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孢囊线虫病的防治技术

时间:2022-10-27 10:23:55

大豆孢囊线虫病的防治技术

摘 要:本文介绍了大豆孢囊线虫病的危害症状、病虫形态、发生规律、发病条件及防治技术等综合措施。

关键词:大豆孢囊线虫病;症状;发生规律;防治技术

大豆胞囊线虫病又称大豆根线虫病、萎黄病,俗称“火龙秧子”,是世界大豆生产的重要线虫病害,主要发生于偏冷凉地区。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北和黄淮海两个大豆主产区,尤其东北地区多年连作大豆的干旱、沙碱老豆区发生普遍严重,是仅次于大豆花叶病毒病的第二大病害。大豆受其危害后,轻者减产20 %~30 %,严重的达到70 %~80 %,并且每年都有大面积地块绝产。

1 危害症状

苗期染病:病株子叶和真叶变黄、生育停滞枯萎。被害植株矮小,花芽簇生、节间短缩,开花期延迟,不能结荚或结荚少,叶片黄化。重病株花及嫩荚枯萎、整株叶由下向上枯黄似火烧状。

根系染病:被寄生主根一侧鼓包或破裂,露出白色亮晶微如面粉粒的孢囊,被害根很少或不结瘤,由于孢囊撑破根皮,根液外渗,致次生土传根病加重或造成根腐。

2 病虫形态

大豆孢囊线虫病的病原称大豆孢囊线虫,属线虫动物门线虫。雌雄成虫异形又异皮。雌成虫柠檬形,先白后变黄褐,大小0.85~0.51 mm。壁上有不规则横向排列的短齿花纹,具有明显的阴门圆锥体,阴门小板为两侧半膜孔型,具有发达的下桥和泡状突。雄成虫线形,皮膜质透明,尾端略向腹侧弯曲,平均体长1.24 mm。卵长椭圆形,二侧稍凹,皮透明,大小108.2×45.7(um),幼虫一龄在卵内发育,脱皮成二龄幼虫,二龄幼虫卵针形,头钝尾细长,三龄幼虫腊肠状,生殖器开始发育,雌雄可辩。四龄幼虫在三龄幼虫旧皮中发育,不卸掉蜕皮的外壳。

3 发生规律

大豆孢囊线虫以卵、胚胎卵和少数幼虫在孢囊内土壤中越冬,或者以含线虫的土混杂于种子内或附在种子上越冬,成为第二年发病侵染来源。越冬线虫在大豆开花前后侵入大豆根内,7月间形成第二代进行再传染。

虫卵越冬后,以二龄幼虫破壳进人土中,遇大豆幼苗根系侵入,寄生于根的皮层中,以口针吸食,虫体露于其外。雌雄后,雄虫死亡。雌虫体内形成卵粒,膨大变为孢囊。孢囊落入土中,卵孵化可再侵染,二龄线虫只能侵害幼根。秋季温度下降,卵不再孵化,以卵在孢囊内越冬。成虫产卵适温23 ℃~ 28 ℃,最适湿度60 %~ 80 %。卵孵化温度16 ℃~ 36 ℃,以24 ℃孵化率最高。幼虫发育适温17 ℃~ 28 ℃,幼虫侵人温度14 ℃~36℃,以18 ℃~25 ℃最适,低于10 ℃停止活动。

4 发病条件

大豆胞囊线虫病发生轻重与耕作制度、土壤类型、土壤的质地和土壤温湿度等多种因素有关。

4.1温、湿度 温度高、土壤湿度适中,通气良好,线虫发育快,最适宜的发育及活动温度为18 ℃~25 ℃,低于10 ℃幼虫便停止活动,最适的土壤湿度为60 %~80 %,过湿氧气不足,易使线虫死亡。

4.2土壤类型 在通气良好的土壤,如冲积土、轻壤土、砂壤土、草甸棕壤土等粗结构的土壤和老熟瘠薄地、沙岗地、坡地等胞囊密度大,线虫病发生早而重,减产幅度大。在偏碱性的土壤和白浆土中,线虫病发生也重。

4.3耕作制度 大豆胞囊线虫在土壤内大豆耕作层中呈垂直分布。因此,多年连作地土壤内线虫数量逐年增多,危害也逐年加重。采取与非寄主植物进行合理轮作,土壤内线虫会逐年减少,危害也相应减轻。

5 防治技术

5.1种子检验 大豆种子上粘附有线虫如泥花脸豆、种子间混杂有线虫土粒、农机具上残留有含线虫的泥土以及种子调运是造成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所以,要搞好种子的检验,杜绝带线虫的种子进入无病区。

5.2选用抗病品种 如嫩丰15号、抗线虫4号、抗线虫5号。抗病育种工作今后应选择多种抗性基因品种的轮换种植,以及抗病与耐病品种、普通品种的轮换种植,可有效避免强毒力生理小种的出现。

5.3进行合理的轮作制度,避免连作、重茬 与高粱、玉米等禾谷类作物实行3~5年轮作,病田种玉米或水稻后,孢囊量下降30 %以上,是行之有效的农业防治措施。

5.4适时灌水 土壤干旱有利大豆孢囊线虫的危害,因而适时灌水,增加土壤湿度,可减轻危害。

5.5进行测土配方施肥 土壤有机质在3 %以内不能种大豆,土壤有机质在3 %以上地块提倡测土配方施肥,调节好N、K、P比例,改善土壤环境,增加大豆所需养分、肥料,特别是提倡增施优质农肥2 ~ 3 t,促进根系发达,增强抗逆能力。

5.6药剂防治 采用壮根宝水剂拌种,菌肥用量为种子量的1.5 %~2.0 %进行拌种,然后堆闷、阴干后即可播种。并且二铵、尿素、硫酸钾按当地常规施用量施用,效果明显;其次甲基异柳磷水溶性颗粒剂,每667 m2施300~400 g有效成分,于播种时撒在沟内,湿土效果好于干土,中性土比碱性土效果好,要求用器械施用不可用手施,更不准溶于水后手沾药施;此外也可用3%克线磷5 kg拌土施,效果明显;虫量较大地块用3%呋喃丹(克百威)颗粒剂每667 m2施2~4 kg,颗粒剂与种子分层施用即可。

5.7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利用大豆胞囊线虫的天敌来控制虫口数量和限制线虫引起的损失。其中包括昆虫防线虫、细菌防线虫和真菌防线虫。

上一篇:浅谈北方淡水养殖中的问题及应对 下一篇:林业苗木的形态特征与质量评定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