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真武汤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临床观察

时间:2022-04-01 02:53:13

加味真武汤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加味真武汤对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对照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肺功能相关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5.19%和75.22%;两组肺功能相关指标等均有改善.治疗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p

关键词 加味真武汤 支气管哮喘

资料与方法

本组135例,女78例,男57例;年龄15~45岁,病程2~30年;轻度90例,中度24例,重度2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67例。两组病人性别、年龄、病情和病程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制定的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中医辨证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发制定的《中药新药治疗哮证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等。辨证属“哮”者,符合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具备中医辨证哮喘病中的寒哮实证。

疗效标准:①临床控制:哮喘症状完全缓解,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达预计值80%~100%,或呼气流速(PEF)昼夜波动率

方 法 对照组服用茶碱缓释片0.1g,每日2次。治疗组在服用上药的基础上加用真武汤。方剂组成:炮附子、茯苓、白术、五味子、白芍、生姜、生大葱、薄荷。水煎服,每日1剂,连用15天。服3剂无效者改为每日2剂。服药前后分别进行肺功能和胸部X线检查。

结 果 观察组68例,轻度45例(临床控制17例,显效18例,有效8例,无效2例),中度12例(临床控制4例,显效5例,有效1例,无效2例),重度11例(临床控制2例,显效2例,有效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5.2%。对照组67例,轻度45例(临床控制12例,显效13例,有效17例,无效3例),中度12例(临床控制1例,显效2例,有效4例,无效5例),重度10例(有效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6.12%。胸部X线检查:治疗前检查126例,异常者91例,其中肺纹理粗乱73例,肺气肿征18例。治疗后复查109例,异常者32例。治疗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两组治疗前后肺通气功能变化:治疗后,呼气流速高峰(PEFR)、最大肺活量(FVC)、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l)、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预计值百分比(FEV1%)都有明显增加(P

讨论

由于嗜酸细胞、肥大细胞及淋巴细胞等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引起气道高反应性和气管平滑肌痉挛,是哮喘的两大特征。中医认为,哮喘发作是内在因素和体外诱因相结合的病理反应,内因是肺脾肾三脏虚损,宿痰伏肺,遇感诱发,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搏结,壅塞气道,肺管狭窄,通畅不利,肺气宣降失常,引动停积之痰,而致痰鸣如吼,气息喘促,发为哮证。若病因于寒,素体阳虚,痰从寒化,属寒痰为患,则发为冷哮。哮喘发作是正虚为本,邪实为标。正虚主要关系到脾、肾、肺三脏;邪实主要是痰气交阻,闭塞气道。加味真武汤由真武汤加五味子、薄荷、生大黄组成。方中附子、白术、五味子有温肾健脾、益肺之功,以治其“本”;生姜、薄荷辛香发散,开肺利咽;生大黄少许通利大肠,以利肺气肃降;茯苓利水健脾,以消痰气之结;白芍与附子同用,能入阴破结,敛阴和阳,又能防其伤阴之弊;生姜、薄荷、生大黄、茯苓寒热并用以调其阴阳,苦辛并进以顺其升降,主在攻邪以治痰气交结之“标”。经临床观察,加味真武汤对发作期哮喘有扶正祛邪,标本兼治之功。对哮喘反复发作,持续不止者,长期服用亦无不适。此方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十分安全。哮喘患者尤其在发作期可大胆服用,重症或效差者可每日2剂。但方中药性偏温,热象较重者不宜应用。此外,支气管哮喘属慢性反复发作性疾病,需反复用药。临床实践证明该方剂无抗药性,反复应用仍然有效。

根据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本组病例分为轻、中、重度。服用该方剂后,轻、中度病例症状缓解率较高,肺部X线表现多转为正常。同时观察到本组病例的肺功能改善也十分显著。治疗后进行自身对照,各项指标明显好转或接近正常,尤其是轻、中度患者,效果很理想。证明此期肺功能改变是可逆的。临床结果显示,应用该方剂对临床症状、体征、肺功能及胸片改善明显,轻、中度疗效明显优于重度病例。

上一篇:中药紫癜散治疗过敏性紫癜 下一篇:自拟活血消肿汤治疗血栓性外痔136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