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验室建设仪器设备采购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时间:2022-10-27 06:19:17

高校实验室建设仪器设备采购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 要]在对某高校实验室设备处仪器设备采购管理系统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将其设计为项目计划制定、采购计划编制、合同管理、付款管理、统计查询以及校拨经费管理等六大模块,选用Microsoft Vc++6.0和SQL Server2000作为开发工具,最终开发实现了高校实验室设备处仪器设备采购管理系统。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 采购管理 系统分析

一、引言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国家和高校自身的科研经费投入越来越多。而这些科研经费中大部分资金都是用来购买仪器设备。与此同时,对仪器设备采购的管理工作也应加强。依靠传统的手工处理方式来管理仪器设备的采购数据,既难以做到及时性也难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为此,我们根据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理论和最新发展动态对高校设备实验室处仪器设备采购管理系统进行了研究。

二、系统分析

运用结构化分析方法,对高校设备实验室处的仪器设备采购流程进行了调查,高校实验室建设仪器设备采购管理的业务流程分析如图1所示。

从业务流程图上可以看出高校设备实验室处的仪器设备采购管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管理功能:

1. 项目计划制定:首先将各学院根据学校下达的年度学科与实验室建设经费额度申报的建设项目及相关内容导入设备处的项目库中,处办公室对申报的项目进行受理、汇总、归类,然后将分类整理好的建设项目申请分送分管校长、教务处、学科学位建设处等相关部门。在分管校长主持下,相应职能部门审定建设项目及内容。设备实验室处的处长对审定通过的项目进行审核,审定项目时将项目的控制金额与对应经费卡的余额进行比较,立项审定后不准修改,且生成采购计划初稿交给采购计划编制人员。

2. 采购计划编制:设备科的采购计划编制人员根据已审定的项目所生成的采购计划初稿并结合实际具体情况来编制最终的采购计划。实际中某些大型仪器是由若干个零部件构成,有时往往需要对这些零部件分批购买,这就需要对采购计划进行拆分。由于各学院申请的项目中有相同的仪器设备,因此需对这些相同的仪器设备推荐同一供应商和执行人,这就需要对采购计划进行组标打包。此外还可对项目的具体仪器设备选择相应的执行方式,审核后的采购计划不准修改。

3. 合同管理:合同是设备处根据已审核的采购计划与供应商签定的。因为合同是针对仪器设备签定的,而一个项目可能包括多种仪器设备,或多个项目都含有同种仪器设备,所以一份合同可与多个项目对应,一个项目也可与多份合同对应,合同和项目之间是多对多关系。设备科根据采购员招标结果履行仪器设备采购合同。合同审核后,对应的采购计划就相应地被执行,且审核后的合同不准修改。

4. 付款管理:付款管理包括合同付款管理和学院自购付款管理。合同付款管理主要是对合同的每批付款进行记录,并减少相应经费卡的余额。学院自购付款管理是对学院送来的自购申报单进行核查,并减少相应经费卡的余额。

5. 校拨经费管理:设备处需要对学校给经费卡的每次划拨进行记录,并增加相应经费卡的余额。

6. 统计查询:设备处的领导需要对仪器设备采购的各种相关信息进行综合统计查询,以便进行分析比较。

三、系统设计

1. 功能结构设计

功能结构设计主要是对系统的功能进行分解。功能结构图就是按功能从属关系画成的图表,图中每一个框称为一个功能模块。高校设备实验室处仪器设备采购管理系统的功能结构图如图2所示。

2. 数据库设计

本高校设备实验室处仪器设备采购管理系统严格按照第三范式[2]的要求来设计数据表,后台数据库名cggldb,该数据库包含了8张表:经费卡表、学校划拨经费表、建设项目表、建设项目明细表、采购计划表、合同表、合同明细表、付款记录表。

四、系统实现

1.开发模式选择

我们选用C/S模式开发高校设备实验室处仪器设备采购管理系统,因为C/S模式充分利用两端硬件环境的优势,将任务合理分配到 Client端和Server端来实现,降低了系统的通讯开销,而且交互性强、安全性可以得到可靠的保证。

2.开发工具选择

我们选择Microsoft Vc++6.0进行前台软件的开发,选择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进行后台数据库的创建。

五、结束语

实现系统后,运用该系统对某高校的设备实验室处仪器设备的采购进行管理,它加强了设备处信息的共享、提高了仪器设备采购管理工作的效率。但该系统只适用于局域网,所以在满足网络需求方面的不足是系统的一大缺陷,这同时也指出了系统今后改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薛华成.管理信息系统(第4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

[2]萨师煊,王珊.数据库系统概论(第3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上一篇:网络实践教学中云计算技术的应用 下一篇:对新形势下高校学籍信息管理改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