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产业链整合促进福建省外贸转型升级

时间:2022-10-27 11:30:35

强化产业链整合促进福建省外贸转型升级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凭借出口导向型外贸政策和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对外贸易一度发展迅速。但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知识经济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成长,福建省对外贸易增长势头却有下降的趋势,面临转型升级的关口,强化产业链整合是福建省实现外贸转型升级和产业优化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产业链整合;外贸转型升级;产业梯度转移;福建省

[中图分类号] F75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2-2880(2011)09-0027-03

一、背景分析

(一)福建省外贸发展现状

20世纪80年代,福建省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率为24.11%。20世纪90年代以来,福建省进出口贸易额保持平稳增长的势头。1990—1999年,全省进出口贸易额累计达1230.8亿美元,比20世纪80年代增长近8.7倍。进入21世纪,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背景下,福建省对外贸易进入高速增长阶段。2000年,全省进出口贸易总额首次突破200亿美元,居全国第6位;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福建省对外贸易总额几乎每年增长近100亿美元。2000—2007年,全省累计进出口总额达3466.3亿美元,年均增长19.65%;自2008年以来,受金融危机等国内外多重因素的影响,2008年福建省进出口增幅由年初的29.2%下降到12.34%,全年进出口总额848.32亿美元,比上年仅增长13.9%;而2009年,全省进出口总额796.6亿美元,下降6.1%,其中:出口533.3亿美元,下降6.4%,进口263.3美元,下降5.4%。2010年完成进出口总额1087.8亿美元,同比增长36.6%,外贸保持持续增长。虽然福建省外贸发展迅速,但是据分析预测,在未来几年内,因为受到国际金融危机以及其他因素的综合影响,福建省外贸发展面临的国内、国际形势将越来越复杂,继续维持两位数增长速度的难度加大。

(二)制造业拉动外贸乏力,福建省外贸将难以继续维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

首先,在国际分工之下,中国的大多数制造企业被分工到附加值最低、消耗资源最多、破坏环境最严重、剥削劳动者福利最多的制造环节,挣取的利润极其有限。从表面上看,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今天的中国享有“世界工厂”的美誉。“中国制造”凭借物美价廉的优势,已经行销全球。但实际上,中国的制造业只不过是国际产业链里利润最少的一个环节,福建省制造企业也不例外。

其次,当前福建省制造业发展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传统优势正在弱化。改革开放初期,福建省在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优势受到了新兴经济体和东盟等国家外贸崛起的冲击,除此之外,当前我国制造业发展还面临以下困难和问题:第一,原辅材料和用工成本大幅提高削弱出口竞争力;第二,人民币升值预期严重困扰企业外贸经营;第三,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一方面对部分行业出口造成直接冲击,另一方面引发企业普遍担心国家政策导向会发生变化;第四,欧洲债务危机影响逐步显现;第五,中小外贸企业资金紧张问题仍未有效解决;第六,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加剧,贸易摩擦日趋激烈;第七,洪灾严重冲击山区地市外经贸企业发展;第八,发展中国家竞争力加强。

第三,福建省特殊地理条件也制约了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福建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望。陆地平面形状似一斜长方形,东西最大间距约480千米,南北最大间距约530千米。全省土地总面积为12.4万平方千米,海域面积达13.6万平方千米。境内峰岭耸峙,丘陵连绵,河谷、盆地穿插其间,山地、丘陵占全省总面积的80%以上,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地势总体上西北高东南低,横断面略呈马鞍形。这种地理条件也制约了福建制造业的进一步扩张。所以依靠发展制造业来拉动福建外贸,从一开始就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二、产业链整合的理论意义

(一)产业链整合有利于企业获得丰厚的国际分工利润

根据供应链管理理论,所谓供应链管理,就是把产品的整个产业链,包括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物流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等,作为一个整体,通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计划、控制、协调等经营活动,达到降低交易成本、创造更多利润的目标。供应链管理对于企业生存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据美国著名咨询公司埃森哲的研究,实施供应链管理有以下作用:一是可以将运输成本下降5%~15%,将整个供应链的运作费用下降10%~25%;二是提高生产效率与资产运营等企业综合绩效;三是缩短企业订单处理周期35%;四是整个库存下降10%~30%;五是缩短现金循环周期20%左右;六是改善服务标准,提高客户满意度。

