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通气患者的气道管理及特护

时间:2022-10-28 12:45:30

机械通气患者的气道管理及特护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8-143-01

病人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过程中常常体验许多痛苦和不适,本人根据对机械通气病人感受的调研结果,从增加病人舒适的角度,提出以下几点护理意见:

1 气管导管的舒适护理

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常常给病人带来极大的不适和痛苦[1],调研提示除有效的支撑呼吸回路外,要经常检查牙垫的位置是否得当。另外,密切观察病人有无辅助呼吸反而感到呼吸费力的现象,如果有,要及时建议医生及早撤离呼吸机。对于长期辅助呼吸的病人,教会病人进行呼吸锻炼,树立信心,争取及早撤机。

2 吸痰的舒适护理

吸痰痛苦的主要原因是憋气,护士在吸痰时不仅要观察心率、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更要注意观察病人非言语行为的表现,如面部表情、四肢的动作所表现出来的痛苦程度,并以此判断缺氧和停止吸痰的参考指标[2]。为了防止或减轻吸痰时憋气,吸痰前后充分的给纯氧1-2min是非常重要的程序,吸痰控制在10-15秒,连续多次吸痰之间要充分的给纯氧吸入[3]。一旦发现病人有缺氧的表现,应立即停止吸痰,给予纯氧吸痰。吸痰前后要听诊,诊断有无痰鸣音,做到有的放矢,同时评价吸痰的效果。

3 沟通障碍的舒适护理

不能说话和由此导致的沟通障碍可引起病人的心理不适,病人常有着急、急躁或挫折等心理反应。护理包括:(1)主动提供必要的信息,如告诉病人拔管的时间、不能说话是暂时的、病情好转的结果等;(2)改进交流方式,可规定统一的手势语,或直接与某个病人约定特别的手势语,可制作一些图片、词板或会话卡[4];(3)及时捕捉交流的愿望和信息提示,要留心观察与分析眼睛面部表情、口形和手势所表达的信息。

4 口干口渴的舒适护理

机械通气病人常常感到口干口渴,护士应当主动倾听病人口干口渴的痛苦,及时采取措施。例如一位病人合并糖尿病,心脏手术后严格限制进水,口渴十分严重。因此,建议经常为病人湿润口腔黏膜,可用湿纱布放在舌头、口唇上,或给冰块含化,定期向口腔内滴水,以增加舒适感,不要轻视几滴水所带来的舒适。

5 的舒适护理

机械通气病人长期卧床,常有不适感,护士应密切观察病人的非言语行为的表现,判断病人变换的需要。帮助变换后要询问病人是否舒适,及时发现新的不适。例如,一位病人要求变换时却遭到拒绝,理由是时间不够2h,但病人觉得间隔1-2h翻身一次实在是太长了。护士要理解病人长期处于一种的痛苦,对于要求翻身的病人,要及时给于满足,还要防止翻身不到位。研究表明,30-45度翻身对改善通气几乎没有作用[5],曾听到病人诉说长期翻身只是半侧卧位,致使枕部或背部疼痛。因此,翻身时要使病人处于90度的侧卧位。另外,协助病人活动肢体,被动按摩或协助坐起病床或坐在椅子上以减轻长期卧位引起的不适。

6 物理约束的的舒适护理

机械通气病人常常需要物理约束,但是物理约束可带来身体上的不适。物理约束的使用有一定的限度,对于完全清楚气管导管重要性,且能合作的病人,可以解除物理约束。除此之外约束是必要的,可以有效地防止病人拔管。对于实施物理约束的病人,护理措施包括:(1)详细向病人和家属解释约束的目的;(2)利用附有软垫的约束带固定双手,1次/2h解开约束带并协助被动活动;(3)注意使病人的身体处于舒适的位置;(4)记录约束的原因和方法;(5)密切注意观察病人的行为,判断需要,给于满足;(6)经常评估撤除约束的时机,及时解除约束;(7)切忌乱用物理约束。

7 提高病人的适应能力

一般情况下,机械通气病人需要2-4周的时间才能从心里和生理上逐渐适。为了促进病人适应机械通气,护士可以帮助机械通气病人学习一些应对办法,例如教会病人想象、放松、树立坚定的信念等。护士还可以实时向病人提供有意义的信息,给予心理支持。帮助寻求至亲好友和领导的支持等办法,促进病人的适应。通过提供安静的环境、靠背、治疗性触摸等方法,来增加舒适。

8 提供富有人情味的护理,促进属舒适

调研表明,许多人感觉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因此,提醒医护人员在使用高科技手段治疗病人时,不要忽视病人的人文关怀。作为医务人员不仅要关心病人的疾病,还要关心病人的心理精神状态,要防止自己的言行给病人造成伤害,要真诚的关心体贴病人,以温和的语言真诚得与病人交流,耐心倾听病人的意见。让病人享受富有人情味的高水平的医疗护理服务,真正体验生理与心理上的最大舒适。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10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230-1231.

[2]李本富等.护理伦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121-122.

[3]李红英,张香娟,赵禾欣.机械通气病人发生非计划性拔管36例分析,实用护理杂志.2002,2.1.19.

[4]周菊生.护士语言在心理护理中的价值J护士进修杂志,1992,7.2.23.

[5]陈超男.二种人工气道湿化方法的效果比较.实用护理杂志.2002,3.2.60.

上一篇:榆树市脊髓灰质炎疫苗免疫状况与脊髓灰质炎(AF... 下一篇:预防性护理干预维持性血液透析过程中空气栓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