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主动性

时间:2022-10-27 09:48:57

如何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主动性

自主学习是发挥学生课题学习主动性的核心要素,我们在逐步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给学生创设自主学习、探究的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个性化学习,体验自由、自主、探究性学习的乐趣,感受自我个性萌发的欣喜和生命活力迸发的激动。每一位教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能有较高的教学效率,用简单而有效的教学方法让自己的课堂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如何提高课堂的效率呢?这是大家都在探讨的问题,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先决条件。我个人倡导的是“微笑教学”,做到面带微笑进入课堂,教学中常保持自然微笑,并快速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尽量深入了解学生们的个性特征和兴趣爱好,这样做会较为有效地快速建立良性的教学关系,师生间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形成可持续循环的和谐的学习氛围。在和谐的师生情感中,学生大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课外与学生保持良好的交流互动,建立师生间的信任感。

二、激发自主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自主学习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乐学,才能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首先,营造民主氛围,让学生愿学。教师要转变角色,努力营造出和谐、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自己获得问题的解决,使学生走向成功,体验到成就感。通过师生沟通交流发掘每个学生兴趣点,在自选课题的教学环节中,以兴趣点作为自选课题的设计任务,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其次,还可以利用学生好奇心强烈的特点,通过创设情境、设置悬念等,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产生对新知识的需要和渴求,并在兴趣的激励下形成探索动机。

三、精心设计,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并不代表教师对学生“放”得越多就越能体现自主性。其实,自主学习也需要教师指导,才能切实提高自主学习的有效性。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首先,要精心设计自学方法和思路,使学生自学时有法可循,明白如何入手,懂得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有章可循,循序渐进的深入慢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要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老师要充分发挥引导和示范作用,积极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这样才能提高自主学习的有效性。再次,还可以精心设计情境场景,启发学生质疑问难,引导学生感悟探究。

在做基础课的教学研究的过程中,对学生们提出“自主学习有效性”的教学理念,尤其是对一二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转变在基础教育模式下形成的被动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自学”和“治学”的能力,包含自主学习、有效学习等方面。通过这样的教学理念来调整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有利于学生主动地发展,能够更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逐步转变。同时,每一个类型的学生所需要的教学方式也是不同的。作为教师如果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这些特性,并遵循特性引导学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也是“自主学习有效性”教学理念中积极有效的教学思想。其实我们身边很多教师都是在这样做的,只不过不同的师生、不同的课题、不同的创意总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创意无限的载体,正确的引导和启发让学生能够尽快的展现自身的优势是我们作为教师的职责所在。

上一篇:管理就是制度 下一篇:小词语,大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