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校园足球的现状与分析

时间:2022-10-28 12:09:01

兰州市校园足球的现状与分析

摘 要:足球运动号称“世界第一大运动”,非常受学生的欢迎。经常从事足球运动,有利于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是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亲切关怀下,由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密切配合、共同开展的一项重要活动。本文通过对兰州市校园足球的开展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兰州市;校园足球;现状分析

一、兰州市开展校园足球的现状分析

校园足球扎根兰州校园三年来,已经开始发挥其育人的功能,社会各层面对足球的认识正在发生着改变。参与校园足球活动的学生人数达到并超过了《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实施方案》中规定的“保证全校不少于50%的学生参与活动”的要求。2013年3月,经甘肃省民政厅、甘肃省体育总局批准,“甘肃奥达青少年足球训练中心”正式成立,成为甘肃省首家具有独立法人资质的专业足球训练机构。为更好地推动甘肃省少数名族青少年足球运动的发展,提高甘南藏族青少年的足球水平,该中心与甘南州教育局和教育部门合作组建了国内首支藏族女子足球队。2013年10月22日,国内首个藏族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甘南藏族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在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藏族中学正式挂牌成立。良好的足球氛围为兰州市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便利。“甘南藏族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专注于我省少数名族青少年足球的普及与水平的提高,帮助、扶持藏族学校推广、普及足球运动。

兰州市校园足球活动开展的重点是校园足球联赛,但是能够代表学校足球队参与校园足球联赛的学生毕竟只有极少部分。《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实施方案》提出,“为了在校园中普及足球运动,各开展校园足球活动的学校必须为广大在校学生积极组织多种形式的足球活动”。为此,对各学校开展的校园足球活动组织形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学校在组织校园足球活动的形式上比较单一,以体育课上的足球教学和学校内部年级间、班级间的比赛为主。学生在体育课中经常参与的足球活动,缺乏系统性与针对性,这样的情况并不利于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学校应该在这一规律的引导下,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以加深学生对足球运动本质的认识,培养学生对足球活动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参与校园足球活动的积极性。兰州市各个学校目前的器材情况能很好地满足广大指导员在教学及训练等方面的需要,但场地情况并不能很好地满足广大指导员在教学及训练等方面的需要。

二、影响开展校园足球活动的因素

1.学生主观态度的影响

学生是校园足球活动的参与主体,而学生的参与行为是建立在对校园足球活动的主观态度基础上的。学生的主观态度主要受到两方面的影响:学生生理及心理特征影响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参与校园足球活动的学生正处于青少年形式运算阶段。在这一发展阶段,青少年开始理解抽象命题,并且开始思考自身思维的本质,这种抽象思维与对未来可能性的思考和理想主义的期待等因素相互关联,体现出半独立、半依赖的特点。目前,兰州市参与校园足球活动的学生在其主观态度上都十分重视校园足球活动,并且参与动机正确。但仅凭这些还是不够的,校园足球应该借助目前学生主观态度的优势,进一步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足球与健康的关系,重视校园足球活动。使参与校园足球活动成为学生自觉的行为,并让足球运动成为学生未来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2.家庭对校园足球活动开展的影响

学生的年龄及身心发育特点,决定了这一群体自身不能成为行为的主体,需要家长作为监护人,家长对校园足球活动所持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和制约学生。家长对学生来说不单单是家庭中最主要的成员,还具有重要的教育功能,其特点是:启蒙性、长期性、感染性、情感性。因此,家长是影响学生参与校园足球活动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随着校园足球活动的深入以及校园足球宣传力度的加大,尤其是各城市、各学校校园足球活动网站的建设,会使更多的家长对校园足球有更深的了解,这样的情况也会促进兰州市校园足球活动的进一步开展。

3.学校场地器材对校园足球活动开展的影响

足球场地严重不足。场地的缺乏可能是校园足球推广所面临的最严峻也是最难改善的问题。城市的迅速发展,钢筋水泥占去了太多的绿地;不断长高的大楼,已经把校园越挤越小。因此,对于开展校园足球活动,不少学校是有心无力。从兰州市目前的情况看,很多学校的运动场是小场地,各种运动设施掺杂在一起,个别场地条件还比较落后,地面粗糙,设施陈旧,很容易造成训练损伤。同时,这些场地还担负着学校的体育教学任务,很难满足校园足球活动的正常需要,已经成为制约校园足球发展的瓶颈,给开展规范化校园足球比赛、训练带来很多困难。有的学校在市区,学校紧挨城市干线,学校围墙不够高,校领导害怕学生将球踢上马路,对交通带来影响;有的学校就是两块篮球场和一块排球场,连正规足球门都没有。

参考文献:

[1]张林虎.关于高校足球运动项目开展的现状与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12).

[2]李宏,朱晓武,等.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0,(05).

上一篇:飞龙在天 利见大人 下一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思想品德课中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