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才视域下智力落后儿童的运动发展研究

时间:2022-10-27 07:52:44

成才视域下智力落后儿童的运动发展研究

运动的发展是人类活动的基础,从出生一刻起,人类便有了某些本能的动作,称作非条件反射。最初动作是不随意的,以后逐步发展成为有目的的随意运动。运动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全身性大动作及精细动作。儿童的发展首先从大的动作开始,因此大动作与儿童的发展紧密相关。

智力落后儿童动作发展方面在平衡动作、速度与灵巧度方面都很差。尤其是那些中枢神经系统有损伤的儿童,大动作及精细动作都存在问题,大动作发展迟缓,走路姿势僵硬、笨拙,动作不协调,步态异常,甚至缺乏行动能力;精细的动作发展水平低,手眼不协调,不能够穿针,不能捏物等,加之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使他们在运动发展上受到较大的限制,表现出如下特点:

(1)运动发展的速度缓慢,与常态儿童比较,由于神经系统的损伤,智力落后儿童会出现病态动作。如抬头晚,2岁~3 岁也不会用双手和双膝支撑爬,站立和行走动作也晚,且走路蹒跚,有的儿童抬足落足都不稳,甚至10 岁仍不能稳步行走。从幼小的时候,可以发现智力落后儿童的精细动作低龄化,即该消退的动作很久不消退,该形成的新技能不能形成。

(2)在动作中,智力落后儿童协调能力平衡能力较差,智力落后儿童在生长发育上有一定的跳跃性。如不会用四肢趴着就会坐着、不用扶着任何物体就能走路等,造成他们的运动重心不好,平衡能力缺陷,表现为大动作发展迟缓,走路姿势僵硬、笨拙。动作不协调,步态异常,精细动作发展水平低,手眼不协调,不能够穿针、捏物等。

(3)生活中运动较少,造成智力落后儿童体质较差,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智力落后儿童由于受先天因素或后天因素的影响,使他们在生活中运动过于贫乏,造成他们身体素质较差。这样,由于身体素质差造成平时不爱参加运动,进而造成运动迟滞,身体素质更差,形成一种因果关系的恶性循环。

认识到以上几个特点,我们对于在发展智力落后儿童的运动方面就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我们在教学中要加强对智力落后儿童的运动训练,必须把培养视觉、听觉本体感觉、平衡觉、触觉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上。

基本的感觉输入负责收集关于所要学习动作的各种信息,通过传输系统传到大脑皮层相应的中枢,这些中枢分别与大脑皮层的运动中枢发生关系,形成对某一动作的综合运动感觉,然后由传出系统传到相应的肌肉,引起动作。动作完成后再反馈到感觉器官,其将接收到的信息传到大脑,大脑再发生调整指令,传到相应肌肉,引起新的动作,如此往返,使动作逐渐精确。因此,在运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充分发挥儿童的相应感官的作用,加强感官机能的训练,促进综合运动感觉的形成,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同时,我们要从培养儿童成才出发,把它作为一个整体训练过程,安排在日常的教学之中。

一、采用多元化教育途径进行教育,是发展他们运动能力

的基础

运动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要矫正学生的感知缺陷和小肌肉群的活动障碍,培养和发展学生协调平衡能力,这就要采用多元化的教育途径,在多学科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加以渗透教育。如韵律操是一种集音乐、形体、情感于一体的艺术,它不仅可以训练学生健美的身体姿态,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动作的协调性和准确的节奏感。智力落后儿童感知速度比正常儿童慢,感知范围狭窄,大脑反应迟缓,手脚动作不能协调一致,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创造欢乐气氛如听着音乐、按节奏起步、按节奏跑、随着音乐即兴表现自己高兴的心情等。这样,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使他们的多种感官协调一致,促进他们运动的发展。

二、从兴趣着手因材施教,是发展智力落后儿童运动的重要条件

兴趣是求知入门之道,对智力落后儿童来讲尤为重要,只有激发智力落后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为孩子订立好训练的目标及动作,就应立即想办法使这些动作能让学生愉快地去完成。当然,教师被动的训练固然很重要,但往往这种被动的训练会让儿童感觉乏味,而产生不愿配合训练的心理,因为这种训练不是一次两次就能完成的,而需天天不断地进行,才会有好的效果。要提高学生的兴趣,就要从以下几点着手:一是注意课堂教学的趣味,如教师可以使用游戏法、评比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多表扬、少批评;三是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总之,兴趣与成功是相辅相成的,兴趣可以促进学生取得成功,而成功又可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采取正确的康复训练方法,是提高智力落后儿童运动

能力的主要措施

针对不同类型的孩子,训练的内容及方法也不一样。(1)针对孩子痉挛,其训练目标有:①放松其僵硬的肌肉。方法有许多,如轻轻拍打其僵硬的部分,且边帮其拍打边与其讲话,让其尽量的放松。②鼓励孩子做一些动作,以减少身体痉挛性姿势。③预防畸形,如平时对其动作的正确性要求很严格,不管是站姿、坐姿还是走的姿势,每一个细小的步骤,都应要求其正确,这样才能预防畸形的发生。(2)对于徐动型孩子,稳定其不随意的动作,比如身体出现不随意动作时,教师应鼓励他用手抓住某固定物或其他的;对于其他癫痫或协调不良的孩子,也有其各自的训练目标和方法,如蹦床训练、平衡面训练、荡秋千等。

四、开阔眼界、丰富知识,有利于智力落后儿童运动的能力的培养

智力落后儿童的生活面狭窄,阻碍了他们智力的发展,也影响了各种能力的提高,因此,带领孩子走出校门,到大自然当中去,到社会中去,不仅可以开阔视野,同时也扩大了他们知识的需求。例如到小树林去捡落叶,到公园郊外游玩、远足等。这一切,不但对他们的运动有好处,而对他们将来广泛接触社会、自立于社会都有好处。

上述四条措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互为促进的,只有交叉配合才能产生良好的效益。智力落后儿童是能够发展运动能力的,只要我们从他们的实际出发,摸清发展的规律,在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就能够加速培养智力落后儿童的运动能力,使他们不断成长。

(甘肃省通渭县平襄镇店子学校)

上一篇:自主互动讲和谐合作探究促成才 下一篇:在数学教学中重视情感教育培养学生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