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羊肉串的慈善家

时间:2022-10-28 12:25:05

烤羊肉串的慈善家

阿里木・哈力克,1971年出生,维吾尔族人,中国民间慈善家。从2006年起,用烤羊串挣来的钱在毕节学院设立“阿里木奖学金”,专门资助贫困学生。在“中国网事感动2010”年度网络人物评选中,共获得245050张选票,占全部票数的21.31%,以绝对优势位居榜首,被网民亲切的称为烤羊肉串慈善家

阿里木出生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尔勒市和静县,自幼家境贫寒,高中没上完就被迫辍学,开始了三年的军旅生活。退伍后,在当地供销社工作。

1997年供销社破产,迫于生计,阿里木离别亲人和家乡,背着烤肉炉子,开始了漫长的打工生涯。他从一个城市辗转奔向另一个城市,陕西、北京、四川、广西、云南等地都留下了他执著而忙碌的身影。三年来,他靠烤羊肉串的手艺跑遍了大半个中国,也尝尽了生活的艰辛。

2000年夏天,四海为家的阿里木只身来到毕节,他每天住一块钱一晚的旅店,靠吃一块钱的馒头,或吃一块钱的荞凉粉度日。这时的他并没有意识到,毕节这个小城,会成为他生命中重要的一站。

他用身上仅有的十块钱买了1斤羊肉穿成35串羊肉串,可当卖了20串时,烤箱和剩下的羊肉串都被城管没收了。在阿里木最困难的时候遇上了好心的毕节人,一个素不相识的酒吧老板得知他的境遇,便借给他100元钱帮他渡过难关。阿里木说:“这世上总还是好人多,有了那100元钱的本金,我拼命做生意,5天就把钱还清了。到现在,这个酒吧老板还是我的好朋友。”阿里木永远记得在困难时帮助过自己的人,他也希望有一天可以帮助别人,将爱心传递下去。

一个快乐的单身汉

阿里木来到毕节已经8年了,可是连个像样的房子都没有,阿里木今年37岁了,至今仍然是光棍一条。没有文化,没有存款,没有家庭,也许在常人眼中阿里木多少算是个一事无成的男人,可就是这个一事无成的男人,却过着无比快乐的日子。

阿里木搬过好几次家,而搬家的目的只有一个:为了省钱。为了每个月节省二十多块钱的房租,阿里木搬进了这个一年只要1000块钱租金的小屋里,这个只有十多平米,每个月的租金不到一百块的房间。卧室里只有一张床、几把凳子,唯一的电器是电灯。一件15元的粗线毛衣,穿了四年多。一个馕加一杯水,常常打发一顿饭。每天下午开始卖羊肉串,直到次日凌晨。就是这样一个并不富有的新疆汉子,接济他人时,却总是特别仗义和慷慨。

阿里木是个地地道道的穷人,但它却是毕节市家喻户晓的名人。因为一个在街头卖羊肉串的新疆人,8年间先后捐赠10多万元,资助了上百名贫困学生,并且在当地的最高学府,设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助学金。

阿里木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感觉特别幸福。他常说:“虽然我经济上是穷人,不过跟大多数人比起来,我有吃有穿有住的地方,已经很满足了,而且在精神上我还是个富有的人,所以我会一直做下去。当兵时老班长说过一句话,小的是家,大的是国家。国家和人民需要你的时候,能站出来的,都是英雄。”

烤羊肉串的慈善家

一个很偶然的机会,让阿里木找到了回馈社会帮助他人的方式。

2002年4月,贵州省镇远县发生了一起山火,恰巧路过的阿里木毫不犹豫地加入到了救火的队伍中。山火扑灭后,当地政府为了表示感谢坚持给他300元钱作为“奖金”,阿里木说:“救火不是为了钱,你们非要给我,那我也一定要送给最需要的人。”

阿里木通过当地妇联,联系到毕节学院因家境贫困而面临辍学的赵敏,把300元的奖金和卖烤羊肉串挣来的200元钱送到赵敏手中。看到感激得热泪盈眶的赵敏,阿里木很震惊,意识到五百块钱对一个贫困生来说多么重要。阿里木说:“在外面漂泊这些年,我吃的苦太多太多了,说到底都是因为没有文化。这么多年来,我就一直抱着这样的想法去资助贫困生,希望他们不要像我这样。”

2006年10月,阿里木揣着烤羊肉串攒下的5000元钱,来到毕节学院,提出想每年出资帮助学院里的困难学生。“一大摞钱,什么面值的都有,还带着一股子烤羊肉串的味道。”毕节学院党委副书记汤宇华还记得当时的情形,动情地说,“这个社会上有的是比阿里木生活宽裕的人,这对他而言,几乎是倾其所有,所以更显得可贵。”

正是这烤羊肉串的味道,让“阿里木助学金”散发出一种更加沁人心脾的特殊馨香,同时让人从朴素的慈善义举里品味出一个平凡人不平凡的爱。阿里木对孩子们怀有朴素的愿望,“我不敢肯定他们长大后都会去帮助别人,但我资助的孩子,至少将来不会是坏人”。

一串羊肉串毛利才3毛钱,攒10万块钱至少得卖30万串,不难想象,阿里木得多少次在风霜雪雨里吆喝,又得多少次披星戴月地忙碌。无房、无钱、无车,只有飘荡不定的生活,可即便如此,阿里木却将这些省吃俭用攒下的血汗钱捐给了贫困的学生,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草根的伟大,小人物的高尚。

上一篇:当石墨烯入侵计算机…… 下一篇:回来,我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