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冷娃“A”实活

时间:2022-10-27 09:51:58

大凡陕西人,有一个共同的称谓,就是陕西“冷娃”。

“南方才子北方将,陕西冷娃排两行。”这是外省人对陕西人的总体评价。 这个“冷娃”的“冷”字,形象而不失幽默地抓住了三秦男儿的群体性格特点。

对于陕西“冷娃”的“冷”字,有不少人想当然地认为就是“愣”的意思,可以说,这样理解是错的。在关中方言里,“愣”的读音及含义与普通话中这个词并没有多大的差别,有呆、痴、缺心眼等含义。而在关中方言中,冷娃的“冷”字,细究起来,大概是从“冷热”的“冷”引申的,其含义比较丰富:说话办事不善察言观色、直来直去、出人意外的冷不丁,是这种“冷”;外表冷峻,庄敬实诚,寡言少语,刚板硬正,宁折不弯,是这种“冷”;认死理,一根筋,拼命硬干,九头牛也拉不回,倔强劲上来敢把天戳个窟窿的,也是这种“冷”。一般来讲,称一个人为“冷娃”,其感彩特别强烈,绝大多数情况下是褒义,有惊叹、欣赏、赞许的含义,很少有贬责的意思。

近代陕西才子、比较文学家吴宓,曾将陕西冷娃这种群体性格概括为:“生”、“冷”、“蹭”、“倔”。

“生”和“冷”

陕西人给外地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不好接近。

所谓“白发如新,倾盖如故”,志趣相左、话不投机,陕西人永远让你觉得陌生,冷然如冰。外人或觉得陕西人冷傲,或觉得陕西人木讷,这都是因表面印象所惑。

在西安,流行这样一句话:“陕西人的心,像西安的大马路;陕西人的脸,像临潼的兵马俑。”这是外地人对陕西人的评价。从一定意义上来讲,这句话大体不差。

一旦老陕和你志趣相投,真正推心置腹,则风趣幽默,热情如火。

陕西人注重修身养性,陶冶人格,冷静处世,善御感情,可以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荣辱不惊。也许,是受“君子敏于行而讷于言”的影响太深了吧。

在不少家庭,有个有趣的现象,陕西男人对妻子儿女纵然有满腔的感情,但却不会形诸脸上,挂在嘴上。当儿子的,自小就十分敬畏父亲,甚至长大成人也是如此,以至父子在一起基本无话,可以说相对无言。

确实,陕西男人话很少。

其实,陕西人心热着呢!是外地人常说的“热水瓶”,只不过平时不喜形于色罢了。陕西人最常说的一句话是“宁给个好心,不给个好脸”,对子女更是如此。

陕西人的生冷是一种内敛的生活态度。

“蹭”和“倔”

所谓“蹭”,是土音,有火爆、凌厉的含义。陕西人多内敛,说他内秀也好,阴沉也罢,一般遇事不计较,然而一旦觉得欺人太甚、于理不公,则难免猛然间爆发,不留余地,倔得九头牛也拉不回头的。

因为陕西人的情绪转换激烈而少过渡,不了解的人便以“野”来概括。

不少男女,为人老成正统,处世刚板硬正,宁折不弯。与朋友相交,义气为先,脾气相投,性格合得来,倒也可以和你谝个半宿,把心掏出来;然而,一旦他看不上你的人品,那可就对不起了,正眼也不会瞧一下,有时一句话噎得你半天回不过神来,正是话不投机半句多。对一件事看不惯,陕西人往往会当面说出来,管你爱听不爱听。如果他认为你的人品不好,不管你是领导还是长辈,那就对不起了,正眼也不会瞧你一下,处处和你不合作,但很少干那种桌面上握手、脚地下使绊子的事。

受了一点委屈,也还能行,但如果吃亏大了,那就会非争个是非曲直不可。

陕西人,就像是一张黑白照片,中间色完全省略。

陕西冷娃“A”实活

陕西冷娃“A”实活。这一句话,委实抓住了陕西冷娃的性格特点。

确实,陕西冷娃有共同的性格,有理性精神、实干精神、冒险精神,他们的倔强、认真、不屈服等等,都统一在这个“A”实活之中。

生长在关中西部周原的周人首领,因困厄而演周易,演出了天地万物变化之理,也演出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道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影响和熏陶着一代又一代的陕西人。

可以说,秦人直,这个直是正直;秦人义,这个义是正义;秦人有气势,这个气势是浩然之正气。 “南方才子北方将,陕西文武排两行。”这些排两行的文武,有个共同的性格,就是冷娃精神。

所以陕西历史上忠臣贤子、廉吏义士多,认贼作父、卖主求荣的汉奸小人少。

这正如陕西著名作家实所言:“历史上凡是能进入当时政权的关中人,祸国殃民的奸佞之徒几乎数不出来,一个个都是坚辞硬嘴不折不摧的大丈夫。”

有“关西大汉”之称的陕西冷娃,都是些非常之人,充满阳刚之气,手执铜板,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上一篇:黄河石上的《转战陕北》 下一篇:千奇百怪的民族新婚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