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木:烤羊肉串的慈善家

时间:2022-10-12 07:00:00

阿里木:烤羊肉串的慈善家

2010年底,新华社发起“中国网事・感动2010”年度人物评选。作为候选人之一,阿里木最终获得24万多张网络投票高居榜首。

2002年,阿里木路过贵州省镇远县,参与扑灭了一起山火,当地政府奖励他300元现金。随后,他将这笔奖金连同自己身上的200元钱,捐给毕节学院一位因贫濒临辍学的女生:“我第一次感到,500元钱对很多人来说,只是个很小的数目,对贫困生却帮得上大忙。”

从此,阿里木烤羊肉串的收入,大多用在了捐资助学上。卖肉串,过去仅是他的“生计”,而这之后似乎多了些别的“意味”。

阿里木几乎没有存款。他喜欢把挣来的钱一股脑儿塞进抽屉,用时再抓一把出来。到底赚了多少,资助了多少,他也没个准数,“这么多年,有多余的钱了就去资助,直接资助的学生有100多个,加起来有10多万吧”。

4年前,阿里木揣着5000元钱,来到毕节学院,提出想资助一些困难学生。

“一大摞钱,什么面值的都有,还带着一股子烤羊肉串的味道。”毕节学院党委副书记汤宇华清楚地记得,“我们的心情非常沉重,这个社会上有的是比阿里木生活宽裕的人,这对他而言,几乎是倾其所有。”

很快,毕节学院决定配套5000元,将这笔全校金额最小的助学金命名为“阿里木助学金”。

“没读书缺文化,我只会烤羊肉串,绝不能让那些贫困孩子和我一样。”阿里木读到高二就参军入伍,对文化教育,他有着近乎崇拜的尊重,“只有教育才能改变人的思想和命运”。

身边的朋友没少劝阿里木攒些钱,买套房,改善条件,可他总“听不进”。

阿里木有个朴素的想法:“把字写在石头上,可以保存到永远;把字写在沙子上,只能保存一时。把钱花在该花的地方,才是物有所值。”“省下的钱,帮那些孩子学文化,心里很开心。”阿里木说。

2010年4月14日,得知玉树地震的消息后,阿里木第三天就携带装有行军床、被褥以及锅碗瓢盆的两大包行李,从贵阳飞往西宁,奔赴玉树救援。强忍着高原反应带来的头痛欲裂和恶心呕吐,阿里木带着在西宁用8000多元购置的牛肉和蔬菜,赶到灾区协助部队官兵施救。

“我做的一切,都是对那些在自己困难时刻伸出援手的好人的感激。”乐于助人的阿里木,永远记得在最困难时帮助过自己的人。

出生在新疆和静县乃门莫敦乡的阿里木,自幼家境贫寒,读到高二时,家里没法再供阿里木上学,他选择了参军。后来复员回到地方。

2002年,刚到毕节时,阿里木孑然一身,“身上只有10块钱和一个烤箱,买一块钱的馒头,一块钱的荞凉粉。6块5毛钱买1斤羊肉,穿成35串,能卖17块5毛钱”。

“这世上总有好人。”阿里木说,一个农民工兄弟请他吃过一顿两块钱的豆花饭,“我知道两块钱对他来说,赚得也不容易,那是我这辈子最难忘的一顿饭”。

随后,一个并不太熟悉的酒吧老板借给他100块钱。有了本钱,阿里木拼命做生意,5天就把钱如数归还,“到如今,我们都还是好朋友”。

如今,一首写给阿里木的歌曲《爱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初稿已完成。新疆著名指挥家奴斯莱提作曲:“在阿里木身上我们看到了维吾尔族青年质朴、憨厚、热心助人的精神,他是鼓舞人心的好榜样。”

(摘自《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周之江 等)

上一篇:转基因食品的动物试验 下一篇:满城尽是“偷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