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对策探讨

时间:2022-10-27 09:11:17

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对策探讨

【摘要】 本文在分析国内外对科技园区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明确了创新型园区建设必须形成高新区的创新要素空间集聚与协同效应。同时,提出加大投入力度、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和创新试点单位建设等政策建议,以期为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提供指导。

【关键词】 创新型 科技园区 创新高地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建设创新型科技园区,是新时期、新形势下国家高新区的重要发展导向,是落实自主创新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实践和探索。

目前,河南省已经建成郑州、洛阳、安阳、南阳四个国家级高新区,七个省级高新区,虽然高新技术产业在科技园区内呈现一定程度的空间集聚,但与科技园区创新能力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由此,梳理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文献,挖掘影响高新区创新能力的关键影响因素,加速创新型园区建设,对河南创新型园区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一、国内外对科技园区的相关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国外对科技园区的相关研究及进展

随着全球科技园区的蓬勃兴起,产业集聚的理论研究集中在探讨生产的空间组织形式,形成了以安・马库森(Ann Markusen)、亚伦・斯考特(Allen J. Scott)为代表的新产业区理论。西方学者认为,新产业区的主要标志是本地企业内部形成的企业网络和表现出的根植性特征。Leonardo Becchetti(2000)认为根植性有利于推动“供应商―制造商―客商”在地理空间上接近,减少交易费用。Isaksen(2001)把劳动分工、集聚经济和交易成本联系起来,强调在“柔性集聚”空间内产业链的垂直分离。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方式逐步由经验观察向规范化研究发展。Stephen Tallman,Mark Jenkins,Nick Henry and Steven Pinch(2004)提出增长产业区知识存量和知识流动,可提升新产业区科技竞争力。Antonio Guarino and Piero Tedeschi(2007)指出新产业区内的知识溢出和劳动力迁移是经济发展的源泉。Manuel Portugal Ferreira and Fernando A. Ribeiro Serra(2008)探讨了合作公司间的知识流动和动态社会网络对科技创新的作用。

2、国内对科技园区的研究述评

首先,对高新区科技创新的相关研究。张范洲(2004)分析了科技园区技术创新优势与发生机理。易军(2005)提出加强科技创新是创新型高新区建设的首要任务。马颂德(2006)指出提高园区自主创新能力,关键是要形成科技产业集群优势、形成创新创业科技管理体制优势。徐冬青(2006)认为园区要通过构建完善的市场运作体系,使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相结合,提高园区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马文辉、滕玉亮(2009)指出提高高新区科技创新集群的自主创新能力,需要走优化存量、提高科技资源使用效率的途径。赵明鹏(2011)指出我国高新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发挥创新要素集聚、引领、辐射和带动作用,促进园区企业间技术转移和知识扩散,引导人才、资本、信息等要素向园区流动。其次,对高新区创新能力及创新型园区建设的相关研究。吴林海(2003)提出了包括技术创新能力、制度创新能力和支撑创新能力的科技园区创新能力三元结构模型。赵大平和李雪(2007)认为高新区的自主创新能力来自于市场发育基础上的产业集聚。付和方德英(2009)设计出基于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的高新区自主创新能力自适应评价方法,并对我国53个高新区的自主创新能力进行了总体和分级评价。吴友军(2010)分析了高新区“二次创业”阶段企业创新能力、区域创新环境、区域创新网络等问题,提出企业创新能力对区域创新能力建设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我国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实践昭示出:只有充分发挥各种创新资源要素协同作用,实现优势的综合集成,才能适应当今环境风云变化、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要求。

二、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的相关对策建议

1、加大创新型园区建设投入力度

创新型园区建设应积极争取国家、省、市专项资金和市财政税收返还资金支持,并大力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第一,设立“国家创新型园区建设专项资金”。该基金专门用于支持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建设,主要用于高新区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创新配套设施建设。并利用产学研合作发展专项资金、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专项资金、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专项资金、风险投资引导资金和人才专项资金等支持创新型园区建设。第二,设立企业创业种子资金。每年安排一定资金专项支持科技创业,用于对创业期(种子前期、种子期、初创期)中小企业研发项目的支持。主要用于向种子前期的研发项目提供种子资金支持,形成知识产权资助、商业可行性论证资助,以及对科技创新企业提供研发和技术合作、信息获取和管理咨询等中介服务等进行补贴。第三,增大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资助规模。重点资助企业的贷款贴息、技术研发、科研设备购进、关键技术购买、产业共性平台建设等。