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认为,供应链管理体现了企业的价值,特别是对于被誉为“世界制造业中心”的中国而言,供应链管理关系到中国制造业的生死存亡。因为在国际产业链中,中国企业实际制造的那部分产值如果是1美元,那么除制造以外的其他环节(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物流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等)创造出了9美元的价值,是整条产业链里最有价值的部分,而该产业链中最关键、最赚钱的环节几乎都不是由中国企业所控制的,而是由欧美企业控制。欧美国家凭借其主导的产业链,依靠其在订单上的优势,支付给中国工厂的价钱远比自己制造便宜得多。福建省企业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把自身过多定位在产业链上的制造环节。通过制造拉动外贸,然后外贸进一步促进制造带动经济发展。这种模式曾一度非常成功,但是因为受到国际金融危机以及其他因素的综合影响,这种模式日益暴露出其局限性。定位在产业链的更高环节,并加强整个产业链的合作,这必将成为福建省制造业走出困境,实现新发展的重要思路。

(二)产业链整合有利于引导福建省的产业梯度转移,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福建省应通过将有实力的企业定位在贸易销售或采购环节,而把制造环节转移到具备劳动力和资源优势的省内较落后城市和地区甚至外省,将自身定位在产业链中的较高端,充分利用外贸大省的优势,专业化经营国际贸易,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并通过信息网络有效控制整个供应链,降低交易成本,获取最大的收益。这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资源最优配置原则,具有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一方面,对于企业来说,企业将会获得比以前在制造环节高出很多的利润,有了利润企业就会进一步扩大规模,进一步进行专业化分工,建立更先进的总部并建设更发达的信息网络,更大程度减少整个产业链的交易成本。另一方面对于福建省来说,实现地区产业梯度转移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同时有利于缓解生产与资源环境矛盾,有利于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和其他的社会矛盾,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

方 霞:强化产业链整合 促进福建省外贸转型升级三、走产业链整合之路,促进外贸转型升级

福建省目前已出现企业供应链管理公司以及制造业企业向上下游延伸的企业。如中国美旗控股集团在福建晋江设立了海峡西岸国际采购与区域物流中心,从事供应链物流的集成、整合和管理。福建财茂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进出口贸易、服装生产的大型外向型企业,由于原材料成本及招工难等问题,把部分定单外包给内地其他省市的工厂加工,以降低生产成本,专注于比较优势的经营贸易环节。福建双飞日化有限公司从一家从事儿童护肤品生产厂家,逐步发展成为集科研、开发、生产、销售、定点定牌合作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司,该公司2008年成功收购了美国SOLAR公司旗下“Body & Earth”和“Green Canyon Spa”两个知名的沐浴品牌。这两个品牌在美国已拥有20年历史,为美国消费者所熟悉和喜爱,并且在全球许多国家,包括墨西哥、加拿大、南美洲地区、澳大利亚等地都有销售网络。

在整个国际分工和供应链中,将福建省定位在国际贸易中心这个环节上,通过吸引跨国公司来闽建立国际贸易总部或鼓励本地企业在福建发展国际贸易总部,将制造环节转移到中西部具备劳动力和资源优势的省份或地区,而福建省则专业化发展国际贸易中心。

(一)制定政策吸引国际大型跨国公司入驻福建

政府应制定相关税收和其他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吸引国际大型跨国公司入驻福建。从政策安排上,政府在提供优越基础条件的同时,着力在资金专项、财政资助、总部用地用房、政府服务等方面,营造企业发展软环境。政府应每年安排专项资金,重点实施三项奖励:一是“贡献奖励”,按照企业税收地方分成部分相对前一年度的增量,予以连续若干年一定比例的奖励;二是“增资奖励”,现有企业增资一定金额以上的,其纳税地方分成部分增量,一次性给予若干比例的奖励;三是“设立奖励”,对于新入驻的大型企业,在认定当年给予不超过一定金额的一次性奖励,具体数额根据总部企业规模、福建省产业政策确定。对于企业普遍关心的用地问题,政府应从两个层面对企业给予扶持:一是降低企业办公用房成本,依靠市场解决用房。企业购买和租赁办公用房的,给予一定的补助。这项规定旨在发挥市场作用,鼓励企业充分利用现有办公楼宇,引导总部企业在已规划建成的各中心城区内布局。二是设立企业基地,引导产业集聚。

