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耕细作 清收盘活不良贷款结硕果

时间:2022-10-27 04:15:40

精耕细作 清收盘活不良贷款结硕果

不良贷款是金融机构的“风沙盐碱地”,但湖北省丹江口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硬是靠着战风沙、斗盐碱的精神,精耕细作,在这块不毛之地上取得了好收成。截至6月底,该联社不良贷款余额降至1800万元,占贷款总量的5.59%,清收进度排全省第二名。

基本做法

提高全员思想认识,大力营造清收氛围。一是从更好地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认识,只有清收盘活不良贷款,才能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才能有更多的资金投入“三农”经济发展项目。二是从人民银行票据政策的需要认识,只有将不良贷款的比例在2002年的基础上下降50%才能拿到票据。三是从农村信用社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认识,不良资产减少,历史包袱减轻,盈利能力才能增强。四是从提高员工收入的需要认识。员工的工资收入是与效益挂钩的,效益提高了,职工的收入才会增加。通过宣传教育,全联社职工的清收盘活意识明显增强,清收积极性空前高涨。

加大组织考核力度,着力强化清收责任。一是认真做好历年不良资产账务的全面彻底排查,弄清来龙去脉,落实清收责任人。二是明确清收责任,层层签订责任状,奖罚政策明确。凡不能完成清收任务的信用社,单位和单位负责人参与年终评优的资格将被取消。在工资报酬上,体现任务完成与完不成不一样,完成多少不一样,该奖的奖,该罚的罚。三是任务分解到位。在排查的基础上,将不良贷款按类别分解落实,先落实到部门,由联社风险管理部门负责清收“两呆”贷款,审计部门负责“三违”贷款,信贷管理部门负责逾期贷款,对已经诉讼和执行的贷款由专人承包负责,再将上述任务逐项分解到各基层信用社。今年年初以来,该联社累计收回“三违”贷款29笔,金额24.9万元。

积极实施堵后管理,不断巩固清收成果。一是抓好制度建设。联社重新制定了贷款管理办法和各种贷款品种的操作规程,明确了违规贷款的处理规定。二是抓好微机管理。联社将贷款的审批、贷款的责任管理及业务操作全部实行微机联网管理。三是抓好行为规范。联社制定了员工优质服务管理办法,公开投诉电话号码,主动接受社会舆论监督。四是抓好政策激励。联社制定了客户经理管理办法,对清收的不良贷款按年限给予一定比例的奖励,鼓励员工多劳多得。通过实施上述措施,既调动了员工清收的积极性,又强化了责任。联社对新发生的逾期贷款给予一个月的宽限期,仍然收不回的要求责任人在风险基金的基础上交足保证金,否则下岗清收。由于实施了以上管理,当年到期贷款收回率达98%以上。

多法并举,确保清收取得预期效果。在清收不良贷款方式上,该联社力求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一是抓典型带动清收。他们开展了评选“十佳清收能手”活动,起到了典型引路、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还通过联社《丹江合作金融》定期公布各信用社清收盘活情况;对难度较大、进度较慢的,从基层信用社抽调了6名同志成立清收大队,专门帮助督促清收,收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二是依靠各方力量帮助清收。三是依法落实清收。四是依靠政策法律清收。如三官殿建筑公司1984年至1994年累计在三官殿信用社贷款43.5万元,后来该企业以改制为名久拖不还,利息也不结,2005年秋三官殿信用社依法诉讼,经法院裁决,该企业土地使用权被执行拍卖后,三官殿信用社收回贷款本息58万元。

成效及启示

随着清收盘活不良资产活动的深入开展,联社信贷资产质量不断提高,这也促进了信贷投放,营造了金融与地方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的新局面,实现了经济与金融的可持续发展。一是党政领导“省心”,二是信合员工“舒心”,三是企业农户“开心”,四是银监部门“放心”。

该联社清收盘活不良资产的成效给我们提供了几点启示:

一是农村信用社清收盘活不良资产必须紧紧依靠党政领导的支持。

二是农村信用社清收盘活不良资产必须充分利用舆论宣传工具。

三是农村信用社清收盘活不良资产必须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

四是农村信用社清收盘活不良资产必须采取一户一策的措施。对不良资产的清收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不能“一刀切”,只有这样,才能赢得清收盘活不良资产工作的主动权。在加大不良资产清收考核力度的同时,要充分研究政策、用好政策,在不良资产的处置上抓住剥离、划转、呆账核销、系统内消化、票据置换等机遇,对符合条件的积极争取政策,对暂时不符合政策的也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努力创造处置条件。

五是农村信用社清收盘活不良资产必须正确处理压降与投放的关系。如果信贷紧缩,资金外流,企业融资难,地方经济发展慢,农村信用社资产质量的提高也就成了一句空话。要处理好资金安全和提高效益的关系,既敢于向业务发展要效益,又善于向防范风险要效益。要处理好注入增量与盘活存量的关系,通过适时适量地注入资金,下大力气盘活存量资产,使企业本身具有造血功能,实现良性循环。(作者单位:湖北省丹江口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上一篇:越南七大“怪” 下一篇:现金管理实践中的制度及法律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