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时间:2022-10-28 01:05:21

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高校的财务管理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如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各大高校已经摆脱原来主要依靠财政拨款而运作的模式,逐步转向依靠多元化高校发展资金融资的方式。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和企业相互联合,通过借贷。扩招或者合并等方式筹措资金,导致后期高校还款压力大,影响学校事务的正常展开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因此有效的财务管理已经成为高校运营发展的重要环节。尤其高校的财务预算管理更是高校财务管理的核心。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直接决定着资金的筹集和运用,良好的财务预算管理不仅可以促进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还有利于推动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但是在高校财务需求逐渐提升的背景下,高校的财务预算管理出现许多发展中的问题,影响着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尤其是新的《预算法》的推行,对高校财务预算有了新的的要求。本文首先通过对高校的财务预算管理的概述,分析新预算法实施对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要求和意义。并深入探讨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

关键词:高校财务 财务预算管理 新预算法 问题和对策

高等学校作为国家高等教育的主力军,其发展始终受到国家和社会的普遍关注。高校的管理制度体系始终是其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其中,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作为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举足轻重的的地位。

财务预算管理是对学校财务收支预算的管理,将校内建设的整体收支状况纳入到预算管理体系中,使学校可以方便、快捷的对财务的收支状况进行实时的监控管理,从而可以有效的灵活运用和调配校内资金,使资金运用产生聚集作用和规模效应,以更好地促进高校的建设。

因此良好的预算以及科学的预算管理,可以使学校充分利用资金,提高校内资源配置效率,保证资金的使用效率,保障高校科研、教学、行政、后勤等多方面的工作持续运行,促进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尤其是2015年1月1日,新的预算法的修订实施,为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法律借鉴和支持。新的预算法在内容上更加凸显预算的完整性,强调了预算管理的公开和透明,有利于我国经济体制的完善。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作为国家公共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会对其产生重要的影响作用,在新的预算法的规范下,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将走上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的道路。

一、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概述

(一)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界定

财务预算管理是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预算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具有盈利性质的企业和具有非盈利性质的社会公共事业部门。

对于企业而言,预算管理是企业运营开展的计划和目标,是企业经营战略成果的推动和体现,良好的预算的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更好的配置内部资源,以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而对于高校的财务预算来说,则属于非营利性的社会公共事业部分。其基本目标就是通过财务预算管理和国家财政政策保持一致,因此高校的财务预算实质上是对内部的财务供需进行计划和管理。总结来看,高校的财务预算管理:是指学校内部相关财务部门依据国家有关预算管理政策规定,根据学校的未来发展战略和定期的发展目标,而编制的年度校内财务收支计划。

高校财务预算管理还包括对财务预算执行的后期绩效评价,是有效配置校内财务资源的重要方法,也是学校有效提升内部管理水平的手段。

(二)高校财务预算的划分

对高校预算的内容进行划分,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

收入预算,是高校在编制年度预算时,预计该年度将要从不同渠道取得的各类收入的总称,是高校履行职能、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财力保障。收入预算来源主要包括上年结转、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经营收入以及其他收入。

从总体上来看,我国高等学校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背景下,其收入方式和渠道逐渐呈现多样化和多元化。学校的教学设施水平、科研教育水平以及师资力量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学校发展好坏的重要指标,因此良好的资金融资是学校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学校解决资金矛盾的重要手段。因此收入预算的目的就是对校内的资金等进行管理。

支出预算,是高校编制年度预算时,预计该年度为履行职能,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所发生的各类支出的总称。主要包括基本支出、项目支出、上缴上级支出、经营支出以及对附属单位的补助支出。其中,基本支出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是支出预算的主要组成部分。基本支出预算是高校为保障其机构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编制的年度基本支出计划,按其性质分为人员经费和日常公用经费。项目支出预算是高校为完成其特定的行政工作任务或事业发展目标,在基本支出预算之外编制的年度项目支出计划。

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是高校预算的重要构成部分,两者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在实际的预算管理中,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占据同等重要的位置,其中一项被忽视都会导致高校资金配置产生不平衡、不均匀的问题。

(三)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具体特征

1、体系架构的多层次化

由于高校院系较多,促使财务的收支管理涉及到多个部门和人员。因此,高校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作。财务预算的流程和内容也是由众多分支构成,是一个具有多层次特征的预算体系,所以说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体系架构具有多层化。

