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肝病81例临床分析

时间:2022-10-27 12:44:36

药物性肝病81例临床分析

现对我院2005年1月~2006年12月药物性肝病(DILD)患者8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81例病例均符合DILD的诊断标准。男32例,女49例,年龄8―77岁,均排除嗜肝病毒感染。引起DILD的药物为抗结核药者29例(35.8%),中草药者20例(24.7%),抗生素者9例(11.1%),抗肿瘤药者10例(12.3%),抗风湿药者3例(3.7%),性激素类者1例(1.2%),甲状腺类药者3例(3.7%),抗精神病药者3例(3.7%),抗排斥药者2例(2.47%),镇痛药者1例(1.2%)。用药时间2~4年。用药至出现症状的时间<2周8例,2~4周14例,4~8周12例,8~12周15例,12~24周12例,>24周3例,不详17例。

临床表现 乏力者59例(72.8%),有消化道症状(包括胃纳差、恶心、呕吐、腹胀等)42例(51.6%),黄疸42例(51.6%),肝区疼痛7例(8.6%),发热13例(16.0%),瘙痒11例(13.6%),皮疹1例,关节痛2例,无任何自觉症状,体检发现肝功异常者11例(13.6%)。

辅助检查 肝功能化验ALT或AST升高77例(95.6%),ALT>AST者63例(77.8%),GGT或ALP升高62例(76.5%),GGT与ALP同时升高者40例(49.4%),TB升高42例(51.6%),DBTB>50%5例(6.1%), PTA下降26例(32.1%),ALB下降15例(18.5%),GLB下降3例(3.7%),CHOL下降6例(7.4%),嗜酸细胞升高6例(7.4%)。B超示肝肿大2例(32.3%),脾肿大15例(16.1%),腹水2例。

治 疗 本组予以停用致病药物、护肝、退黄、对症及积极的支持治疗, 主要护肝药物为:葡醛内酯、甘草酸二胺、还原型谷胱甘肽。明显瘀胆者短期应用激素治疗,严重病例应用人工肝治疗(血浆置换、血液灌流)。

结 果

本组治愈14例,好转59例,恶化5例,死亡1例,出院2例。

讨 论

本组研究显示中草药引起的药物性肝损害较常见。唐氏等对国内近20年所报道的2747例中药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分析,其中主要器官损害中以肝损害最多。因此我们应帮助患者纠正认识上关于“中药安全无毒”的误区,科学地宣传中医中药,提高对中药不良反应的认识,减少患者自行超量长期服用中药。

本组病例症状有乏力、纳差、恶心、呕吐、黄染、皮肤瘙痒、发热及腹泻等,体征有黄疸、肝肿大及皮疹等,实验室检查表现为肝功能异常,与普通病毒性肝炎相比无特异性,如忽略了用药史,易被误诊为原因不明的病毒性肝炎。

本组由于无好转的患者多数病情严重,部分转院,部分自动出院,其中仍有部分死亡,故实际死亡率应>2.2%。死亡率较高,结合此组病例资料,分析原因:①少部分是由于原发疾病本身(如晚期肿瘤)所致。②大部分是由于发现出现肝损害较晚,采取治疗措施晚,甚至有些病例未及时停用相关药物,致使肝功能衰竭而无法挽回生命。由于该病无特效治疗,早期停用可疑药物是至关重要的。同时也提醒临床医生在抗结核及抗肿瘤治疗前应常规检查肝功能,尽量选用对肝脏损害小的药物,而且在用药过程中应定期监测肝功能变化。

上一篇:氟哌啶醇、泰必利治疗小儿抽动障碍53例比较观... 下一篇:肝素钙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35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