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方”运用浅说

时间:2022-10-27 04:09:16

患者,女,30岁。素常使溏、肠鸣。脘腹不舒。因左侧面颊肌肉痉挛5天,于1993年7月27日就诊。

患者自诉5天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左侧面部肌肉痉挛、颤动,略感吞咽、言语不爽利;伴耳鸣,听觉轻度障碍;或脘腹隐隐作痛,偶闻肠间漉漉有声;口腻微苦。已经西医及针灸治疗数日,因尚未见效,遂求治中医。

刻诊:述证如前。视其面颊肌肉时时挛动不能自己,历十数秒乃止,须臾又作.舌苔白厚而腻,脉缓滑。治予“柴仁汤”加减:柴胡12g,白芍20g,泡参15g,法半夏12g,甘草6g,杏仁10g,苡仁30g,桔梗10g,滑石12g,通草68,茯苓15g,厚朴12g,钩藤15g,僵蚕9g,全蝎5g(研末冲服)。服药3剂后,肌痉挛发作间隙延长,症状略轻.守方加减,续进数剂,痉止挛舒而瘥。

学 生 老师,您在辨治某些特定病证时,运用复方常似有对应规律,疗效事半功倍,使人印象深刻。

老 师 谈到方剂的对应运用规律,不妨先简要说说“对药”的应用。战国时期曾有《雷公药对》一书,古贤徐之才在此基础上增修撰成《药对》;《神农本草经》对药物的配伍,创立了“七情”理论。循中医(药)学发展轨迹,可见药物治病是从单味药逐步发展为双味、多味并最终形成方剂的。名医祝谌予曾说双味药就有配伍作用,有的增强药力,有的减轻其不良反应,这样比单味药疗效要好。

学 生 以彼喻此,方剂的对应配伍,与“对药”有异曲同工之妙。

老 师 是的。借喻“对药”称谓,我们姑且把方剂的特定对应配伍称为“对方”或“方对”。

学 生 老师的这种“对方”运用经验是如何形成的呢?

老 师 “对方”运用虽然谈不上法则,但它源于实践,屡经验证。

学 生 欲明其中蕴义,请老师解说。

老 师 “对方”的形成,和“对药”一样,是通过长期临证实践,针对一些特定病、证的方治配伍效果,反复验证后约定俗成的。

“对方的作用”,类似药物“七情”的相须、相使意义,俾其相辅相承,则功专效宏。倘临证运用日久,每能驾轻就熟,矢出中的。

学 生 请老师举例阐释“对方”的组方思路和临证运用,如本案中所用的“柴仁汤”。

老 师 “柴仁汤”由小柴胡汤合三仁汤(《温病条辨》)加桔梗、藿香、佩兰等组成,为治疗湿邪内遏而生杂症之良方。

盖因湿邪内遏,弥漫三焦,缠绵难祛,变生诸证。少阳病位外司腠理,内主三焦;肺主制节,通调水道。小柴胡汤功能疏达三焦,通行津液,为少阳病主方;三仁汤集芳香化湿、苦温燥湿、淡渗利湿三法于一方,“轻开上焦肺气”,俾“气化则湿亦化”,故常为湿病治疗之选。

学 生 两方配伍的意义如何?

老 师 两方中“对方”的运用,小柴胡汤行使“导引”之权,调达枢机,通三焦;三仁汤司守“渗利”之职,宣肺化气,渗湿利浊。如是相得益彰,湿邪渗化,自无留恋之虞。

方中柴胡疏利三焦,黄芩清解郁热,杏仁、桔梗宣肃肺气,茯苓、苡仁、滑石、通草渗湿利浊,半夏、厚朴燥湿理气,藿香、佩兰醒脾健运。诸药相互为用,而具宣疏三焦,渗湿理气之功效。

学 生 柴仁汤可广泛用治各种湿邪为患的病证吗?

老 师 柴仁汤虽未必能尽愈湿邪顽疴,但对于因湿邪所致诸病杂证,临证不乏应手见效之验。如曾治湿温盗汗、无痛血尿、蛔扰腹痛、午后低热等,皆获良效。前面例举“面肌痉挛”者,亦湿(痰)遏变证之一端。因邪郁少阳,湿遏中焦;枢机不利,气机乖逆,致“土湿阳衰,八风外袭”(黄元御语),则筋脉痉急;邪闭清窍,则耳鸣不聪;脾虚肝乘,则腹痛便溏。治以柴仁汤调枢达邪,宣肺渗湿;辅以芍药甘草汤,缓急柔肝;酌加全蝎、僵蚕、钩藤,通络熄风。

学 生 老师治疗鼻渊证,喜用苍耳散合桑菊饮,何故?

老 师 苍耳散合桑菊饮,名为“辛菊饮”,亦属“对方”之列。苍耳散祛风通窍,为鼻渊头痛、鼻塞、浊涕之效方;桑菊饮宣疏清热,乃风热犯肺,微热而咳者所常用,两者“对方”运用,疏风清热,宜通鼻窍;俾轻宣兼以除涕通鼻,勿过温燥:利窍辅之清热疏风,散邪务尽。

以“辛菊饮”投治鼻窒、鼻渊(如急慢性鼻炎、鼻窦炎、额窦炎之类),症见鼻塞干涩、涕出黏稠、前额胀痛等,多有佳效。

学 生 鼻渊为临床多见而反复发作的病证,证型常不止“风热”一端,为何用此方?

