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读,就能望子成龙吗?

时间:2022-10-27 04:52:16

陪读,就能望子成龙吗?

浮躁而功利的当下社会,无数辛劳半生的父母,将未来的美好憧憬寄托在子女身上,期望他们上一所好大学,找一份好职业。为此,他们宁愿牺牲自己的一切,省吃俭用、含辛茹苦、家徒四壁,甚至随儿女一起迁徙陪读。全国还出现了不少陪读村、陪读县。

我们感慨于父母之爱的无私与奉献,也反思这种牺牲式的陪读方式,是否有助于孩子的成长成才?能否真正实现父母望子成龙的夙愿?他们的家庭在这场漫长的陪读伴跑中,又将是怎样的命运?

被迫分居,儿子成才比天大

生活在辽宁省辽阳市的孟良、潘玲夫妇,结婚很早,生孩子却很晚。儿子孟小磊出生那年,孟良37岁,潘玲34岁。孟良是辽阳市的公务员,潘玲是辽阳文化商场的干部。他们夫妻恩爱,儿子聪明,人人羡慕。

2009年夏,12岁的孟小磊以高分考上了省城沈阳的名校。这所学校每年只招三百多名公费生。考上这所学校的,大多是沈阳市内最优秀的小学毕业生,外地的学生很少。

儿子是可以住校,可是潘玲不放心,害怕因疏于管教使儿子的学业出了问题,都是全省的尖子生,竞争很激烈。所以,潘玲向丈夫提出自己辞职去沈阳陪读。

因陪读,妻子要丢掉多年的工作,夫妻也要分居六年,孟良不同意。潘玲据理力争:“儿子是我们的希望和未来,为了儿子吃再多苦受再多罪也愿意。为人父母,不能太自私……”

而孟良则认为,儿子的学业要靠他自己努力和奋斗,他已经12岁了。争论了一周,仍无结果。经过几天几夜的思想斗争,潘玲终于下了决心。她狠下心来对丈夫说:“如果你不同意我陪读,那我们离婚吧。在我心里,儿子的成才是第一位的,你决定吧!”

时至今日,孟良仍无法忘记当初妻子说这些话时的决绝。他说,那一刻,他痛苦到了极点。可是,他很快就冷静下来。

见妻子如此执迷不悟,孟良当然不会选择离婚,他深爱妻子,深爱儿子,只是在教育理念上与妻子分歧严重。为了爱,他选择了妥协退让。可他的心在流血,好端端的家,将这样被拆分六年。

潘玲马上去单位办了辞职手续。辞职后,又拿着家里的积蓄赶到沈阳,在学校附近寻求租房。 不看不知道,一看真是吓一跳,学校附近的房子租金太贵了,建筑面积不到50平方米的破旧楼房租金都要一千多元。

潘玲也犯了嘀咕,丈夫的月收入才两千多元。辽阳的工资水平和消费水平都比沈阳低很多,过去夫妻俩的收入算小康水平。可现在一个人挣钱,两个家开销,还得高价租房子,怎么承受得起?家里三年前用全部积蓄买了98平方米的花园住房,每月还贷1400元。现在家里只有不到2万元的积蓄,怎么办?

可是,潘玲只犹豫了几个小时,就自己决定了,仍留在沈阳租房子陪儿子读书。她明白,和丈夫商量,他肯定会让儿子一个人住校让她回辽阳。可是,她不能,儿子考上名校,等于一条腿已经迈进了名牌大学,她得助儿子考上清华北大。她当即支付了一年的房租14400元。

心情忐忑地坐车回到辽阳。孟良听说妻子花那么高的价钱在沈阳租了房子,顿时火冒三丈:“我每个月只挣两千多元,入不敷出怎么办?你太疯狂了,疯狂得不可理喻……”

面对丈夫的指责,潘玲很平静:“陪儿子读书是铁定的。没有钱,我去打工。钱还不够,就卖这个房子。儿子的前程比工作、房子都重要……”

