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动态生成 激活语文课堂

时间:2022-10-27 06:53:12

巧用动态生成 激活语文课堂

【摘 要】教师灵活驾驭教学过程,因势利导,适时调控,激活课堂教学,创造性的组织起适合学生参与自主创新的教学活动,促进课堂有效生成。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产生自己的学习经验,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使凝固的课堂场景变成一幅幅鲜活的,生动的画面,让平淡的课堂演绎出智慧与激情,创造与精彩。

【关键词】动态生成;语文课堂;激活;因势利导;精彩课堂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在 “新基础教育”理论中提出了课堂动态生成的观点:“教师只要思想上真正顾及了学生多方面成长、估计了生命活动的多面性和师生共同活动中多种组合和发展方式的可能性,就能发现课堂教学具有生成性的特征。”他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在师生的多向互动中,巧追问,进行智慧的交流,思维的碰撞,从而衍生出丰富的新的教学资源,这些动态的教学资源会成为新的教育生长点,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我认为, “语文动态课堂”是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因势利导,学生自主参与的基础上,时刻关注并及时捕捉课堂上有探究价值的新信息、新问題,再有所发现、有所拓展、有所创新,促进教学的不断动态生成和发展的语文教学活动。语文课堂是师生情感交流、知识共享的过程,既包括预设性生成,也包括非预设性生成的过程。

一、精心预设:质疑问难,师生互问,激活凝固课堂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课堂是开放的,教学是生成的,教学过程是“静态预设”在课堂中“动态实施”的过程,是在一定的学习任务的前提下的“预设”、“生成”。 我在指导学生阅读李白的词《菩萨蛮》时,用学生的眼光来审视教学内容,设身处地地想学生所想,疑学生所疑,适当地“蹲下身来看学生”,变传统的“加法思维”为“减法思维”。

师问:关于这首词所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 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生1答:我认为是“游子思归乡”。理由是: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是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

生2答:我认为是“思妇盼归人”。理由是: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子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

生3答:我认为是“二者兼有”。理由是: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 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

老师总结:你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很好地表达了对这首诗情感的诠释,抒发了对这首诗歌的独特见解,让老师很欣慰。

这样的探究既让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又让教学内容重点突出,简化头绪;使教学目标集中,凸现成效。

教师还要善于应变学生的质疑问难,并因势利导,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并使之生成新的教学资源。这样的生成让我们的教学充满了挑战,充满了灵性,让我们的课堂充满了智慧,充满了精彩。

在教《信陵君窃符救赵》时,一学生问我:“侯赢能对信陵君了如指掌,怎么不能对魏王了如指掌呢?直接让他去劝魏王出兵,是最好的办法。”我马上把问题抛给大家,课堂立刻热闹起来。趁他们讨论热烈时,我又抛出一个问题:“信陵君该不该留在赵国,这是不是在逃避责任?”.....一个即兴发言把本来枯燥的文言文教学课堂给激活了,师生用了一半多时间在讨论分析课堂生成的问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意外生成:因势利导,巧用错误,成就精彩课堂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课堂教学强调师生之间动态关系,这种动态关系互相影响,互相促进,是一种“共享”式的对话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具备相当的课堂机智,善于捕捉学生回答中的思维亮点,点燃他们的思维火花,以形成燎原的思维热潮。

1. 因势利导,绽放活力课堂

新课程要求教师和学生要建立起一种新的关系,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主要是引导学生探究疑难,“让每个学生创造奇迹”。

在小说阅读教学中,对于复杂的人物形象,学生必然各有想法,遇到这样的小说,教师不妨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去阐述自己的观点,让不同的观点在学生的辩论探讨中发生碰撞,从而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把握人物形象。我在分析《项链》主人公玛蒂尔德形象时,就出现了“状况”。我引导学生按照分析人物形象方法总结出玛蒂尔德是个爱慕虚荣的女人,最后因为爱慕虚荣而自食恶果,是个可悲但不值得同情的人物;正要进行下个环节,意外发生了,有位学生站起来说:“我认为玛蒂尔德爱美是没错的,玛蒂尔德是爱慕虚荣,但她并不虚伪,只不过玛蒂尔德最后倒霉了点,命运和她开了个天大的玩笑而已;”紧接着另一位学生说:“我也有不同意见,我认为玛蒂尔德是个有担当的女人。”我看此情形,趁机因势利导,适时点拨。学生们在几番争辩过后,自然而然的达成了共识,认为小说主人公虽然爱慕虚荣,但丢失了项链后表现出极大的勇气,诚实的担当了自己的责任。课堂教学中,学生或教师的一个错误,不同意见的碰撞、突发事件等,常常打破教学预设。只有敏锐地捕捉到学生“意外生成,”通过这种意外的生成顺势引导学生探究,才能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绽放活力课堂。

2.巧用错误, 成就精彩课堂

教育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是学生认识和发展过程,是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人格尚不完善到逐渐完善的成长过程,所以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是很正常的,教师要理解宽容,并鼓励学生从“错误”中找到药方。在听写成语字形时,好多同学都把成语“世外桃源” 写成了“世外桃园”。把“计日程功”写成了“计日成功”等,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避免这些错误呢?我灵机一动,向学生“讨教”,不出所料,纠错方案出来了。

生1:“世外桃源”这一成语出自《桃花源记》,桃源就指桃花源头。

生2:渔人进出的是桃花源,而不是桃花园。

生3:写“桃园”可能受《三国演义》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的影响。

生4:计:计算;程:估量,考核;功:成效。工作进度或成效可以按日计算。形容进展快,有把握按时完成。不是计算着日子成功。

这一“生成”小插曲,虽然表面上是对错别字作了纠正,但实际上是对成语意思的理解,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面对信息多变,资源多彩的课堂,有价值的生成通常发生在质疑和纠正彼此的碰撞中,而其间教师的引导调控是触发生成不可或缺的因素。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是机械的按原先预定的计划进行教学,而是在当时课堂特定的生态环境下,应灵活驾驭教学过程,因势利导,适时调控,激活课堂教学,创造性的组织起适合学生参与自主创新的教学活动,促进课堂有效生成。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产生自己的学习经验,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使凝固的课堂场景变成一幅幅鲜活的,生动的画面,让平淡的课堂演绎出智慧与激情,创造与精彩。

参考文献:

[1]《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稿).《教学参考》

[2]《新世纪教师素养》.《教育理论》

[3]王升.《论学生主体参与教学》

[4]叶澜.《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

[5]李俊.《构建语文有效课堂的思考》

[6]《善于捕捉课堂信息,促进教学动态生成》.福建教育

上一篇:如何追求更加有效的初中数学教学 下一篇:让“培训”为“教学”推波助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