够为学生学习音乐、欣赏音乐提供一个声情同步、声形并茂、时空统一的多媒体音乐情境。在多媒体的情境下,学生可以用耳朵听、用眼睛看、用大脑想,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并缩短音乐作品欣赏的时空距离,使音乐欣赏的过程更加直观化,以便更直接地走进音乐作品当中,推动学生接触作品――了解作品――体会作品――情感升华的审美过程,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以视频、音频技术为工具组织课堂活动,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初中音乐欣赏教学还要求在教学中要大量地进行师生互动和交流,通过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调动学习热情。这种课堂活动的组织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来实现。其中运用最多的载体是视频、音频技术。例如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运用视频剪辑和音频剪辑的技术手段,自己操作计算机来处理音乐,制作简单的幻灯片,用音频资料配上图片和文字等视频资料,创作出自己的作品,并在创作过程当中获得对音乐作品更深层次的体验和感受,极大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通过交互式网络技术,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主动探究

新课程标准的改变带来的是学习方式的改变,新课标倡导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性、探究性,而交互式网络技术的应用就可以为主体探究式的课堂教学提供重要保证。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和教学之余,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设计更多的网络互动方式吸引学生参与,能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这个基础上再加上师生的及时交流互动,就能使学生得到与被动欣赏音乐完全不同的感受,学生也会对网络空间中提出的问题进行主动思考,更可以提出疑问,并对别人的疑问畅所欲言,通过这个过程使学生对音乐作品有一个非常深刻的印象。

作者单位:江苏铜山县三堡中心中学

上一篇: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 下一篇:浅析散文《背影》的简朴凝练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