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事业后继有人

时间:2022-10-27 04:56:42

登山事业后继有人

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60周年校庆之际,登顶珠峰的成功引起校内外及社会媒体的极大关注,作为老校友、如今的中国登山协会副主席李致新更是亲临珠峰大本营指挥冲顶。对于此次攀登珠峰的成功,李致新回忆起来也异常激动。

作为一个登山运动的管理者,李致新感觉受到很大的鼓舞。一则,国家的登山人才辈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登山事业后继有人;二则,年轻的一代,借鉴登山前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登山经验的基础上,还有所发挥,做得更加出色,更具有创造性;三则,年轻的登山者,在攀登过程中更加规范,不断进步,对规范引导年轻在校大学生登山活动,起到了模范和榜样的作用。

李致新说,登山这项运动本身就是一代传一代的,是团队的人梯精神的具体体现,年轻的登山队员是站在王富洲、潘多的肩膀上去克服困难攀登的。

“和以往比较,现在探险活动有了很大提高。从心理来讲,攀登珠峰,从传统路线走,很多都有成功的经验,心理上有一定优势。技术装备上不断进步,氧气瓶携带更方便,更轻盈。从天气讲,对大风、高空风的预测,更准确、更及时。”李致新分析说。

他认为,能不能登顶,可能是放在第二位的,大学生登山,应强调的是克服冰裂缝、滑坠、高山缺氧等一系列困难的过程。年轻的大学生队伍能够安安全全,实施了这个攀登计划,这应该是第一位的,登顶是第二位的。他鼓励年轻人以正确的理念,安全、环保、科学、规范地参与到登山活动中来。

TIPS

登顶珠峰到底有多难

攀登珠峰路线长,山区气候复杂多变,山上地形复杂,高空飓风、缺氧低温等都给登顶带来很大的难度,对登山队员的体力、技术要求也比较高。仅从登山路线上来说,主要过“三关”。

第1关

北坳

北坳顶部海拔7028米,最大坡度有70度,个别地段甚至垂直,像一座高耸的城墙屹立在珠穆朗玛峰的腰部,也被称作珠峰的“大门”。在北坳险陡的岩坡上,堆积着深不可测的万年冰雪,潜伏着无数冰崩和雪崩的结构,成为珠穆朗玛峰中最危险的冰崩和雪崩地区。

第2关

大风口

北坳上面,在海拔7400米至7500米之间,就是有名的“大风口”。这里因为风的“狭管效应”,最大风速能把人吹跑,是攀登珠峰的第二个难点。

第3关

第二台阶

第二台阶坐落在海拔8670米到8700米之间,是一道平均坡度六七十度左右的岩壁,陡峭而光滑,人们几乎找不到任何攀登的支撑点。1975年,中国登山队第二次攀登珠峰,突击队员在这里牢固地架设了金属梯子。

对话陈晨

陈晨是此次登顶珠峰的师生中唯一的女性。从珠穆朗玛峰归来,短发的陈晨手捧鲜花,开朗的笑容被记者的镜头捕捉到,定格的那一刹那让所有为她担心的人,都从心底舒了一口气。

与普通的女孩子一样,陈晨也有精致温馨的“小闺房”,宿舍的墙上贴着明星招贴画。可是,爸爸病了,4年前被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孝顺的陈晨奔波于各个户外俱乐部的活动之中,用自己的辛苦攒下爸爸的药费。

“攀登珠穆朗玛峰是我的理想,我想挑战自己。”陈晨对母亲这样说。梦,不止。陈晨一步步靠近自己的“登山梦”,想要看看珠穆朗玛峰上的无限风光。今年的3月19日,她出发了。

陈晨回忆起珠峰的攀登经历,那神情很像个小孩子,感觉里还有疼痛,但让她最念念不忘的是撤回大本营后吃的那顿排骨莲藕汤。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山野 中国户外》:据说你们在学校曾进行过“魔鬼训练”,你们都进行了哪些训练,你是怎么挺过来的?

陈晨:在学校主要是体能、身体素质、力量、负重徒步等等。痛并快乐地度过,我们的团队气氛特别活跃,训练虽然很辛苦,但是我们会在苦中作乐!

《山野 中国户外》:进行了这么严酷的训练,付出了这么多,是不是对登顶特别有信心?能分别谈谈出征前、在大本营、即将登顶这三个阶段的心理状态么?

