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站血液质量检测的现状及管理探讨

时间:2022-10-27 05:33:05

血站血液质量检测的现状及管理探讨

摘要:血站血液质量管理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血液质量,保证临床所使用的血液为合格血液,因此,血站血液质量的检测、血站血液的管理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分析、讨论了血站血液质量检测与管理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血站;血液质量检测;现状;管理

目前,我国的血液质量检测主要采取血液集中化检测的方法,这种中心化管理的检测模式更能规范采血、供血机构,提高采血、供血的管理现状。

1 血站血液质量检测的现状

1.1血液质量检测 血液集中化检测包括以下内容:①GMP/GLP实验室的建立[1];②专业人员进行检测,要求该专业人员必须具有检验执业资格;③使用自动化检测分析系统[2];④血液检测,主要包括传播性疾病检测、血型检测等,另外还需做配合性实验,以保证血液使用的安全、准确,确保临床中血液的质量,有效提高血液效益。

1.2血液质量检测存在的问题 ①血站质量体系不完整。调查发现,部分血站的质量管理体系存在不足,主要包括不合理的血液质量管理体系结构、同一事件的多种文件要求、混乱的质量文件编号、没有有效管理血站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以及血站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与传播方面的欠缺[3];②血站血液质量工作登记不及时、登记内容不规范。血液质量管理工作登记缺少管理规范,没有统一的格式记录,导致采血、供血的登记工作不够全面,登记内容不够准确、详实,不能清晰可辨;登记后的文件没有及时整理,归档情况较差,保存无记录;③血站培训较少[4]。部分血站组织员工培训的次数较少,致使血液质量管理意识淡薄的工作人员无法提高工作能力与工作意识,从而造成血液质量的安全隐患;④血站血液质量管理薄弱。监管不严,甚至缺失以及上级下发的指令传达不及时,甚至没传达是引发血液质量问题的重要因素;⑤血液管理信息化系统不完善。血液质量管理的信息化能够有效提高血液质量,但是部分血站的血液质量管理信息化的系统运行存在内部监管不善等问题,导致血液质量的降低;除此之外,部分血站对血液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维护不到位,例如:升级慢、投入低、缺乏计算机专业人才等等。

2 血液质量管理

2.1完善实验室管理 规范化实验室管理的建立能够保证血液质量体系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完善实验室的管理更能有效确保血液质量。质量标准与细则的完善[5]、外部检测与质量评价[6]、分子生物学试验方法[7]的建立均能够提高血液的检测结果。

2.2保证质量记录完整 一个好的质量管理更需要完整、准确的质量记录,详实、有效的质量记录能够保证血站血液信息化管理的真实性,更是一种客观证据,具有追溯性;同时工作人员能够根据记录发现不合格产品,并及时做出相应的处理;有助于工作的总结分析,能够指导后续工作。

2.3加强业务培训机制 定期对血站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并在培训后组织相关考试[8],检测培训效果,要求所有培训人员必须成绩合格。只有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相关资格证的工作人员才能上岗工作,努力提高业务人员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9]。

2.4血液的质量管理 血液的质量管理第一项:制定血液质量管理的各项相关规定,使各个部门明确其责任,定期检查,不定期监督,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第二项为采血规定:要求工作人员一对一的采集不同血型的血液,并做好标记与记录,交接时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做好分档、归类工作,并做好相应记录[10]。

2.5信息化管理的加强 数据共享是信息化管理的根本,血液管理系统的信息化能够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提升血站血液合格放行率[11],降低血站的工作强度。要求工作人员及时升级血站血液管理信息化系统、应用实验室管理的相关软件以及血库管理的相关软件[12],对于献血服务的相关应用软件也要定时升级,以保证各个系统均处于最新模式。血液信息化管理的内部监管要更严格,以保证信息数据的安全、有效。

2.6试剂质量管理的加强 血液质量的检测主要是根据试剂来进行,因此试剂的质量是否得以保证显得至关重要,这就要求血站的工作人员严格按照卫生部的规定对相关试剂进行采购,并在检查无误,保证合格后准以使用[13]。同时加强试剂的储存管理,保证其有效。

3 讨论

策划血液质量、制定质量管理的方式、方法[14],并有针对性的施以监督,能够保证血站血液质量,并使得其质量体系得以有效运转。本文通过分析血液检测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该问题的具体方法,有针对性的提高了血站的血液质量,其解决方法分别从完善实验室管理、保证质量记录完整、加强业务培训机制、血液的质量管理、加强信息化管理、加强试剂质量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血站血液质量检测的现状入手,讨论出有效的管理方法,以保证血站血液质量,避免由血液质量问题引起的诸多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学秀.血站血液质量检测的现状及管理[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31(11):1389-1390.

[2]迟志云.血站血液物流的优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

[3]区勇勤,陈小美,高炳谏,等.血站血液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探讨[J].北方药学,2014,12(08):157-158.

[4]张华.吉林省采供血机构质量管理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D].吉林大学,2009.

[5]苗燕平,何华庆,王健,等.血站集中化血液质量监测管理模式探讨[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2,33(04):348-350.

[6]李金明.我国血站核酸检测及质量管理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输血杂志,2012,18(10):933-934.

[7]李天君,赵锋,张印则,等.血站血液检测实验室全面质量安全管理[J].中国医院管理,2006,21(02):42-44.

[8]何春辉,温秀明,詹卓玲.血站如何进行临床血液制品质控的质量管理模式探讨[J].实用医技杂志,2006,16(10):1709-1711.

[9]黎淦平,刘宜仲.血站血液检测标本保存信息管理的初步探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42(19):2633-2634.

[10]刘兴.血站检测试剂的规范管理[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12(22):86-87.

[11]周吉霞.新疆血站全自动检测实验室质量影响因素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09.

[12]李金明.我国血站核酸检测及质量管理的现状与展望[A].中国输血协会.中国输血协会第六届输血大会论文专辑(报告篇)[C].中国输血协会:,2012:2.

[13]杨文玲.基于IAPP的净化血液市场的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04.

[14]殷群.我国无偿献血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3.编辑/金昊天

上一篇:医疗器械维修工作浅析 下一篇:分析医保管理纳入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