另一方面高校的预算管理主要涵盖了学校运营的多个环节,从教学、科研到行政、后勤等,都是需要财务预算进行管理的。高校财务预算具有全局性特征。

2、预算事务的优先性

高校的财务预算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但是从高校的自身发展来看,教育科研水平始终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基础,所以通常情况下学校预算支出存在明显的主次性。学校对教育科研的支出始终占有较大的比重,科研经费的支出也成为财务预算的重要管理方面,学校更是将有限的财务资源向教学和科研活动进行倾斜,说明高校的预算事务具有明显的优先性。

3、高校预算管理的战略性

高校的发展,实际上和企业的发展具有异曲同工之处。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促使了高校资金来源的广泛性。更多的资金基础将更加有利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为了更好的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学校的发展也应该走向战略经营的道路。在财务预算编制和运行上强调其约束力,完善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战略目标,制定校内可持续发展战略。

二、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体制不完善

高校的财务预算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在校内事物运营中占据非常重要地位,同时财务预算管理也是校内财务人员的核心工作。合理的预算管理体制是开展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基础和保障,高校必须建立健全的财务预算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策略,使预算更加靠拢学校的发展实际。

但是,许多高校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存在预算管理体制不完善的问题,许多体制机制依然停留在形式和表面,没有真正的对高校预算工作起到指导作用,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高效、科学的管理体制,不能很好的发挥管理体制的控制、规范作用。例如一些学校的管理体制只是摆设,不能将预算制度提升到法律层面,缺乏强制力和控制力。

(二)预算编制存在问题

预算编制工作是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如今随着社会预算管理的提升,促使众多的预算编制方法开始被高校采用。但是从总体上来看,许多学校的预算编制工作的应用方法依然采用效率较低的传统编制方法,例如许多学校依然将“基数加增长”的编制方法,作为学校的主要预算编制手段,即将上一年的实际支出数额作为编制的基数,在此基础上在相应的增加变动的因素,通过这种方法来编制下一年的预算支出。

实际上这种方法的运用具有一定的历史应用意义,具有简便、快捷的特点。但是在高校财务预算不断提升的背景下,这种方法会使后一年的预算和实际的预算收支出现很大的误差,如果所采用的原来基数存在不合理的情况,就会使下一年的实际预算出现问题。

总结来说这种方法,不利于预算编制的动态发展,没有做到预算以收定支和资源统筹兼顾的策略,缺乏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三)学校对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淡薄

由于高校财务数量庞大,涉及的部门和人员众多,促使财务预算的涉及面非常广,涉及到众多的财务数据,在数据统计和资料整理上,学校内部各个组织和部门都需要积极的配合财务预算的工作,以有效的保证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但是在许多高校的实际运行中,一些部门和单位对财务预算管理的认识存在明显的不足,认为预算管理只是相关财务部门的工作和本身的工作无关。因此不能积极主动的配合财务部门进行预算管理工作,存在一种“先把钱要下来,花的时候再计划”的心理。在编制预算时,不认真不精细,等到需要花钱的时候才发现预算编制不合理。

同时还存在一些部门为了争取更多的经费,而虚报上一年的财务支出等,尽可能的向学校财务部门多报预算,导致高校财务部门不能真实的掌握学校各个组织或部门的实际收支情况,最终导致财务预算管理混乱,预算编制与实际不符,影响学校整体的资金运作。

(四)财务预算在内容和制定上不完整

从国家发展的实际来看,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各大高校的实际收入来源全部依靠政府的资金拨款。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深化改革的今天,学校的财政收入已经不只依靠国家的经费拨款,而更多的是投向社会,高校拥有了更多的经营自,许多高校通过扩大招生、企业合作、信贷融资等多种方式来扩大学校的资金来源。因此在财务编制上所有的财务收入和支出都应该纳入到预算编制中,对高校总资产要进行统一预算、统一整理。

但是目前高校预算主要侧重于财政性资金的预算,由于科研经费是由教师自己去申请,之前很难确定能否申请下来,因此,科研经费很难纳入到预算管理体系中,这是目前高校预算管理中的一个难点。

同时一些高校由于运营规模较大,如果没有形成一个科学、规范的预算管理体系,就会造成预算收支管理粗放,不能将学校的整体内外收支、社会融资、政府支持性基金等多项收支计划纳入到财务预算中,最终致使财务预算编制在内容上存在缺失。

(五)财务预算信息不够透明缺乏监督效应

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涉及到学校内部多个组织和人员,经过校长领导的行政领导班子同意后,财务编制内容最终由校内审计部门、财务部门所形成的预算委员会来确定。一经确定就必须具有严格的法律效力。学校也应该实时的将预算信息的网上,以得到大家的监督。

