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建筑物表面泛碱成因及防治总结

时间:2022-10-27 12:33:56

我对建筑物表面泛碱成因及防治总结

【摘要】泛碱是建筑物墙体砖表面、抹灰层表面、墙体装饰层表面、砼构件或其装饰层表面一种常见的病害。在长期施工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前人的防治研究成果,对泛碱病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根据引起泛碱的内、外因,提出了防治途径,并从理论及实践方面论述了几种有效防治方法的原理及措施。

【关键词】泛碱;建筑物表面;设计和施工;建议;

对于已建成的建筑物,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墙体及其表面,砼构件及其表面经常发生“泛碱”现象,这是建筑物表面的一种常见病害。根据其不同成因和表现方式,有泛霜、泛白、析白、起霜等多种叫法。其表现为地下室、半地下室及建筑物的底层等处的墙体表面、砼构件表面、装饰层表面,出现一层白色(略显灰)的片状、鳞状及针状结晶体,造成涂料或抹灰层,大片起鼓、开裂和脱落,就连其基层的麻刀灰遭侵蚀后也变松,外表呈棉絮状,颜色为棕黄色,即使基层为水泥砂浆抹灰也难逃厄运,有些砖墙或砼构件的表面装饰层和抹灰层已粉化、剥落,个别部位还相当严重,墙体水平截面被大大减小,砼构件受到弱化,甚至已经危及到结构的安全。

一、泛碱的危害

1.污染墙面,砼构件面,影响建筑物的装饰效果及美感。

对大型公共建筑,庄严的建筑物,纪念性建筑,大门口等,泛碱就象流泪一样,影响其严肃性及装饰性,影响建筑物的立面观感效果及建筑工程观感质量评定等级,且给人以不安全感。

对商品房的住户、业主,严重影响室内装饰效果,严重影响心情,给人造成一种危劣产品的感觉。

2.影响粉刷质量。

基层与表面粉刷层粘结力不够,贴面粘结不牢固,影响装饰工程的质量,对建筑物外观的美感及耐久性都有较大危害。

3.造成结构安全隐患。

水分在墙体内迁移的过程中对砖体和砂浆的冲刷.溶蚀作用使得墙身的承载能力降低,墙身表面的粉化剥落使得墙身的结构断面不断地减小,单位面积承受荷载加大,增加了结构的不安全因素。

对砼梁、板、墙构件则会弱化、降低砼构件的耐久性和受力性能。

二、泛碱的原因.形成机理及规律

1.形成原因

①砌体材料砖中存过高的碱化物(如Ca(0H)2晶体)。②用于装饰打底的水泥砂浆硬化后,水泥水化产物中存在大量的Ca(0H)2晶体。③抹灰水泥砂浆中掺有过量的含碱量相当大的“砂浆王”。 上述情况下,在装修完成后,如遇潮湿环境,其中的碱含量便会随着水蒸气大量涌出,在墙体表面形成晶体,出现返碱现象。④底层墙体防潮层失效或根本就没有防潮层引起的。由于墙体防潮层失效,地下的水分便沿着墙体中的毛细通道上升,并由墙体表面蒸发出去。土中、墙体中、抹灰层中的可溶性盐碱会溶解到水分中,当水分蒸发时,溶解了的盐碱便在墙体表面及近表面处结晶析出,结晶时其体积稍有膨胀,所以会在墙体表面及近表面处形成结晶膨胀应力。

2.形成机理

Ca(OH)2与水和空气中的CO2反应:

Ca(OH)2+CO2+nH2O CaCO3+(n+1)H2O

生成的CaCO3。附着于装饰建筑物的表面而形成泛碱现象。

三、泛碱的防治措施

结合当前的研究成果和自身的工程实践经验,对墙面泛碱现象提出以下切实有效的措施:

1.降低建筑材料内部可溶性盐和碱的含量

可以进行试验,使粘土砖吸水饱和后,放在阴凉处,让其自然干燥,看表面是否泛白;在选用水泥时,应尽量选用碱金属氧化物含量低的低碱水泥;配制混凝土时,对集料要有一定的选择性,应该严格控制其可溶性盐含量;尽量不使用碱金属含量高的外加剂。表面装饰有较高要求的混凝土,Na2SO4掺量为水泥质量的l%以下;处于较易产生泛白现象的条件下,以不掺Na2SO4为宜。

