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学困生转化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2-10-27 05:37:23

促进学困生转化的实践与思考

摘 要: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是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在教育教学评价体系中,考试分数作为一个重要的尺度,无形中把学生分成了三六九等,因此就有了许多所谓的“学困生”。其实,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而每个人的潜力又是无穷的。如果以科学的理念、合理的方式施教,就能让“学困生”转化,甚至不再有“学困生”。

关键词:学困生;转化;实践

一、转变思想

我们应该树立这样一种信念,每个学生都具有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潜能,只要为他们提供合适的教育,每个学生都能成才。因而教育者在思想上就应对学生满怀信心,切不可随意给学生贴上“学困生”的标签。

二、正视个别差异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的确,人的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人与人之间不仅存在着外表的差异,更有着心理的个别差异,这是一个人在其先天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实践活动所形成的不同于别人的个体心理特点,包括智力水平的差异和人格的差异两方面。因而正视差异,以求实、公平的态度对待学生,方可做到因材施教。

三、巧用“五心”,科学转化学困生

1.用“爱心”温暖学困生的心灵。爱是师德的核心,是教育的出发点。作为教师,要能够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对待学困生,静下心来,俯下身子倾听学困生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攻克他们的心理障碍。

2.用“细心”去了解每一个学生。要很快记住每一个学生的名字;要用敏锐的目光去察看学生的眼神、表情、一举一动……对学生的一切都要了如指掌,对一切学生的发展动态都在心中有一条轨迹,尤其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的“闪光点”。

3.用“信心”去鼓励每个学生,催生学生的信心。教师的期望就是对学生的信心,这将使学生有了自尊,增强了自信,激发了进步的力量。即使学生真的不行,我们也不能轻易说“差”,如果另辟蹊径,可能会是柳暗花明的境界。

4.用“耐心”去等待进步与成功。“学困生”转化、潜能的开发也非易事,所以教育者要有足够的“耐心”,用师生共同的耐心求进步、促成功,因为“欲速则不达”。

5.用“恒心”巩固成功,积小成功为大成功。学生的发展难免有波折,甚至是反复,尤其是“学困生”的转化,“旧病复发”者常见,教育者要用诚心打动学生,用恒心引领学生坚持向前走。

四、搭建形式新颖的发展平台

以教室为主要的舞台,想方设法让学生尽情地施展、发挥。因而在教室的布置上,要有这种思想,那就是让一切“布置”都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1.设置“成长记录表”和“成长记录袋”。可冠名“成长足迹”或“红旗手”等,以详细记录学生成长的历程及主要事件,并能与同龄人对比,树立榜样、看到不足、鼓励先进、鞭策后进。

2.书写“班级寄语”。将对班级的新要求、新希望以优美、含蓄的语言写成寄语张贴于教室,让学生去看、去想,时时提醒、监督学生,让他们始终明白自己需要做什么,如何做。

3.设置“综合演艺台”栏目。分科目将学生自己擅长的某方面写成作品,形式多样,张贴于“演艺台”中,一周一换,一是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二是从中可看出学生发展动态,达到文化学习、技能训练、能力培养和品质提高并举的目的。

4.设置“群星风采”栏目。学生活动的各项内容都设置在群星风采栏中,建立各项评价标准,然后各项每周设一“星”,评比上榜,先由班级评比,五连冠者可推荐为校级星,成为全校典范,充分发挥“榜样”对所有学生的影响力。

总之,对学生的教育,尤其是对“学困生”转化上,切不可简单、粗暴。要清楚,一时的教育影响的可能是一个人的一生,教育者要不断更新理念,探索新法,努力促进学困生的转化,从而实现学困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李国儿.转化学困生的实践与思考[J].东方青年・教师,2010(04).

(作者单位 甘肃省西和县北川初中)

上一篇:反思教学 超越自我 下一篇:如何开展初三英语总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