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相助,把健康管起来

时间:2022-10-27 08:14:46

医生相助,把健康管起来

现在,各种保健养生方法很火,老百姓也乐此不疲。我一直认为,普通人由于没有足够的医学常识,常常会选择不恰当的保健、防病、康复等方法,出现偏差,甚至走入误区。而医生经过医学方面的专业训练,具备医学科学的头脑,因此理想的状态是,老百姓在医生指导下接受正确的保健预防观念,科学地把健康管起来。

诚然,济世救人是医生的最高境界,但帮助老百姓管理好健康,防疾病于未然,更是对医生的挑战。这就是健康管理的理念,即预防为主。事实上,这一理念在几千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被提了出来:“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到了东汉时期,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开篇指出:“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到了唐代,孙思邈将这一理念发展为“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

健康管理理念非常强调医生在防病保健中的作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创建者、中国现代医学先驱伍连德博士就提出,医生要“心系国民之性命与康健”。医生有责任帮助健康、亚健康人群建立有序、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疾病风险。还要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医疗服务,使患者尽快康复,或降低疾病给其带来的痛苦。

在实践健康管理理念方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做了积极的探索,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建立“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和社区医院合作,共同组建居民诊疗、健康管理的网络。在这个“共同体”中,三级医院着重看疑难急重症,二级医院看常见病、多发病,社区医院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

首先,健康管理要求医者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共同体”就体现了这一点。比如,患者可以在社区服务中心初诊,需要转诊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专门设计了流程简便的转诊绿色通道。“共同体”里还包括一些企事业单位,这些单位的员工由于工作在身,看病多有不便。现在,他们可以在单位医务室预约,然后方便快捷地到人民医院就诊。

健康管理的更重要的方面,则是预防保健,管理慢性病。比如,社区居民平时到社区医院或上级医院就诊,我们根据各级医院所拥有的资料,为每个人建立了健康信息数据库。根据这些信息,做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例如,某个社区人员年龄偏大、骨质疏松发病率高,医院就组织专家给这个社区居民做骨质疏松预防、治疗方面的讲座,或进行相关的义诊。“共同体”中的单位员工,除了单位定期的体检资料,医院还掌握了他们历次就诊的资料,为他们建立健康档案,提供比体检报告更加全面、细致的健康提醒,如告诉他们注意哪些疾病的风险,如何做好自我保健,如何进行生活调理等。

在慢性病的管理方面,医院和医生的作用更加关键。比如,糖尿病除了预防之外,患病后的管理至关重要,要预防并发症、延缓疾病进展。病人平时出现血糖波动后,可去社区医院诊疗,必要时可便捷地转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治疗。人民医院还会给他们提供必要的系统检查。由于社区医生对病人的资料掌握得特别详细,我们能给病人提供全面细致的健康提醒,让他们早期发现并发症的迹象,管理好糖尿病的并发症和疾病的进展。

上一篇:感冒咳嗽,为何久治不愈 下一篇:卫生部:防止抗菌药物滥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