陈晨:出征前都会抱着登顶的梦想,在学校刻苦训练,确保自己在攀登中的体能和身体素质所需!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自己要做好一切准备才行!在大本营,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没有想着自己能不能登顶,不想想,一切行动听组织安排!即将登顶时,压力大于惊喜,怕自己的体能和状态不如队友,怕给他们拖后腿,怕完成不了任务。

《山野 中国户外》:能从众多候选者中脱颖而出,你觉得自己的过人之处在哪里?你觉得自己的登山优势在哪里?

陈晨:我觉得跟我的队友们相比,我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能够选进我们登山队的都是经过层层考核测试的,每个人都很强!我的登山优势可能就因为我是个女生,适应能力略比男生好点,心理承受能力稍强点。

看到登山者的遗体更多的是敬畏

《山野 中国户外》:队伍是如何通过“大风口”的?能具体讲讲当时的环境吗?

陈晨:这次冲击顶峰,我们把握住了16、17、18、19这几天的好天气周期,我们过“大风口”时竟一丝风都没有,头上仅裹条围脖就感觉很暖和了!

《山野 中国户外》:队伍如何与营地取得联系?你觉得大本营以及后方给了前方怎样的心理支持?

陈晨:基本是用对讲机联系,6500米前进营地与大本营只能用卫星电话联系,就算联系不上我们也都相信每个队友都能做好自己的工作!大本营和后方是我们能登顶的坚强后盾,他们为我们最后登顶默默地付出和不断努力,他们是我们心中的幕后英雄!当我们往上登顶时,大本营的队友彻夜未眠守候在电台旁,祈祷我们平安,6500米的队友们和向导们在不同的营地接应我们下撤,次落队长都亲自上到8300米的突击营地接应我们,在帐篷里烧好热水、准备好吃的等待着我们安全下撤。

《山野 中国户外》:听说“突击队”最后决战19小时,过程也是一波三折,当时你们遇到了什么困难?你当时想得最多的是什么?都做了什么?

陈晨:冲顶那天首先是心里对登山者遗体的畏惧,但是当我们看到第一具遗体的时候反而没有一点害怕,更多地是敬畏和警示!敬畏他们为了追寻自己的梦想而长眠珠峰,警示我们步步小心、精神高度集中,一定要安安全全、平平安安!

TIPS

陈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户外运动专业研一学生。2008年9月,攀登世界第六峰——卓奥友峰(8201米),登至海拔7600米;2011年8月,登顶青海玉珠峰(6178米);2012年5月19日,登顶珠穆朗玛峰(8844.43米)。

登山考验队友生死共奋战的友情

《山野 中国户外》:这次登顶珠峰最深的感受是什么?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陈晨:感受最深的还是队友之间的生死共奋战的友情,这次登珠峰,不仅是对自己体能、心理素质的考验,更是对我们这个团队凝聚力的考验。

《山野 中国户外》:你和德庆欧珠、次仁旦达和董范老师之间是怎样配合的?

陈晨:主要还是他们俩照顾我跟董老师,一路上时刻关心我们的身体状况,问是否口渴、手脚是否冷、需不需要休息?每到过节点时,他们都会各自帮助我们,拿起绳尾递向我们,看我们挂好保护再走。氧气的调节器都是他们帮我们调节,帐篷内的饮食也是他们照顾我们。

《山野 中国户外》:你在珠峰顶上看到了什么?

陈晨:真的体会到山高人为峰的感觉,白皑皑的云层在我们脚下,四周环绕着雪山。

《山野 中国户外》:在下撤过程中,队伍有没有遇到困难?如何克服的?

陈晨:从顶峰下撤途中我被以前修路留下的旧绳子(的绳芯)绊了3次,有一次落差高的石头滑下来时左脚没踩稳,失了重心差点造成滑坠,幸在次仁旦达反应及时一把把我拉回来了。从7790米往下走时,膝盖和双脚脚趾疼痛难耐,只能咬牙加速下撤。

希望能走上登山教育之路

《山野 中国户外》:你是不是从小就喜欢运动、身体很好?平时你最大的爱好是什么?你是如何平衡学习、生活和登山的?

陈晨:从小是在农村跟爷爷奶奶长大的,村子后面有很多山,放假没事的时候都会跟村里的小朋友满山遍岭的跑。平时除了上课跟训练就是打球(网球、羽毛球、乒乓球)。平时在学校的训练都不会耽误学习,训练时间都是在早上6点半到7点半,下午4点半到6点半,不占用上课时间。

《山野 中国户外》:有些人很早就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你是不是属于这类人?你对自己的人生有没有什么规划,今后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最大的理想是什么?