2、加速促进创新合作与服务平台建设

第一,建立高新区政产学研联合推进指导委员会。该委员会在创新型园区建设中起决策咨询作用,指导和监督高新区创新合作发展资金运行,促进和协调政府与产业合作。第二,促进高新技术产业技术联盟发展。围绕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技术需求,制定专项政策,支持鼓励成立各类产业技术联盟。第三,加速集群公共平台和创新网络建设。重点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公共技术平台的建设和运营补贴,支持高新区内基础性和共性技术的研发、测试和实验平台等科技创新公共平台的建设。第四,引导中介服务平台建设。加速园区科学技术中心、产学研结合系统平台、企业孵化平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科技投融资平台、人才信息平台、科技中介服务平台和专利产业化平台建设,充分发挥中介服务平台在促进合作联系、信息交流共享、整合聚集各类资源、提高创新绩效等方面的功能优势。

3、促进中小型科技企业创新发展,打造园区集群创新高地

鼓励完善孵化器制度,引导孵化器管理模式创新和孵化器专业管理团队建设,为中小型科技企业创新发展提速。加大力度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做好高新技术企业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参与专利技术和科技成果转化、参与标准申请等工作。支持园区自主创新平台建设,支持高新技术产业技术联盟、市场联盟建设,有力促进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发展。制定中介组织资助计划,重点为高新技术产业创新、高新技术产品研究开发和新型产业中介组织提供资助。另外,制定知识社区建设计划,以科技新城和产业基地为载体,支持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把高新区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创新型城区。

三、积极开展创新型试点单位建设,提高基层单位创新能力

1、积极推进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大范围培育创新型企业

第一,开展制度创新,建立以企业为主的自主创新机制和企业创新创业持续发展机制。第二,倡导和推动创新创业,创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环境和条件,促进新知识的商业转化与产业化。第三,企业界应立足于可持续发展与未来竞争优势,构建产学研结合的创新联盟,全面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第四,配合技术创新工作,积极开展卓有成效的管理创新,建立完善的激励制度、人才培养制度、人才选拔制度等,推进创新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构建良好的企业创新环境。第五,积极开展创新型企业文化建设,培育“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形成更有活力、更能凝聚企业职工创造力的企业精神,并有效激发企业员工创新精神。

2、积极创建创新型大学和科研机构,培育区域科技创新综合实力

创新型大学和创新型科研机构要适应以社会和市场的需求为导向,以科研项目为核心的合作开发模式。厘清大学和科研机构与政府、企业、市场之间的责权关系,建立有利于调动大学和科研机构科技创新积极性的体制和机制。逐渐改变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重成果轻转化”、“关起门来搞科研”的现状,打破大学与企业的院墙藩篱,变革目前大学和科研机构以“计划”、“工程”、“项目”等为名义依赖政府拨款科技经费生存的现状,为大学和科研机构从事科技创新活动提供较为宽松、自主的环境,有效整理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科技资源,提升创新型大学和创新型科研机构进行科技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及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水平。

3、制定科技人才开发计划,为创新型单位建设提供人力支撑

第一,要加快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步伐,尤其是要加快培养一批科技领军人物、科技骨干和创新人才团队,造就更多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第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柔性人才政策,吸引国内外一流科技人才来河南省创新创业。第三,继续落实引进人才优惠政策,以高校、科研院所和优势企业为主体,加快引进包括院士、博士后、博士、学科带头人和拔尖人才在内的高层次创新人才。第四,建立开放的人才流动机制,鼓励专业研究人员、高校教师和企业科技人员间互兼互聘,着力培养熟悉市场、具有较强创新和管理能力的人才。第五,以配套的政策机制、优越的学术环境、良好的科研工作条件、优惠的工作待遇、舒适的生活环境、良好的文化氛围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参考文献】

[1] Patrick Ronde&Caroline Hussler.Regional or sectorial innovation system:What really matters?[R].2004.

[2] 杨晓钦:河南省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及政策选择[D].河南大学,2009.

[3] 陈家祥:国家高新区功能异化偏离的测定与评价[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10).

[4] 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构筑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打造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J].中国科技产业,2008(3).

上一篇:港珠澳大桥建设、区位优势演变与珠三角西岸经... 下一篇:浅议风险管理在进出口检验监管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