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道和内口切除术治疗低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观察

时间:2022-10-27 07:34:44

主管道和内口切除术治疗低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观察

【关键词】主管道;内口切除术;治疗;低位复杂性肛瘘

低位复杂性肛瘘是指有两个及两个以上外口及管道有分支窦道,其主管道在外括约肌深部以下,有一个或二个以上的内口于肛窦处,低位复杂性肛瘘既往手术多采用管道完全切开或切除,而造成肛管皮肤切除过多,致疗程延长、痛苦大和后遗症多(如变形、漏气漏液等),为解决上述问题,我科自2009年3月年――2013年3月,采用主管道和内口切除术术式治疗低位复杂性肛瘘64例获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1.1.1诊断纳入标准符合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的低位复杂性肛瘘诊断标准,年龄在23-57岁之间,并排除各种并发症及禁忌症。

1.1.2一般资料本组共64例,其中男43例,女性21例,年龄23-57岁,病程2-12年。根据病变侵犯范围占周围面积大小可分三度:一度1/4-1/2。本组病例中一度的32例,二度18例,三度14例。合并内痔者16例,合并肛肥大者12例。

1.2治疗方法

1.2.1术前准备完善各项入院相关检查,排除手术禁忌症,术区常规备皮,术前一日晚予患者安定片5毫克口服,以保证良好的睡眠;术晨禁食、水。术前用开塞露及生理盐水分三次清洁灌肠。地西泮注射液10mg术前30分钟肌注。

1.2.2手术步骤均采用骶管麻醉,麻醉生效后,患者取截石位,肛周皮肤常规消毒,铺洞巾,直肠下端碘伏棉球消毒数次,扩张肛管。用探针或美兰染色法准确的找到内口,后用球头探针从距内口最近的一个外口探入,直达内口,从内口处弯出探针,以探针做引导,切开、切除这部分主管道和内口,切开内口时把内口再向上延长5mm,同时把粘膜残端以7号慕丝线结扎,合并内痔和肛肥大的一并结扎切除之。把其他支管道的外口一一探通,使之和刚切除的外口相通,用齐头探针分别探入支管道刮下支管道内的坏死组织,用2%的过氧化氢50ml加压冲洗各管道。后把生肌玉红膏纱条,覆盖切除的主管道创面上,无菌敷料加压包扎,丁字带固定。

1.2.3术后处理术后适当输注抗生素3-5天,每日用中药熏蒸坐浴两次,并用生理盐水清洁创口及用碘伏棉球对肛周及创口进行消毒处理,更换纱条二次,各支管道的外口随主管道创面肉芽组织自然充填,因内口闭合而闭合,10-15天痊愈。

2治疗结果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的肛瘘疗效评定标准,拟定标准如下:临床治愈:创面愈合,症状消失。显效:创面愈合,流脓、肿痛消失,仅肛周潮湿、瘙痒。有效:创面未愈,流脓、肿痛、瘙痒改善。无效:症状及体征均无变化。远期治愈本组64例低位复杂性肛瘘患者,经过内口和主管道的切除,术后均无感染现象,无变形,随访6个月――2年均无复发。

3讨论

低位复杂性肛瘘是常见的肛肠外科难治性疾病,手术疗法是治疗低位复杂性肛瘘的唯一手段,近年来,国内外专家在肛瘘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治疗方法正朝着一种组织损伤少、避免变形、保护功能及减少复发的理念迈进,复杂性肛瘘手术如处理不慎,常可造成一定程度的后遗症,如狭窄、变形、完全性或不完全性失禁,并且容易形成假性愈合、复发或迁延不愈这些均给患者的身心及家庭带来极大的痛苦。肛瘘治疗成功的关键在于内口及其周围感染的肛隐窝及肛腺组织的处理,因此找到真正内口,应在切开内口时把内口再向上延长5mm,同时粘膜残端的结扎既可防止术后出血,又达到了清除残留的感染肛隐窝及肛腺组织,而进一步提高疗效。所采用主管道和内口切除术术式治疗低位复杂性肛瘘有效的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其原理为:低位复杂性肛瘘只有一个内口,而外口则有2个或2个以上,只要把内口和距内口最近处的外口组成的这部分主管道切除后,通过肉芽组织自然充填,使支管道内口闭合,而失去污染源,支管道没有了炎症的持续刺激,则粘连闭合,因而达到只切除主管道和内口治愈支管道之目的。

实践证明:该术式维护了主体结构,具有手术简便,治愈率高,复发率低,伤口愈合时间短,痛苦小,术后并发症少,其有效性优于传统的管道完全切开或切除术及切开挂线引流术等优点,值得推广。

上一篇:速尿持续静脉泵入治疗顽固性心衰20例疗效观察 下一篇:甲状旁腺素的测定对于慢性肾衰患者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