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的力量:从东方到西方

时间:2022-10-28 12:29:25

《一的力量》,说的是“一”的力量。看到这个书名,我们还不知道这本书具体说的是什么。

接下来,它还有一个副标题,叫做:“从松散到合一的突破性领导法则”。看到这个副标题时,我们大致有了感觉,这是一本谈领导力的书。

哦!我们的管理者都在关心领导力的提升问题。可“领导力”还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或许,你开始翻阅这部书了,于是,你打开了一扇大门:

那是一种经纬天地的思维,又与注重具体执行的效率和效果纹丝合缝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它堪称关于“领导力”这个古老课题最前沿的开发,它给东西方价值观找到了交汇点。

要提升我们的领导力,其实最关键的是,你有一个怎样的世界观和怎样一套方法论。

“一”是“合一”

一是什么?在“领导力”中指的是个人、一把手、少数高层领导吗?不是。

“一”是“合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被赋予了万物本初的意义。中国人都非常熟悉道家的那句名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而古往今来的中国哲人已经穷究了对它的解释:道,就是“源”;“源”,就是“无”;由无乃一,一可谓无;从无到有,有一、有二,遂生呼三;万物万形,其归一也。

于是,对这个“一”的理解就很重要了。一,是“唯我独大”、“唯我独尊”的意思吗?不!它有非常重要的含义,那就是:合、融合、和合,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书就从中国文化的“根”上开始阐发,首先从世界观上帮助我们打破“唯我独大”、“唯我独尊”的思想,帮助我们建立起一种“群体的力量”。

“合”,上可至天地万物,下可及工作家庭,万变不离其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合”从个人角度理解,首先必须摒弃单打独斗、个人英雄主义的思维,将自身充分融合到组织和群体中去,这样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

“合”从组织内部看,凡事不能只靠一把手或者少数高层领导的个人智慧,而应该尽可能地挖掘和借助群体的力量。这不但有利于决策本身的质量,而且有助于后续的实施。无法落地的战略注定只是空中楼阁,而具体执行的效率和效果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层管理者甚至员工对目标的认同度和参与度。

“合”,在组织之外,也并非只依靠自身的实力孤军奋战,而必须团结其他组织,找到共同的利益目标和价值诉求,组成联盟或团体,共谋发展。

“集体”辨析

群体、集体。

中国人也曾经非常重视“集体”这个概念,并有著名的“集体主义”、“集体主义精神”之说,而它的原则就是:个人服从组织、下级服从上级、局部服从中央。它的对立面则是“个人主义”、“个人英雄主义”。于是,我们形而上地就把“集体”与“个人”对立起来了,把“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对立起来了。再后来,但凡所谓“组织”看不惯的个人行为,就坚决斥之为缺乏“集体主义”的思想,个人就变得在集体中无足轻重了。但据说,集体主义是斯大林在1934年同英国作家威尔斯的谈话中提出来的,当时他就说了: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并不否认个人利益……

改革开放后,我们又从西方借来个新词儿:“团队”,然后就大谈“团队精神”,其实,从骨子里喷出来的话还是陈旧的“集体主义”内容。到底什么是“团队”,什么是“团队精神”,根本就没有去好好地学习和研究它。这就如同英文Power一词,可以翻译成“权力”,但在西方领导力的观念中主要指的是影响力、引导力,而在中国人的概念中,那就是“掌控”。

“团队”一词,最早也是发源于西方人的“交响乐队”,在一个交响乐队里,怎么可以有所谓的“集体主义”呢?它就是团队。由此我们也可以清晰地看到“团队”与“集体”的区别。团队至少有两大特点:第一,它需要让每个人的能量得到充分地释放、发挥,这是一个优秀团队的基础,吹黑管的,你就把黑管吹到最好;拉小提琴的,就有首席小提琴;弹钢琴的,更是乐队的核心,这里是不能忽视“个人”意义的。第二,团队,讲究的是配合,绝不是一味地服从。将最好的“个人发挥”汇聚到一起,奏出和谐的旋律,才形成了“群体”的力量。

团队精神不能简单地等同于集体主义。和谐、和合、合一,这首先需要我们有一个正确的“群体”世界观,然后还需要有一个在正确的世界观指导下的方法论,“合一”才无往不胜。

“合一”的智慧

合,合一,具体从哪里入手呢?从“协作”入手。

作者开宗明义、深入浅出地指出:每天,世界各地成百上千万的人都在进行着协作。各行各业、各类组织、世界各国、背景各异的人们组成团体,分享信息,进行合作。正因为人们不断地相互协作,解决问题,发明创新,这个世界才能日新月异地进步。人类之所以能够生存和发展,应该说,就是因为拥有合作的能力。

苹果的成功,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在它创新的背后有一个与客户互动的虚拟商店,截至2010年已了超过30万个应用。这就是协作、合一。合一的创造、合一的工作、合一的开拓、合一的变革、合一的智慧……由此阐发对“集体领导力”的新定义:合一,代表着一种最高境界的集体领导力,这种领导力可以让团结一致的一群人为同一个目标或意义而高效合作。

这里,又出来一个概念,集体领导。

我们对传统的“集体领导”有一个很深的负印象:以集体领导为名,行独断专行之实。结果,“命令与控制”仍是其主要模式,而导致人浮于事、“集体”不负责任,被领导者则站在服从的位置上完全丧失了主观能动性。本书中的调研结果,却并不采纳“非此即彼”的态度,没有简单地指责“命令与控制”的模式,而是看到了这种模式具有“敏捷”与“高效”的特点,例如在紧急情况下就需要高度的指挥和权威性。

同时,作者强调,他们对“合一”方法论的研究,来源于从科学、历史、经济学、心理学和流行文化等学科角度出发,对协作和集体行为研究领域的几百种学术观点进行了分析,对多达60个详尽的案例进行了研究,在横跨19个行业和多个国家中分析了公司、政府部门和非盈利组织“合一行为”的成功案例,最终完成了这部著作,从而总结出了超越“命令与控制”的“合一领导力”在当今社会所具有的模式与法则。它们是:业主与租户的模式、社区组织者与义工的模式、指挥与乐队的模式、制片人与创意团队的模式、将军与士兵的模式、设计师与建筑师的模式、队长与球队的模式、参议员与市民的模式。

至于每种模式或多种模式如何对应具体的公司管理,这就需要我们的管理者亲自借助书中的理念和方法去自我实践。或许,我们也能发现更实际有用的协作模式。

“合一”是一种全新的独特理念,是一套严谨的工具。作者强调:它适用于各种文化。

当然,这部书的两位作者也就很值得我们关注:梅尔达德·巴洛海、杰姆斯·奎励杰,他们都是美国人,前者被誉为管理领域的思想家,后者则是德勤公司的全球行政总裁。这本书的英文名为As One,中文译为:一的力量。

显然,这本书同时体现了德勤对全球管理咨询的实践功力。

上一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认识论思考 下一篇:中日对峙,企业家如何掌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