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有效路径探析

时间:2022-10-27 03:46:39

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有效路径探析

摘 要: 语言表达能力是现代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在实践中,教师除了多鼓励,让学生多读、多说外,还可以用形象营造氛围,利用教学竞答,表演课本剧、相声等多种方式,使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路径多元化,让学生乐表达、善表达、会表达。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语言表达能力 训练与培养

新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与培养,是极其重要的。一个学生如果拥有了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会表达,学会沟通,将来无论在面试、工作还是人际交往中都能如鱼得水。

要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多读,多说,老师多鼓励,多创造机会,都可以让学生越说越流利。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有时候学生回答一个问题,往往表达不清,词不达意。除了紧张和性格因素等一系列原因外,学生无话可说也是一个事实。

生活是语文的源泉,文学作品是对生活的艺术再现,语文课本中有各种类型的文质兼美的文章。“言由心生”,语文老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探寻让学生打开心扉、畅所欲言的途径,让学生乐表达、善表达、会表达。

一、用形象营造氛围,使学生进入语言表达的情境

现代心理学认为,情感的沟通与激发,将使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状态、学习兴趣催化至一个最佳的兴奋点,这也是系统论所认定的一个重要结合部――最佳状态。在学习中,教师如能用形象营造氛围,学生有积极的情感参与,则犹如注入了一剂催化剂,将促使教学朝着成功的方向发展。

苏教版高职语文教材第一册中选用了汪曾祺的《胡同文化》,这是他为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末》写的序。

普普通通的“北京胡同”,在作者笔下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气息。作者以丰富的阅历、广博的知识及对生活的浓厚兴趣,借北京的小胡同表达了对传统文化浓浓的眷恋之情。

但是,现在“90后”的学生已经渐渐习惯了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远离了青石板路、深幽的窄巷、古老的四合院,无法理解老一辈对胡同的深厚感情,更无法知道胡同作为一种存在已经成了传统文化的象征。而现代文明无法游离于传统文化而单独存在。

所以在备课时,我准备了很多老北京胡同,以及人们在胡同里生活的照片,创设了一种虽然久远但可以用心触摸的生活氛围,让学生了解并且“爱”上这种古老的传统生活方式。

情随文走,言随心生,言动情随,在诵读完这篇文章之后,我又展示出最近几年胡同衰败的照片,看着图片上大大的“拆”字,学生终于不约而同地发出了“胡同,你也老了吗?”的感慨。至此,“北京胡同”在他们心中已经不是陌生的街巷,而变成了和他们血脉相连的老人。

在浓浓的氛围中,学生对“北京胡同”由陌生到熟悉,心扉渐次打开了,在随后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想表达,乐表达,争表达,比表达,情感真切,流利顺畅。话从心中出,情从口中传,用形象营造氛围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在课堂上用竞答的方法,让学生尝试新的语言表达形式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有一种“向往之”的意识,就成为教师教学成功的关键。布鲁纳曾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教师若把知识创设成各种生动有趣的情境,则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

教材必修二中有一篇课文《金岳霖先生》。这篇文章写得很是轻松活泼,人物诙谐幽默。如果采用常规的人物介绍方法,必定显得呆板,与文章风格不一致,于是我把金岳霖先生的介绍集中放到一开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我们来做一个游戏,竞猜一位名人,看谁能够先猜出来:

――他的姓非常特殊,是一种贵金属;

――他16岁就考入了北京清华学堂,19岁前往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学习,30岁左右就在北京清华大学任教授;

――他是把西方现代逻辑介绍到中国的主要人物;

――他一生未娶,与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妇是至交好友;

――有一次,他打电话给他的朋友陶孟和,陶家的佣人问:“您是谁?”他张口结舌答不出来,又不好意思说自己忘记了。只好说:“你不要管,请陶先生接电话就可以了。”但那个佣人说不行,他便又请求了两三次,还是不行。于是他跑出去问他的车夫王喜。谁想王喜也不知道。他急了,问:“你有没有听人说过?”王喜这才想起来:“我听见人家都叫你金博士。”“阿弥陀佛,原来姓金!”他才恍然大悟。这位健忘的先生就是我们今天的主人翁――

很多同学反应过来,此人就是――金岳霖。

这样的人物介绍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在随后的课堂教学中,我让学生学习这种描述人物的方法,在大家都不知情的情况下,先讲某一同学的典型特征,然后让大家把他的特征和小故事讲出来,让大家去猜,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在讲述的过程中,学生们的语言表达方式多种多样,生动有趣,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学生从前只在作文中描写过一个人物形象,没想到这种竞猜的形式也能用来描述人物。他们很感兴趣,表达起来自然是得心应手了。

三、运用课本剧、相声等多种艺术元素,让学生乐于语言表达

教学形式的变化,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教材必修四第二单元里有《雷雨》这篇文章。《雷雨》是曹禺的力作,蜚声剧苑、驰名中外。课文节选的这一段通过周朴园的语言描写,使这个人物的本质如同春蚕剥丝一般,随着情节的发展,一层一层被剥落,直至原形毕露,堪称经典。

习惯了记叙文、散文、议论文和文言文等文体的学生刚一接触到剧本这种文体,肯定感到非常新鲜,而且《雷雨》这篇文章故事性极强,人物形象鲜明,如果在学习了这篇文章之后,让学生自己去演一演,他们肯定感兴趣,而且学生一边表演一边可以复习课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爱在快乐中表达。

教师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从某种意义上说,应当给予一部分因为多种原因而不善于表达或不愿意表达的学生以更多的机会。赞可夫曾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我在教学中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做到为了一切学生的成长。2010年5月,学校人文系举办“第一届语言文字大赛”,组委会要求每个参赛班级都准备一个语言类节目。在确定了参赛剧本之后,我在参赛人员的选择上没有遵循“强―强”的组合方式,而是采取了“强―弱”组合方式,在确定了所谓“强”选手之外,选择了两个平时胆小的学生“登台亮相”。结果,他们找到了展现自我的方式,一改平时不敢开口的习惯,在舞台上神采飞扬,口若悬河,在表演中历经了愉悦的情感体验,既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又为班级争得了荣誉。实践证明,恰当的场合和情境可以为不同的学生创造展现自我的舞台。

语言表达能力是现代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在现代社会,由于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也日益增强,好口才越来越被认为是现代人所应具有的必备能力。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与培养,是何等的重要。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和教学技能,勤奋工作,乐于奉献,才能够把这项任务完成好,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更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2]上海教育,2009,(2,3).

上一篇:从金庸小说看文学知识的活学活用 下一篇:论《达洛维夫人》中双重叙事结构的启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