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为什么在防盗上花那么多钱

时间:2022-10-27 02:13:25

中国人为什么在防盗上花那么多钱

很多年前,读巴泽尔的《产权的经济学分析》时有一句话至今令人印象深刻,“产权如果能得到很好地保护,人们就不必花费很多的钱在防盗等设备上。”可是,看看我们周边的情形,中国人为什么会花那么多钱在防盗设施上?比如,到每个小区去看看,三楼、四楼以下几乎每户都安装了防盗窗。还有不少住户,即使住在十楼、十五楼,窗子外面或者里面依旧安装了防盗窗。我们是不是可以据此推断,中国的产权保护状况很差呢?我想问题可能并没有这么简单。

第一个原因是,四楼以上安装防盗窗的目的,可能并不是防盗,而是防止自家小孩从高空跌落。四楼以下如果全部安装了防盗窗,那么,可以基本判断该小区的治安状况不太好;相反,如果四楼以下住户安装防盗窗的比例不高,那么便可以判断该小区治安状况不错;再看看四楼以上的住户,如果很多都安装了防盗窗,恐怕说明这个小区的住户家庭结构比较年轻,有小孩的家庭较多。

第二个原因是,如果周边的人都安装了防盗窗,恐怕其余的住户也会倾向于安装防盗窗,因为这里存在一个所谓的羊群效应问题。如果其他的住户,特别是一个住户周边的住户都安装了防盗窗,那么,不安装防盗窗的住户的不安全程度可能就会大大提高,因而他安装防盗窗的概率也会大大提高。

第三个原因是,小区防盗窗比较普遍的一个原因可能还跟小区居民的素质相关。比如,如果一个小区的居民素质较高,就不会随便高空抛物,也不会将水淋淋的衣服或者脏兮兮的拖把挂在窗外,这样,很多住户也就不会花费很多钱安装防盗窗、雨棚了。

第四个原因是,小区各种防盗设施比较普遍,恐怕也与住房的设计不合理或者设计缺陷相关。比如,有的小区为了美化,在楼与楼之间搭建了高空走廊,结果凡是跟这一走廊密切相关的住户都会普遍安装防盗设备,因为此高空走廊的设计导致了住户在某种程度上的相互连通,因而也增大了被盗的概率。

以上原因只是为了说明国内防盗设施较多并不一定必然意味着产权保护不到位的基本事实。大家也许会接着问,那么,国内的产权保护状况到底怎么样?

下面就让我用一个偶然得到的例子,来说明上海松江某街道各小区的产权保护程度。该街道下辖78个小区,4月份,共发生了16起入室偷盗事件、14起非机动车偷盗事件、1起机动车偷盗事件、1起偷盗车内物品事件。如果我们用这些小区中发生偷盗事件的概率来衡量该街道的产权保护程度的话,那么,可以计算出该街道的产权保护程度为58.9744%(1-(16+14+1+1)/78)。也许有人会说,一个月的数据不具有代表性,那么,一个更加准确的衡量该街道产权保护程度的方法就是按照一定时间的平均偷盗状况来判断。比如,2013年1~4月份,该街道累计发生了60起入室偷盗、48起非机动车偷盗、9起机动车偷盗、9起车内物品偷盗事件,按照4个月的平均值来衡量,该街道的产权保护程度就应为59.615%((60+48+9+9)/4/78)。

上面例子中的数字全部来自该街道派出所的统计数据,想必具有一定的准确性,也能很好地反映该街道的产权保护程度。好了,就让我们总结一下本文的讨论主题吧。

我们认为,中国人在防盗上花那么多钱并不必然意味着中国产权保护状况很差,因为它不仅与此相关,而且还可能与此之外的更多因素相关。要很好地衡量一国的产权保护程度,一个比较好的做法是,从公安局拿到辖区内偷盗案件发生数占辖区小区总数的比率,用偷盗案件发生数占小区住户总数的比例来衡量产权保护不力程度,再用其相反数衡量产权保护程度,这样恐怕就能更加准确地衡量一个小区或者街道的产权保护状况了。

上一篇:宗教、文学和科学中的“妒忌” 下一篇:人为什么需要社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