但是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许多高校不能真正的保证预算信息的公开、透明。在实际的资金运用中会出现资金占用、截留和经费虚报的问题,从而造成学校收支不平衡,浪费国家教育经费。

三、新预算法对高校预算管理的影响

新预算法从修订实施以来,对社会的预算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作用,高校作为社会公共事务的重要组成,在新预算法的影响下也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具体影响作用如下所示:预算基础。新预算法修订中,最为重要的改革就是将原有以上一年预算的情况为预算基础的情况,修订成“根据年度的实际预算发展目标、国家制定的宏观调控要求和跨年度预算平衡的总体需要作为预算基数”。这样可以有效的改变过去高校以“基数加增长”的方法进行预算编制时产生的预算与实际不符的问题。详细程度。原有的预算法没有对下级上报的预算支出进行详细的说明,容易引起虚报的问题。而新的预算法则对各级预算的草案进行了详细的要求,就使得下级单位必须对财务收支状况进行明确和细分。对于高校来说更加有利于财务预算编制内容的完整性。信息公开。原有的预算法没有对财务预算信息的公开进行明确要求。而新的预算法明文规定将预算信息向社会公开。利于高校财务预算信息的透明化。预算约束。原有的预算法主要强调的是预算管理,而对预算的约束没有真正的起到作用。而新的预算法有效的限制了,预算编制的随意变更,赋予了各级权利机关的监督权利。因此可以促进高校财务预算编制的执行力和监督效力。

四、高校预算管理的应对策略

(一)健全高校预算管理体制,采用新的预算编制方法

首先高校应该加强校内预算管理体制的建设,成立专门的预算管理委员会,由校长亲自带领管理委员会,完善财务部门的职责,加强对各部门财务收支的监督和管理,对预算安排调整进行总体规划和指导,建立财务预算发展战略目标。

其次高校要根据新的预算法要求,改革原有的预算编制方法,例如可以采用“零基预算”的方法,将高校的预算支出以零为基础,逐项的对各部门所产生的费用支出的项目和数额进行审议,在总体预算中采用择优选择的原则,有效的利用学校资金。

(二)加强对财务预算的认识,提高预算编制内容的完整性

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有效实施,首先应该在合理的预算管理制度之下,加强校内各个部门对财务预算重要性的认识,需要学校财务预算管理委员会对各级部门进行思想宣传,避免校内小团体因为私利而截留和占用资金。培养校内各部门的责任意识,不能因为私利而虚报预算,以影响学校整体的预算编制计划。

再者要加强对各部门上报预算的审计和监管工作,要求各部门对各项资金支出进行细分,保证收支的平衡性。在此基础上可以有效的提高预算编制内容的完整性,将学校内部的各项资金来源和支出全部纳入到学校的财务预算编制中,对财务预算进行统一编制,避免出现缺项和漏项的问题。因此就需要学校各级部门的共同努力,保障学校预算编制的合理性。

(三)加强预算信息的透明化,强化预算的执行和约束力

有效的预算编制只是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开始,最为重要的就是加强预算的执行力度和约束力。为了更好实现社会对高校预算的监督力度,必须加强预算信息的透明化,学校在预算编制制定结束后要及时的将预算信息进行公开,通过监督来提高预算编制的影响力。在预算编制确定之前要做好预算的审批工作,从制度上加强对预算执行的控制力度,通过明文规定强化预算的约束力。为了更好的加强预算的执行力度,学校要采用责任制的管理方法,将各项责任划分到不同的组织和部门,通过责任落实来提高预算的执行力度。其次要有效提高财务预算的约束力,财务预算经过审批部门审理制定之后,如无特殊的问题或原由,在执行时不能随意的变更,强调预算编制的合法性和强制力。

五、结束语

财务预算管理是高校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是高校财务管理的核心。有效的财务预算管理不仅能够完善校内资金的合理配置,还能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避免资金资源的浪费和流失,是保障学校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因此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各大高校应该根据新的预算法的规定和要求,加强学校财务预算管理,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淑珍.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师,2010

[2]陈萍,康琛.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开发研究,2010

[3]杨颖.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消费电子,2013

[4]虞旭璇.浅谈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家天地,2010

上一篇:关于世界银行更新中国购买力平价结果的研究 下一篇:试述企业税收筹划的风险及其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