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从环境描写中鉴赏小说

时间:2022-10-27 12:28:35

小说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从环境描写中鉴赏小说

小说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经常遇到。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塑造多种多样的人物形象。广泛地多方面的反映社会生活,揭示社会的矛盾。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透过作品的环境描写来鉴赏这类文学作品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

一、指导学生透过作品的环境描写,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

小说中,典型环境是典型人物生活的基础和前提。人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形成其思想、情感、行为和作风。一个人物的形象也只有在一定的环境中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示,小说的环境描写,一般都能充分揭示人物所处的时代特点,为形成或说明人物的性格特征服务。

二、指导学生透过作品的环境描写,把握作品的主题思想

文学作品的主题,是作品所描绘的全部生活现象,亦即作品整个形象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又称主题思想,它是作品内容的核心,是作品的灵魂和统帅。??分析小说的主题,离不开对人物和情节的细致分析,也离不开对环境的认真考察。在教学中,我们应透过作家对生活的描绘,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准确地把握主题思想。首先,必须从总体上把握作品内容,从头到尾全面领会其中蕴含的生活意义和作者思想观点,掌握作品的精神。不能从局部代替整体,将作品中部分内容的含义当着全篇的主题。其次,由于作品的主题是通过艺术形象生动、具体地显现出来,所以,我们在分析理解主题思想时还必须具体分析作品的艺术形象,深入挖掘形象的意蕴以及作者倾注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并对整个形象进行综合归纳,看它反映什么问题,表现什么意义,赞美什么,反对什么,表达什么愿望,从而概括出作品的主题思想。分析小说的主题,离不开细致分析人物和情节,也离不开认真考察环境。如老舍的《骆驼祥子》,为了刻画生活艰辛的人力车夫祥子,揭示劳动人民的伤心旧社会的悲惨生活,作者描绘出如烤烈日和倾盆暴雨天的情况。在烈日如烤,常人无法容忍下,但是为了挣钱,祥子也必须干活――拉车;在暴雨倾盆中,人不能走,但是祥子也必须“拼搏”――拉车。通过描述这种环境,显示了祥子勤劳而又吃苦的品质,从而揭示了旧的社会人民生活的悲惨主题和劳动人民的苦难。

自然环境描写不只是把人物的活动场景展现出来,同时也孕育了人类的气质,养护人的精神,从而揭示人的性格的形成的原因,进而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三、指导学生透过作品的环境描写,弄清作品的故事情节

高尔基曾经说过:“所谓文学作品的情节,即人物之间的联系、矛盾、同情、反感和一般的相互关系――某种性格、典型成长和构成的历史。”(《和青年作家谈话》)因此,人们将情节理解为叙事性作品中人物活动及其经历的矛盾斗争的整个发展演变过程,也是人物性格发展轨迹。其任务是把人物安排到能够更充分和更鲜明表现出典型特征的环境里。故事情节是以现实生活的矛盾和基础的,这种矛盾冲突要通过一定的人物与事件具体的表现出来,它有发生、发展以至最后解决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弄清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基本环节,向学生讲清楚小说的环境描写对故事情节的推动作用。

例《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对风雪的描述,、作者对风雪的描写,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有一个正面的描述,有一个侧面的描述,有从人物的动作变化,也有从人物当时的感受去写雪,不仅写雪的气势,也体现了林冲这个落魄英雄在这个时候的困局。同时作者将风雪的改变以层层推进故事的发展。因为风雪大紧,林冲才会想到喝酒温身,山神庙才会在沽酒途中被见到;又因为风雪大紧,摇振的草厅,不堪重负,被压倒;正是因为风雪压倒了草厅,林冲将山神庙作为自己安身的庇护所;因为住在山神庙,陆谦三人暗中的谈话才会被林冲无意听见,怒火中烧的林冲杀害了陆谦三人,为报仇;就此林冲踏上了一条“不归路”――投身反抗。冰雪天气的描述,从而使故事的主人公被迫一步一步走向故事的结局。

在这里,要引导学生弄清楚环境描写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并不容易。而情节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故事情节其实就是人物活动和人物之间矛盾斗争的过程。人物性格主要是通过情节来展现的,也通过人物活动的场景来体现。所以,我们在分析小说的情节时,应注意人物活动的场景,即背景。背景推动情节的发展,而情节对表现主题有着重要作用。作品中的情节是服从于主题,为主题服务的,它是表现主题的重要手段。再其次是注意分析情节的组织和线索。弄清它,有利于我们掌握小说所写事件的脉胳,对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局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对分析人物性格的形成也是有帮助的。

由此可见,小说的环境描写是故事情节的必要铺垫,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重要条件,起着渲染气氛,刻画人物心理,揭示主题的作用。

四、指导学生透过作品的环境描写,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是叙事性文学作品的主体,也是作品主题的主要体现者。那么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怎样来分析人物形象呢?

首先要研究人物活动的历史环境。在众多的小说中,大部分作品都善于把人物置身于真实的历史环境中,紧扣人物的身分、经历和遭遇来刻画他们的情格。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虽然没有具体的社会环境的介绍,但通过各阶层人物(郑屠、店小二、金氏父、鲁达)及他们间的关系的描写,一幅北宋社会生活的图画便非常逼真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眼前,鲁达无产无业无家室,下级军官,独往独来,浪迹江湖,无牵无挂,敢于向封建统治阶级挑战,这同当时的历史环境,他个人的身份处境是一致的。

又如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语文教材《空城计》。课文短短的几百字,刻画出了栩栩如生的主人公形象――诸葛亮。

诸葛亮是足智多谋的政治家、军事家,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神机妙算,知己知彼,他能够随机应变,从容对敌。课文运用多种艺术手段,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了他的这种个性,写法上值得一探。特别是在典型的环境中写人。小说把诸葛亮置于一个千钧一发的时刻:诸葛亮误用马谡,马谡失了街亭、列柳城,形势急转而下,十分被动。在西城,司马懿大军十五万压境,诸葛亮身边只有二千五百人,已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无计可施,大小官员尽皆失色。而作为全军的统帅,社会地位和责任感促使他不能看着自己的军士先乱了阵脚,所以急中生智,铤而走险,施出了空城计。危难时刻方显英雄本色,这种环境无可争议地烘托、抬高了主人公诸葛亮的形象。

以上几个方面仅谈了小说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从环境描写中鉴赏小说,要从哪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在平时的教学指导中,我们还应做到因文而异,灵活运用。

上一篇:会计基础工作四个具体问题的研究 下一篇:基于时变copula的企业年金投资组合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