(二)引导、支持本土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并加强与台湾企业合作

首先,政府要坚持引进外资与培育本地企业并重。企业不分国有与民营、内资与外资,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既强调吸引新的大型企业来闽入驻,更注重稳定、扶持现有企业。这样有利于统筹相关外贸政策,既向社会表明福建欢迎外来投资的愿望,也表明了政府与本省企业共创美好未来的信心。

其次,在引导、鼓励本土企业发展壮大方面,政府的引导至关重要,同时企业自身不断创新,探索产业链整合模式也非常重要。如香港利丰集团是亚洲同类企业中规模最大的贸易公司之一,其主要扮演中介的角色,按照客户的具体要求,为客户寻找合适的供应商,收取占每份订单金额6%~12%的佣金。利丰贸易的业务是在劳动力与生产能力存在国际差异的背景下产生的。由于许多东亚国家同样具有劳动力成本优势,因此能够制造种类越来越多的劳动密集型消费品,并在此生产领域中较美国和西欧国家占优。不同的国家会提供不同的生产能力、质量标准和成本组合,来满足客户的不同要求。利丰贸易一项最重要的资源是其与许多东亚国家的共2000个供应商所建立的关系网络。如此庞大的网络,加上利丰贸易对这些国家乃至个别工厂的能力与强项的全面了解,为利丰贸易的客户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

第三,本土企业应加强与台湾企业合作。台湾因为对外开放较早,无论在国际营销渠道还是在物流系统都比福建省先进并完备。因此本土企业通过与台湾企业合作,可以利用台湾与世界的通道来便利福建省原材料进口,同时内地制造企业可以通过福建省,借助台湾的国际营销网络,把产品推向国际市场,实现双赢。同时福建省可以利用台湾在产品研发和销售方面先进的渠道和管理经验来弥补自身在产业链上的薄弱环节,实现取长补短,达到共赢。

(三)加大运输和信息产业建设力度

从新加坡经验可以看出,发达的运输和信息产业可直接减少企业运行成本,是总部经济建设的重要支撑。企业价值链的分离增加了企业组织管理成本,而发达的运输和信息又是减少企业组织管理成本的关键因素。跨国公司在实施总部经济运行模式,尤其在区域总部的选择过程中,特别注重考察目标国或地区的运输和信息产业的发达程度,区域总部的职能要通过发达的运输和信息迅速高效地辐射整个大经济区域。根据福建省的地理位置以及交通状况,政府应合理规划利用已有交通网络,建设大型物流基地。同时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建设发达的信息网络,大型数据中心,发展电子商务。

(四)发展福建省港口贸易,加强福建、台湾和香港三地商贸合作

一方面,两岸“三通”后,在两岸物流业合作方面,福建省有着无可替代的区位优势。与长三角、珠三角比较,以实装480个标箱、航速12节的船舶为例,高雄至厦门直航时间约12小时,所用时间仅相当于高雄至上海的1/4、高雄至深圳的1/2。中西部与台湾往来方面,南昌经厦门至高雄,所需时间大约42小时,每个净重20吨集装箱的运费大约570美元;而南昌经上海至高雄,所需时间72小时,运费大约740美元;南昌经深圳至高雄,所需时间大约50小时,运费大约670美元。这种对台的区位优势必将吸引两岸货物从福建中转。另一方面,福建港口与台湾、香港的港口互补性强。台湾、香港的港口侧重于远洋运输,信息化程度和物流标准化水平较高;福建港口侧重于近洋运输,腹地广阔,但信息化程度和物流标准化水平较低。若三方共同努力,推动三地物流整合和港口信息化、规范化技术整合,合力促进集装箱国际中转业务,则可创造港口物流协作发展的多赢局面,形成全国独有、分工合理、优势互补的港口群。

[参考文献]

[1]利丰研究中心.供应链管理-香港利丰集团的实践[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上一篇:税务会计实训课程教学探讨 下一篇:国际金融危机和人民币升值下中国企业海外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