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产业培养透析

时间:2022-10-27 03:58:32

高新技术产业培养透析

作者:宿慧爽 李春好

高新区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国家高新区已经初步实现了科技产业资源的集聚和原始资本的积累,成为我国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挑战的重要形式和融入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有效切入点,在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体制创新、成果转化和优化经济结构、凝聚人才及提供创新创业环境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4]20年来,国家高新区企业全社会研发经费占全国的25.7%,占园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7%,远高于其他地区平均水平。2011年,国家高新区企业发明专利授权29438件,占全国发明专利授权数的50%;每万人从业人员拥有的发明专利数量为97件,已经接近全球专利产出最高的地区。[5]但是,国家高新区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产业集群内部缺乏有效的创新协作机制。园区内企业的空间集聚不是以其内在机制和产业关联为基础,企业间缺乏合理分工协作的产业技术链条,相互支援、相互依存的专业化分工协作网络尚未形成,业务上有效的关联并不多,能够在产业链条上为大企业提供专业化供应配套的中小企业数量较少。因此,企业的聚集只是地理上的相对集中,缺乏强烈的植根性,产业集聚表现出很大的脆弱性。二是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结合不紧密。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作为科技成果的主要产出单位,由于受传统体制、机制的制约,其科研活动通常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下运行,科研活动与市场需求间存在一定距离,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和推广。同时,许多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仅仅以满足、课题验收为目的,对实际生产、生活的指导性较差,很难被市场快速接受。三是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主体作用发挥不明显。一方面,目前促进我国的科技创新、推动科技成果产生的直接动力还主要靠政府规划,而不是来自于企业的自身需求。一些企业的技术创新意识差,仅仅满足于对现有成熟技术的模仿,当企业经营形势较好时就会对科技创新以及科技成果转化热情不足,甚至怕承担相应的风险,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主体作用发挥不明显。另一方面科技成果转化市场与服务机构不健全。中介服务机构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在国家高新区内科技成果评估、中介、签证等机构还不发达,无法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相应的服务,尚未形成真正适应技术转移需要的创新产业化链条。

国家高新区创新集群培育的必要性

创新集群是产业集群升级的必然途径,因此,培育国家高新区创新集群对于解决高新区发展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创新集群是产业集群的未来发展方向,培育创新集群是加快国家高新区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客观需要。在对创新的概念进行解读时,熊彼特认为,创新不是均匀分布于整个经济系统中的,而是趋于在某些部门及其周围环境中聚集。[6]也就是说,创新概念本身就含有“集群”之意。只是相对于生产规模与生产协作要素而言,创新要素在集群发展的早期阶段并未有很明显的作用。从我国的高新区发展实践来看,各地的国家高新区已经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具有较高成长性和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体现出了较为明显的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可以广泛吸引创新要素的进一步聚集。在未来的发展中,国家高新区只有将现有的产业集群打造和提升为创新集群,进一步突出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推动产业价值链各要素的协同创新,才有可能摆脱对土地、能源以及其他资源的过度依赖,最终使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成为推动国家高新区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力量。另一方面,创新集群能够为集群内的企业提供适宜的创新环境,培育创新集群是支撑园区内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内在要求。国内高新区大多将电子信息、航空航天、新材料、光电子、生命科学、新能源、环境保护、生物医药等某些产业作为区内的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和扶持。虽然这些产业的技术特点、发展阶段、产业规模以及创新能力具有很大的差异,但其共同点就在于,产业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都需要企业、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专业服务结构的有效配合。因此,只有通过培育创新集群,将园区内不同知识层次、配套能力和服务水平的相关主体打造为统一的创新网络体系,才能为园区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予以更大支持与便利。在创新集群内部,不同主体之间除了产业合作与价值博弈以外,还蕴含着基于创新活动所建立起来的战略联盟或者合作联盟关系。而且,创新集群的形成能够为集群内部企业营造理想的创新文化氛围,使企业在承受相互之间竞争压力的同时,也能够充分利用创新集群的内在网络,从而更加方便地进行知识与技术的共享和传递,获取创新活动所必须的各种创新资源,减少创新活动的盲目性,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同时,创新集群的培育也能够通过提高集群的整体创新水平而为不同产业集群提供一定的产业协作空间。