陈晨:2007年入校后不久被选进攀登卓奥友的登山队,那年接触登山后,既让我了解了登山,更让我爱上了登山,那时候就给自己留下了登珠峰的梦想。后面的大学生活也都是围绕着自己的登山梦想在展开,我要好好学习,努力参加社会实践和比赛,争取保送研究生,才能有机会参加到攀登珠峰的组织。今后的人生还是想环绕着登山运动,期望走上教育的道路,将登山的苦与乐、登山的精神传递下去。

陈晨珠峰日记

04.05

先遣部队从拉萨出发,先到大本营建营安寨,然后往6500米的前进营地运送物资,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

04.12

大部队向大本营进发,一路欢歌笑语,高反与不适完全没理会。

04.12 & 04.18

分A、B、C三组向5800米的高度适应性训练。

04.19

A组、5位向导及3位农民工正式出发, 一起从大本营出发前往过度营地,行走了2天,20日到达6500米的前进营地。

04.22

开始第一次运输及适应性行走。五名向导加次仁旦达、德庆欧珠、张瑜、袁复栋和温旭运输上7028米的营地。A组在次落队长的带领下,适应性行走到达6800米左右的雪坡下撤。

04.27

A组到达7028米的营地,并适应一晚,第二天早起,适应性行走至7500米左右下撤至6500米的前进营地。

04.29

集体下撤至大本营,第二天A组加向导下到新定日县休息调整一周。在这一周正好我的生理周期来了,趁此好好调整休息了一番。

05.06

邢校长、北地大的校长、领导们到珠峰大本营看望我们,一起返回大本营。

05.10

运输队上到前进营地,13日,傅书记和校领导到大本营慰问我们,并给我们举行了壮行仪式,吃过午饭,我们突击组就从大本营出发了。

05.15

晚上开会,宣布突击队的成员……心情很复杂,压力胜过一切!

05.16

董老师、德庆、蛋塔(次仁旦达)、我,四人下午2点从6500米的前进营地出发,走了4个小时到达7028米的北坳营地。

05.17

10点出发,5小时到达7790米的营地。这天天气特别的好,“大风口”一丝风都没有。睡到清晨5点氧气用完了,冻得我浑身冰凉打寒颤,还好冻醒了,叫醒德庆帮我换了氧气,过了一个多小时我才渐渐暖和过来。

05.18

5个小时行走,下午3点多到达8300米海拔的营地。吃过晚餐8点不到我们就躺下休息了,4个人盖两床睡袋睡在三张防潮垫上,直到11点半起床,大家都没能睡着。不知道是激动的、兴奋的、还是怎样。

8300米营地,最痛苦的莫过于上厕所,寒风凛冽,缺氧低压,如此艰难的情况下穿着厚重的羽绒服和登山靴爬出帐篷是多么痛苦跟纠结的事情。

05.19

凌晨1点15分,吃过早饭,收拾穿戴好就向顶峰出发了。戴着头灯,跟着队伍,我们向顶峰迈去。上去时的路,根本就看不见,完全不能把握路况,只能跟着前面队友的脚步走。浩瀚的星空下,珠峰上登山者头灯的光点如此渺小,但是前进的脚步却无法停止。

1:20 4名队员整装出发;

4:47 到达著名的第二台阶;

5:59 通过第二台阶;

6:21 到达第三台阶;

7:35 我们向大本营呼叫:“刚过雪坡,到了岩石处,离顶峰不远,半个小时左右到顶。”

8:16 我们四人成功登顶,立刻拿出对讲机向大本营呼叫告诉他们站在世界之巅的喜讯。

一路蛋塔(次仁旦达)都在时刻关注我,每过一个节点,他都会先给自己挂上保护,然后将绳子递给我,帮我挂上竹锁,特别细心。

下撤是痛苦的,12点半下撤到8300米的营地时,次落队长早已烧好热水备好饮料等待我们。在8300米的帐篷里我们休息调整了1个小时才继续往下撤,此时天气已经变了,刮起了大风下起了雪,能见度只有10米内。

下撤到海拔7790米营地时,我的左脚脚踝有点扭伤,特别痛,一双脚的脚趾甲抵着,特别痛特别难受,一路忍痛下到7028米。坐下来喝了一罐红牛,换了双厚袜子继续下撤。撤到下面的冰面,碰到了前来接应的袁复栋、张瑜、顿珠。见到队友,当时好激动哦。

05.21

休日调整一天后,我下撤至大本营。回来一路比登顶还要痛苦,全身都是酸痛酸痛的。

上一篇:建东印刷:先行者的脚步 下一篇:罗彪生死情谊成就创业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