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

时间:2022-10-27 05:28:27

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

生活是个万花筒,处处有数学。因此教师要充分借助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数学的眼光与思维,让学生享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现根据自己平时教学工作中的做法,谈一点感受和体会吧。

一、创设生活情境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沟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创设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使之产生学习需要的有效方法。

二、借助生活情境,建立丰富的表象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的教学要还课堂以生活。教学时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素材,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例如 ,我在教学《千米的认识》这一课时,也着重体现新课程的这一理念:从学生的日常生活认识中导出千米这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然后引导学生复习以前所学的长度单位,并结合实际指出这些单位所表示的实际长度。在学习千米时,也是通过学校的运动场的周长来建立千米的概念的。之后,让学生估计一下,从你家到学校,大概有多少距离?说一说生活中其它大约相隔1000米的地方等。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和作用,体验数学的魅力,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学生知道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后,让学生了解千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如用课件显示:摩托车里程表、公路边的标志牌、这样让学生再次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最后的开放题则是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三、课后延伸――服务生活实践,体验数学价值在数学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具有生活实际背景的数学实践活动,通过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在学生对“乘法的意义”有了初步的认识后,为了使其进一步体会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在教学中,我又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找一找身边的乘法问题。在初次听学生交流结果时,感觉学生对乘法的认识还仅仅限于在数学课本上的一种比较理想化的层面上。在进行了一番引导之后,第二节课孩子们找来的乘法材料就丰富多了:有的在食品盒(袋)上找到了乘法算式,有的在药盒上找到了乘法算式,还有的自己的卡片上找到了乘法算式。根据这些他们身边的算式,先在小组内交流这些算式表示的意思。由于有了具体的感知,孩子说起来就很容易了,表达得也很准确。为了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根据孩子们的想法,把收集到的各种乘法算式剪出了各种不同的形状,然后小组的同学再一起做成了一张张五彩缤纷的小报。最后各个小组交流欣赏,分享了其他同学的成果。就是在这样一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历了资料收集,交流,合作这样一系列的学习过程,也正是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感受着数学的魅力。"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只要我们能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他们的生活实际出发,在数学和生活之间架起桥梁,学生就一定会亲近数学,让学习数学成为一种快乐也将不再只是一个理想。

总之,让数学与生活结伴同行,联系生活学数学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也是数学教学的重要途径。"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荷兰教育家弗赖登塔尔的话提醒我们,只要我们教师做一个有心人,能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才能使传统的教材再现生机与活力;才能使传统的课堂充满个性与灵气;才能使学生的创造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才能使我们的数学教学更加精彩,更加快乐!

上一篇:语文教学中学生情感调动浅议 下一篇: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养育幼儿传统美德和爱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