国家高新区创新集群培育的主要路径分析

从我国国家高新区产业集群的发展实践来看,创新集群的培育存在多种路径。一是依托现有产业集群的创新集群培育路径。各地高新区历经十多年发展,在某些领域都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聚集,不同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带动了整个产业链条的构建和发展,同时依托高新区现有产业基础,在一定区域内凝聚创新要素,通过配套政策的完善、中介服务水平的提升和良性互动机制的构建,实现不同主体之间的资源优化配置,围绕区内主导产业,打造各个产业的共性技术平台,并以该平台为基础,进一步深化产业链条的完整性,从而形成具有一定包容力、支撑能力和拓展能力的创新集群。事实上,基于现有产业集群来培育创新集群,是全国各地高新区普遍采取的创新集群培育路径。这一路径的优点在于能够充分利用高新区的现有产业基础,缺点在于企业之间的合作及利益分配机制的构建较为困难。二是依托科技系统的创新集群培育路径。高新区具有聚集创新资源和要素的独特优势,通过集聚知识与技术资源从而形成科技系统,围绕科技系统把企业和市场进行融合也可以培育创新集群。国家高新区大多位于直辖市、省会城市或者其他经济较发达城市,所在地通常具有数量较多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充分发挥高校及科研院所技术优势、研发优势和人才优势的基础上。一方面各地国家高新区管委会通过引导大学、科研院所从企业的实际需求出发,与企业共建技术联盟等方式,着力于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系统集成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化;另一方面,可以围绕大学、科研院所的核心研发能力及研发成果,引进域外企业及其所属的研发机构,结合当地优势产业基础,采取优势互补的方式,快速建立创新价值链,形成创新体系,从而打造出一条培育创新集群的快速捷径。相对第一种路径而言,依托科研系统的优点在于能够快速取得较为先进的技术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科技系统往往对市场把握得不够准确、容易脱离市场需求等不足。三是依托龙头企业的创新集群培育路径。龙头企业具有资金优势、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由龙头企业牵头,联合业务关联的上下游企业和科研单位,共同加入到创新最终产品的链条中来,逐渐形成创新集群。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产业集群能够表现出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产业链条也能够获得较为完整的发展。但是对龙头企业的过分依赖同样会产生一些不利于创新集群培育的消极因素。一是龙头企业的存在可能会提高行业的进入门槛,从而限制其他同类企业的进入;二是龙头企业的规模导致其在技术升级等方面可能不够积极或存在较大困难;三是从高新区整体来看,龙头企业的存在可能会导致高新区内其他主体对龙头企业的过分依赖。