老 师 以“辛菊饮”为基本方,随病机兼夹不同加减(或复方),亦可用于鼻渊其他证型,而不仅限于风热证者。如治某患,女,46岁。病已半年。症见畏风淅涕,鼻塞嚏多,涕清或稠,兼见面白肢倦等。以“病毒性感冒”、“过敏性鼻炎”治疗累月无效,易医来诊。余按卫表不固,邪郁肺窍,失于宣通辨治,予“辛菊饮”加减:苍耳子6g,辛夷12g,桑叶12g,10g,连翘10g,桔梗12g,柴胡10g,苏叶9g,黄芪20g,防风10g,白参10g,甘草3g,葱白6g。甫进四五剂,鼻塞嚏涕诸症霍然而除。3个月后随诊,询知“鼻炎”迄今未再作。本案以“辛菊饮”加黄芪、白参、防风,益气固表;柴胡、苏叶疏郁达邪,是为病久体虚,邪气羁留而施。

学生 老师在“对方”运用方面,可谓是新意频添,如“厚朴塌气饮”。

老 师 “厚朴塌气饮”也是运用体会较深的临证习用“对方”之一。“厚朴塌气饮”由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合“塌气汤”组成。前者原治“发汗后,腹胀满者……”(《伤寒论》66条),其“腹胀满”者,乃因脾阳虚弱,虚气壅滞于中,虽满而不硬。本方功可健脾补虚,效能宽胀散结,属塞因塞用之法。

“塌气汤”(有别于前贤医家之“塌气丸”等)为陈鼎三先生治疗气滞腹胀之经验方,以三棱、青皮、木香、槟榔、莱菔子等组成。

临证以两方伍用,治疗外、妇等科各种手术后所致腹胀证(包括肠功能紊乱、肠麻痹、肠粘连等),确有卓效。

学 生 请略示验案一、二。

老 师 曾治某患,因妇科疾病行子宫切除术后,小腹膨胀如鼓,治疗2个月余,丝毫不减,后经他人介绍,登门求治。见其由家人搀扶而至,因腹胀重坠,弯腰佝背,其状颇苦。审因辨证,乃气滞于中,遂予“厚朴塌气饮”:三棱10g,青皮12g,陈皮12g,木香15g,槟榔15g,厚朴30g,莱菔子10g,法半夏10g,枳壳12S,佛手12g,党参15g等。二三剂后,即有显效,守法加减,继进不逾十剂,气畅胀消而愈。

无独有偶。某护士,于胸椎肿瘤术后,出现腹胀、便秘等症。先数易其医,曾用活血行气通便之方,无效,乃嘱其夫舍下求方。询证究因,析病遣方,予“厚朴塌气饮”加生麦芽20g,枳实10g,酒军6g。月艮药3剂后,患者亲书病情转呈,曰:腹胀大大减轻,大便已通畅,食欲增加。遂更方健中助运、理气散滞,调理善后。

“厚朴塌气饮”治疗其他杂病腹胀,随病机兼证酌予加减,亦用之辄效,治验岂可胜数。

学 生 老师的“对方”运用还有那些?

老 师 另如自拟“银柴清解汤”(银翘散合小柴胡汤)治疗风热证发热、咽痛(上呼吸道感染等); “七气百合汤”(半夏厚朴汤合百合知母汤)治疗郁证之胸中气塞,心烦不宁(更年期杂症等);“金铃丹参饮”(金铃子散合丹参饮)治疗瘀滞胃脘之心下刺痛而有定处(上消化道溃疡等)……皆为两方配伍之“对方”。而“靖眩汤”(曾名“柴陈泽泻汤”:参见《中国中医药报・名医名方录・江尔逊》1992年9月7日第282期)治疗眩晕证之如坐舟车、泛恶呕逆,则是由小柴胡汤、二陈汤及泽泻汤多个“对方”组成。

以上所例,虽为临证多年揣摩领悟的“对方”运用经验一隅,然以一推十,以十推百,“对方”运用当是无穷尽的。

学 生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在实践中善于观察,从中发现、总结方剂配伍效验,经反复验证完善,确立其恒定配伍关系,治疗特定病、证而取得快捷疗效,即是“对方”的内涵所在。

老 师 诚如是,临证或能达到成竹在胸,专病(证)专方,信手拈来的境界。因此可以认为,“对方”是复方运用的较高层次,犹如“对药”较之单味药效价更高一样。

当然,今天“对方”话题的讨论,仅属方剂运用的一己之见,尚待进一步探讨,故欲赋予“对方”新的内涵,惟寄望于后学也。

上一篇:自拟活血消肿汤治疗血栓性外痔136例临床观察 下一篇: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治疗有机磷中毒心脏损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