2.提高基材的抗渗性

配制混凝土或砂浆时,采用适宜的外加剂,如使用减水剂或高效减水剂,可以降低拌和用水量,减小混凝土或砂浆的孔隙率,改善孔结构,提高抗渗性能。

3.建筑材料表面进行憎水化处理

一般来说,混凝土、砂浆和硅酸盐混凝土砌块等水泥基复合材料都是亲水性的,它们表面与水的接触角小于90度,因而易吸水。对这些材料表面进行憎水化处理,在孔壁上形成一层憎水膜,则会大大降低吸水性。水分不易进入,则可防止泛白现象的发生。用有机硅憎水剂处理混凝土或砂浆表面后,水在毛细管壁的接触角为100~130度以上,可使滴在其表面上的水成为小水滴而滚淌下来,无法渗入基材内部。由于有机硅憎水剂无色透明,还适合于水泥基装饰板材,彩色混凝土(或砂浆)以及有较高装饰要求的建筑物表面涂层的防水处理。

4.重视墙体的防潮设计,尽量利用地圈梁或基础梁作防潮层,在做好墙体水平防潮层的同时,不能忽视墙体垂直防潮层的设置。多层建筑 的底层墙体全部用水泥砂浆砌筑也能有效阻止水分通过墙体内部的毛细管向上渗透。尽量采用钢筋混凝土基础,以提高基础的防潮性能。

5.对于已经泛碱的建筑,建议切断水分向墙体渗透的通道

采用地基注浆法,把浆液用压力注入土的孔隙,以切断毛细水的渗透路径,减小地基的透水性;采用墙体注浆法,在墙体上打一些向下倾斜的孔。注入聚氨酯类的单液注浆材料,切断毛细水的渗透路径。

6.墙体中的水分渗透,蒸发路径进行人为引导,防止墙体及其饰面受到侵蚀

用粘结力非常好的透气性材料装饰墙体表面,水分可在墙体表面蒸发,盐碱结晶体在饰面表面形成而不会将饰面胀落;设通风夹层,将底层墙体表面的饰面及抹灰等全部清除干净,使砖露出,然后在墙体表面铺设龙骨,外钉装饰性矿棉吸声板,事先在矿棉吸声板表面扎出一些规则的小孔以通风排气,使潮气可以排出,析出的盐碱结晶体留在矿棉吸声板和墙体之间的夹层里,避免了盐碱结晶析出对墙体饰面的侵蚀。

7.已出现泛碱现象的建筑物构件的处理

⑴将室内建筑物构件饰面层空鼓、脱落、开裂、泛碱现象的部位,把原有的抹灰层、涂料层和腻子层全部铲除清扫干净。

⑵采用5%~10%的草酸溶液反复清洗相应部位墙体。

⑶待干后,抹1:2.5掺抗碱王的水泥砂浆,分层抹平

⑷待彻底干燥后重新采用优质的耐水腻子(外墙专用)刮平、砂纸打磨。

⑸恢复面漆(应采用渗透型油漆,不宜采用成膜型如弹性乳胶漆)。

四、结束语

在工程中,建筑物泛碱现象普遍。本文就泛碱产生的原因和机理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和探讨,并结合工程中的经验,提出了一些防治措施和合理化建议,实践证明,这些方法是可行的。消除泛碱现象,重在预防,只要在设计、材料、施工各个环节严格把关,科学防治,就可以避免泛碱现象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刘泽,尹胜威,何霞。建筑物墙体泛碱成因及防治方法,《辽宁建材》,2005年第01期。

[2] 范孟华。既有建筑墙体及其装饰面泛碱问题的研究,《建筑技术》,2004年第04期。

[3] 张智威。建筑物泛碱现象的分析与防治,《黑龙江交通科技》,2004年第06期。

上一篇:植生混凝土综述 下一篇:建筑给排水工程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