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增强学生学好地理的自信心

时间:2022-10-27 03:31:09

如何增强学生学好地理的自信心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的地理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过程,因此在地理教学中,作为高中地理老师,我们应当利用各种手段能克服学生的厌学心理,结合学生原有的地理水平和生活实际,降低地理问题的难度,增强学生学好地理的自信心,本文仅就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谈谈自己的认识。

近几年的高中地理教学中,我发现有许多学生往往表现出一些共同的情绪,那就是地理怎么这么难学,有的同学还说比数理化都难,我觉得他们这样的苦闷,主要是他们想一味地依赖死记硬背,而忽视对地理原理的研习,再加上思维的逻辑性不强,往往不能准确或正确的得出答案。针对有些同学的这些情况,我认为作为地理老师我们应当重视学生地理思维的培养。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一、学生地理思维能力欠缺的一般表现

在地理学习中,许多学生往往表现出一些共同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造成了这些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一个共同点。

对地理学科的认识不够。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这样表述地理学科的特点:一是综合性,地理学科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二是地域性。这两种特性决定了对高中地理思维需要转化,对地理问题的认识需要全方位考虑,但长期以来,许多学生特别是文科学生仅仅把地理局限于文科,再加上初中教育对地理知识形成的不全面,造成长期以来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获取依赖死记硬背,依赖于对地理结论的掌握,忽视对地理原理的探究,从而造成学生在遇到一些新的问题束手无策。比如对地方时的分析,教材中仅仅提到偏东的地方比偏西的地方早,但没有涉及偏东的地方到底可以定为几点钟,所以导致许多学生仅仅局限于会计算时间,而我们许多老师开展教学的时候也没有特意分析时间是怎么定出来的,从而产生学生在思维能力上的障碍,做一些普通一点的题目不难,但对较难的题目就开始头脑迷糊起来了。

二、运用生活实际提升地理思维能力

运用生活实际,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的帮助更大。生活即地理,许多地理知识和生活结合得相当紧密。因此对地理教学中千万不能忽视生活中一些地理现象和地理知识的运用,千万不能忽视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在地理教学中,结合学生原有的地理水平和生活实际,不仅可以有利于降低许多地理问题的难度,使学生能充分理解,而且还可以避免许多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误区,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

1.加强启发诱导,调动学生的地理思维。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教师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地理教学中,必须得加强启发诱导,调动学生一切可以利用的头脑中的知识,从学生的认知能力角度出发,一步一步深入挖掘,有利于学生的思考。如在分析地貌的时候,学生往往会有对全球地貌形成的一些零碎的认识,如知道有大陆漂移说这种理论,但具体这种学说支持的依据如何就不太清楚,此时老师就应该深入挖掘,提出问题,大陆为什么会飘移,要解决几个问题呢?学生就会逐步去分析,出现两个问题,一是大陆水平漂移的动力,来源于什么地方,为什么长期朝一个方向,二是大陆这么重,为什么还会飘移。然后学生会提出一系列的假设,最后归结到目前比较成熟的板块构造学说理论,也能充分理解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的区别。

2.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为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打基础。进入高三复习,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学生是很难进行正确的地理思维。因此,在高三地理教学中,要足够重视一些具有发散性思维和逆向性思维的内容,对这么内容教师要有充分的思考,甚至要动用全教研组的力量来思考,然后实施教学。如分析阿巴拉契亚山脉为什么比较平缓,就结合高一地理的内力和外力作用而已。如果遇到一些相关的学科,则更要请教一些相关学科的老师,这样学生的地理思维才能建立得比较全面。如对全球定位系统的卫星数目的分析,即要定位一个物体,需要几颗卫星,就需要和物理中的相关知识配套。这样学生就可以充分理解。同时为完善地理知识结构,地理教师可以采取在高三的最后阶段尝试让学生去记忆教材的大标题和黑体字的方法,因为教材的编排往往按照一定的地理思维来进行的。地理学习的成败在于地理思维能力的养成的好坏。

三、运用地理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地理思维能力

高中地理由于其学科内容的特殊性,有人将其定位为文科里的理科,其内容兼有自然地理和社会地理两大部分,要求学生的知识面较宽,地理思维能力较强。但对于绝大部分文科生而言,地理思维能力,特别是空间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都是薄弱的环节。经过长期的教学,本人认为提高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方法有很多,首推地理实验教学法。地理实验教学法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既直观又生动,能用客观事实形象的把原理和现象展现给学生。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对提高教学效率有着非常好的作用。

上一篇:语文课堂应注意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下一篇:如何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