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就业趋向看跨媒体复合型人才培养

时间:2022-10-27 05:43:12

从就业趋向看跨媒体复合型人才培养

[摘 要] 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编辑出版专业创办于2004年,在“大出版”趋势下,积极探索跨媒体复合型人才培养路径。他们的主要做法是:依托学校的办学定位和优势教育资源,明确专业定位,树立专业特色;以就业为导向,采取“宽口径”的培养模式,培养符合本地市场需求的跨媒体人才;与其他学科融合,积极探索跨媒体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综合采用多种途径,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关键词] 编辑出版学专业教育 跨媒体人才培养 就业趋向 华南理工大学

[中图分类号] G2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2012) 04-0052-04

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编辑出版专业创办于2004年,迄今为止,已经走过九个年头,培养了四届本科毕业生。兴办之初,正值“媒介融合”“大出版”这些新的出版趋势逐步形成之际,我们经历艰难的探索阶段,在依托学校和地方资源优势,明确专业定位之后,初步树立自己的办学特色,为广东乃至全国培养出一批优秀的跨媒体复合型人才。在这里,我们拟以华南理工大学编辑出版专业建设为例,探索新办编辑出版专业的高校如何依托资源优势,明确专业定位,形成办学特色,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跨媒体复合型编辑人才。

1 依托学校的办学定位和优势教育资源,明确专业定位,树立专业特色

华南理工大学编辑出版专业从成立到现在,专业定位几经调整,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到,2004年创办的时候,还没有明确的专业方向,依托于专业教师的文史学科背景和学院的新闻传播背景,开设大量人文类和新闻传播类课程,课程设置较为混乱。经过一年的探索和研究之后,考虑到广东省的商业氛围较浓,便试图从武汉大学编辑出版专业的成功中吸取经验,将专业方向确定为“出版策划与营销方向”,并随之调整课程设置,主干课程中加入出版选题策划概论、出版企业管理学、版权与版权贸易、畅销书与现代出版等出版营销类课程,并从业内邀请一些从事出版策划与营销的专业人员来校开设讲座或授课。尽管我们为这一专业定位的推行做了大量工作,但是经过两年的发展,我们发现这一专业定位并不适合我校。因为相对于报刊业和新媒体行业而言,广东省图书出版业实力较弱,图书出版市场人才需求量相对较小。另外,也是因为武汉大学在图书发行营销领域早已建立非常强大的优势,而这一优势的形成一方面得益于该校在这个专业方向上的发展历史较长,具备强大的师资力量和丰富的教研经验;另一方面也得益于该校大量毕业生就职于图书发行营销领域而形成的强大行业人脉资源。前者不是我们短期建设可以与之比拟的,后者更是难以企及。同时,我们发现,因为我校是一个以理工科专业为主的院校,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技术类专业较强,学校更重学生实用技术的培养,人文氛围与一些综合性院校相比有很大差距。而且,我校编辑出版专业在招生的时候,采取的是文、理兼招的模式,文科生与理科生人数相当,其中理科生的人文基础相对较弱,通过调查发现,他们普遍希望增加技术应用类课程的比重。因此,我们调整过去纯文科的专业定位和课程设置,将专业方向调整为“电子与网络出版方向”,增加网络传播学、电子与网络出版等课程,并与计算机学院合作开设多媒体设计与制作等课程。2008年,我院新增“新媒体艺术”这个专业,引进数位具有新媒体技术基础的专业教师,借助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学院优质教学资源,在原来的基础上再次调整专业定位,确定“新媒体”的专业方向。在课程设置方面,将一些人文课程合并,并取消了版本目录学等课程,增加了传播技术基础、多媒体素材采集与制作、数字出版与网络编辑等课程。经过三年发展,通过毕业生和企事业单位给我们的反馈发现,这一专业定位逐渐受到认可,在广东地区,初步树立培养跨媒体复合型人才的特色。

2 以就业为导向,采取“宽口径”培养模式,培养符合本地市场需求的跨媒体人才

编辑出版专业是一门应用性社会科学,其主要目标是要培养适应出版产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因此,就业是编辑出版教育的重要导向之一。当前,各高校编辑出版专业学生就业景象各不相同,有些学校学生就业惨淡,有些则供不应求。尽管华南理工大学编辑出版专业开办时间比较短,但是四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还是非常乐观的(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到,除了2007级学生因为刚刚毕业,统计数据不完整外,其他各级毕业生的就业率都是100%。从表2还可以看到,华南理工大学编辑出版专业的就业范围非常广泛,其中在传统图书出版单位和电视台就业的学生比例非常低,更多的学生去了报刊社以及数字出版企业,还有很多学生到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编辑、文案等与出版相关的工作。尽管就业范围非常广,但是总的来说,岗位大多数与编辑出版专业相关。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因为我校采取“宽口径”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中,除了传统的编辑出版课程外,还增加了摄影、新闻采访、广告学、报刊编辑、经济学原理、市场调查、数字出版技术等课程,着力于培养能够适应图书、报纸、期刊、广电、数字出版等跨媒体技术和经营管理人才;另一方面,也与华南理工大学所处的广东省人才需求情况有关。事实上,各高校的编辑出版学都处于共同的国内乃至国际出版大环境下,同时也处于各自不同的小环境,而从目前广东省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绝大部分毕业生都倾向于留在广东省内。因此,华南理工大学编辑出版专业就结合本地出版资源,有针对性地为本地培养出版人才。这也是差异化、特色化教育的一条路径。针对广东省商业氛围浓厚,且广东省企业文化建设需求较大,企业内刊众多的情况,华南理工大学编辑出版专业开设了一些经营管理类课程,并采取出版项目全流程的课程设置,使学生具备独立完成小型出版项目的能力。除此之外,由于广东省数字出版产业起步早,且受到政府高度重视,设立我国第一个数字出版行政管理机构——数字出版管理处,因此,华南理工大学编辑出版专业借助政府的大力支持和良好的数字出版产业基础,与一些数字出版机构联合培养数字出版专业人才。另外,广东省报刊和数字出版产业发达,而传统图书出版产业较落后的现状也使得华南理工大学编辑出版专业在培养方向上没有局限于传统的图书编辑、制作和发行工作,而是基于“大出版”的视角培养跨媒体复合型人才。

上一篇:提高科技期刊英文版编辑质量的几种有效途径 下一篇:数字版权管理措施的法律地位与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