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地理课堂“生活化”

时间:2022-10-27 07:09:33

让地理课堂“生活化”

[摘要]鉴于地理学科的特点,从提高学生素质和培养学生能力的角度出发,探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教育也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让学生得到终身发展所必须的知识,能力,情感,品质。本文在以下几方面,探讨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建立“生活化”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第一,营造“生活化”的课堂,提高学生兴趣。第二,教学中以“生活化”的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第三,培养学生用地理学观点指导生活的能力。第四,在地理教育中教会学生生活的必备技能。

[关键词]“生活化”原则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G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a)-0159-01

教学中如何贯彻“生活化”的原则呢?在多年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1.营造“生活化”的课堂,提高学生兴趣

(1)教是的职业是神圣的,但教师首先是一个把教育作为职业的人,他们和学生应该是平等的,教师担负着引导、传授、培养的职责。他应调动分散的学生个体行为融入班级群体。制造生活化的氛围,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从而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中既学到了知识,又得到家庭式的温暖。

(2)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变“填鸭式”为“启发式”、变“我说”为“大家说”、变“给出”为“论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方法的改变,应体现学生主体、发展的原则。例如: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一节的教学,我就大胆的尝试学生自读、学生自讲,最后让学生谈体会,然后布置辩论题目《人要发展必然要牺牲环境吗》,学生分组辩论。效果很好,强于干巴巴的讲述。

(3)正视学生的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锻炼和发展的机会和空间。要因材施教,分层教学,重视学生的个性特点,因地制宜地制定不同的发展到道路。

(4)使用各种教学手段,活跃课堂的气氛。尤其是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应用。

“生活化”的课堂有助于师生情感交流,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学生的智商和情商都得到发展。但“生活化”的课堂绝不是乱了秩序,只是使课堂气氛有生活的气息,不会使学生有太大的压力,避免因书本知识枯燥而出现的课堂沉闷。久而久之,学生愿意走进课堂,在课堂上愿意把全部的精力都拿出来,课堂成为他们发挥才能的真正场所。在学习旅游景观欣赏时,我将班级分成四组,每组一个景观,给出要求,无论采取什么形式,推销自己的旅游项目,争取得到大多数同学的认可。学生们积极准备,课堂上争相展示,气氛活跃,有解说,有导游,有商家,课件做得也非常精美。绝对比教师的讲述更受学生欢迎。这样形式的课堂可以再多一些。

2.教学中,以“生活化”的问题,激发学生兴趣

任何一门学科都来源于生活,也必将服务于生活。地理学科更是如此。地理学科中的生活素材非常丰富,运用这些素材可以培养学生学为所用的能力。

例如:太阳东升西落,时间的差异,昼夜长短,四季形成,气温变化等等,它们贴近生活,学生兴趣很浓。有些内容表面看起来离生活很远,但经过教师的精心设计,照样是生活气息很浓的素材。如:工业布局的讲述,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现在我要投资建一个钢铁厂,请大家帮我出一个主意,看我把钢铁厂建在哪好?我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又如:在学习洋流时,我提出这样的问题:“一个澳大利亚的小朋友写了一封信,放在密封的瓶子里,投放到海洋中,不久,她就收到了回信,来自秘鲁。请同学们分析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学生的兴趣一下就被激发了,课堂气氛变得活跃了,经过教师的提问,学生的猜测,师生共同的证明,学生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3.培养学生用地理学观点指导生活的能力

(1)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去对待现在和未来,正确的协调人地关系

可持续发展是协调现在与未来的最好途径。我们发展了,不能让未来失去生存和发展的机会,现在少砍一些树,我们的子孙就会多片森林。现在少使用塑料袋,我们的子孙就少一些敌人,我们现在少排放烟尘,我们的子孙就可以享受蓝天。

(2)学会用因地制宜的原则去安排生产

因地制宜是符合自然规律办事的集中体现。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所造成的恶果,已经很危险了,不能再“执迷不悟”了。地理学无疑是实现因地制宜的最好的理论基础。

(3)学会用辩证的目光看待问题

地理学上经常用有利和不利、问题和成就、对立和统一等辩证的观点看待地理事物的存在。“利”与“弊”象一对孪生兄弟,生活中的人们往往只为“利”,而忽视“弊”的存在。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同样会只看到一方面,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的看待事物的两面性。这种例子比比皆是。

(4)树立正确的资源观、人口观、环境观

人类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必须与资源、环境的承受能力相适应。资源的总量是丰富的,但毕竟是有限的。环境也是一种资源,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人类的发展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环境的变化发展又会制约人类的发展。

4.在地理教育中,教会学生生活和工作的必备技能

a)阅读、分析图表的能力

b)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c)空间想象能力

d)野外生存能力

e)共同生活协作的能力

这些能力的获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逐步培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引导和培养。如果我们教师是只管教不管会的话,那我们教出来的学生只能是一个书呆子。

总之,地理学要发展,地理教育要深入人心,必须走“生活化”的道路。生活需要地理学科,地理教育依靠生活。生活化原则是教师合理安排教学的重要依据,也是教育的重要目标。

上一篇:英语“随意”写发挥整体教学优势,提高英语写作... 下一篇:了解高中生心理特点建立和谐教育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