高新区创新集群培育的主要策略

在培育创新集群过程中,各地国家高新区管委会不仅要推动现有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更重要的是建立集群内部多元参与、高效持续的创新机制,重点打造技术创新链、知识溢出链、研发协作链、创新服务链和产业价值链等五大链条,形成具有网络范式、完整价值链条的创新集群。1.以重点企业为核心打造技术创新链作为创新集群的主体,企业在创新集群的培育及发展过程中应当发挥核心作用。因此,在创新集群的培育过程中,国家高新区管委会应当大力吸引域外有实力的相关企业或扶持行业内的龙头企业,以其为核心带动行业内上下游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一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努力培养行业领军企业,通过领军企业的辐射能力带动更多的企业参与创新活动,特别是科研院校、服务机构等主体的参与,以便为创新能力的提高创造有利条件;另一方面,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研发水平,鼓励龙头企业对上下游相关产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提供协作与配合,利用龙头企业在行业中的支配地位带动上下游相关企业的研发投入水平,构建整个产业链共同参与创新、共同分享创新成果的合作机制,形成以重点企业的创新活动为核心、其他相关企业的创新活动为支撑的技术创新链,进而提高集群的创新投入和创新能力提升。2.以科研机构为主体打造知识溢出链在创新集群培育与发展过程中,国家高新区管委会应当充分挖掘园区及相关区域科研机构的研发实力和研发成果,围绕产业链的整体技术需求,努力打破学科、地域甚至国别的限制,针对企业的技术开发战略,组织联合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积极参与企业的研发活动,打造适合现有产业集群内不同层次、不同技术水平企业有效参与的良性互动机制,打造知识学习和创新发展的良好氛围,帮助企业通过学习机制的建立获得分散于集群内部的知识资源,以便能够从高校、科研机构等公共技术部门获取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改变以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技术合作对象主要是大企业或具备一定实力企业的局面,吸引更多的中小企业参与符合行业发展方向且与自身实力相适应的产学研合作,帮助中小企业更好地获得知识溢出的外在收益,从而通过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技术能力的提升来支撑产业整体技术水平的发展。3.以创新联盟为载体打造研发协作链创新联盟是以企业为主体,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中介机构等各方基于各自的发展战略目标和战略意图,为了实现共同愿景、获得最佳利益和综合优势,结合彼此的资源或优势而建立的一种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共同发展的正式但非合并的合作关系。[7]在创新联盟的构建过程中,国家高新区管委会一方面应当通过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引导措施,鼓励企业发挥其在创新联盟中的核心地位并成为技术转移和技术创新收益分配的主体;另一方面,应当充分利用创新联盟所具有的技术和制度保证,在专业化分工的基础上,形成产前、产中、产后每个环节密切相连的产业创新链条,推动集群内部企业的多层次协作,实现产业升级。4.以配套体系为支撑打造创新服务链为了对产业集群内部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与优化,各地的国家高新区管委会应当将地理位置相对分散、功能相对单一的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留学生创业园、大学科技园等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聚集起来,并根据企业创新活动的特点及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需求,对技术转移、技术产权交易、科技创业投资、创业辅导培训、企业管理咨询等机构进行有针对性地整合,优化配置基础设施条件、现代服务手段、专业服务特长等科技创业服务资源,形成能够为产业集群创新能力提升提供有效支持的创新服务链条。5.以市场竞争为手段打造产业价值链根据现有产业集群的科技与产业资源分布特征,各地的国家高新区管委会一方面应当鼓励那些具备一定资金与技术实力的企业运用市场手段对产业链进行优化和整合,放弃技术含量低、产品附加值小的低端产业环节,通过产业内部的兼并重组来实现产业内部技术链、创新链和产业链的整合,降低产品生产成本,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另一方面应当进一步强化政府监管和行业自律,加强对技术创新产权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及时公布相关信息,使知识资源公开化、市场竞争透明化、行业监管合理化,从而通过保持集群内成员利益的一致性来规范彼此的竞争行为,进一步提升产业整体价值。

结束语

由于受到工资、环境、土地等因素的影响,国家高新区内现有产业集群所依赖的大批量、低成本的生产模式迫切需要向高技术和高附加值转变,这一转变必然要建立在创新能力和创新活动的基础之上。通过将现有的产业集群提升为更高级别的创新集群,可以更好地实现集群内主体之间的技术共享与知识溢出,并通过创新能力提升的系统化路径不断向外转移具有知识含量高、创新速度快、技术后发优势明显的高新技术、产品和服务,从而提高集群的整体竞争力。为了加快创新集群的培育,各地的国家高新区管委会需要将创新能力及其提升程度作为判断和评价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准。虽然国家高新区已经具备了培育创新集群的有利条件,但在培育过程中依然要保持足够的耐心和坚定的信心。同时,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创新集群的形成和发展需要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各地的国家高新区管委会不但要从观念上认识创新集群重要性,更要提供有效的引导政策、坚实的资金支持以及来自于科技与金融有效结合的推动力,从而完成国家高新区创新集群的培育。

上一篇:构思木构建筑艺术的综合性 下一篇:区域高新技术发展诌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