被迫卖房,无家可归也执著

2009年9月,新学期开始了。

潘玲来沈阳已经半个多月了。她本想找到一家企业当会计,可是,找了好多家,人家都要求必须是朝九晚五上班,有事还得加班。她做不到,中午得给儿子做饭吃,晚上5点半还得让儿子吃上可口的饭菜后再去上晚自习。

可是,不挣钱没办法供儿子读书呀,丈夫一个人的工资无法维持。无奈,她在家政公司找到了家政钟点工的工作,就是给人家收拾屋子洗衣服。她第一次走进的是一家102平方米的家庭。没洗的锅碗堆在厨房里,脏衣服扔在洗衣机上。干了一会儿,潘玲哭了。大学毕业,管理干部,竟干这样的活儿!

为了多挣钱,她每天上午下午都在忙,每个月也就挣1200元,刚够房租。儿子在沈阳的费用太高,学校还要交各种书本费、资料费、补课费。而且,儿子的同学们周末都在校外补课,她的儿子也必须得补,一个月这一项就得一千多元钱。也就是说,不算房租,一个月母子俩至少得2600元!丈夫的工资,除了交房贷,也就只够他自己在辽阳生活的。这么大的亏空怎么办?手里的积蓄很快就花光了。她想到了卖房子,但毕竟房子就是家啊,没了房子就没了家啊。

而在此时,孟良的日子也不好过。结婚生子后,除了很少几次的出差,他就没和妻子儿子分开过。现在,一个人住在冷清的房子里,整整一周都无法安睡,工作提不起精神。没办法,只好吃安眠药。

2009年10月中旬,妻子儿子离开近两个月后,孟良周末坐车来到了沈阳。看到妻儿住在高价租来的破旧房子里,心里很不是滋味。

第二天,孟良非得跟着妻子去工作不可。他看到爱妻竟跪在地上擦雇主家角落里的灰尘,孟良很心疼,在擦一只玻璃花瓶时,她的手不小心划破了。孟良很担心她却说:“没事,手出点血不要紧,这只花瓶是土耳其镀金花瓶,要是打了咱可赔不起。”

听了这话,孟良心里极不是滋味。捧着妻子已经粗糙僵硬的双手:“你别再干了,跟我回家吧。”

潘玲苦笑道:“不可能,我愿意这样……”

他知道自己无力劝服妻子,只能下了狠心:“那就卖房子吧,总不能让你干家政钟点工吧。”

潘玲终于找到和丈夫说卖房子的机会:“房子是肯定要卖的!儿子得在沈阳读6年书,初中和高中。房子卖了,我也得打工,因为卖房子的钱肯定不够……”

回到辽阳,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孟良卖掉了住房。当把房钥匙交给买主时,孟良忍不住落泪了,他成了无家可归的人。因为是银行按揭买的房,卖了房他只拿到了14万元。小小的存折,似有千斤重。这天晚上,他住回了父母的家――那个他生活过多年的老房子。

他开始周末往沈阳跑。可是,他只跑了两次,妻子又抗议了,因为跑一次来回的车费就得两三百元。妻子想让他省下这笔钱,因为儿子还得补课呢。

“赶走”丈夫,潘玲的心也如刀绞。她多想丈夫陪在自己身边呀,结婚二十多年,从未与丈夫分开过。有时灯坏了,没人修,水管漏水了,也没人管。如果丈夫在身边,这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的。可是,如果丈夫每个周末都来沈阳,一个月光车费就得一千多元,花不起呀。还有,他不想让丈夫看到她做家政服务,那会让丈夫感觉没有面子丢了尊严的。所以,只好赶走丈夫,不让丈夫看到这一切。

被妻子赶走的孟良一路上两眼发呆。无家可归,又不能看望妻子,孤独寂寞填充进他身体的每一个角落。这时,他第一次想到了离婚!

闹离婚,儿叛夫怨妻终悔

2010年春节前三天,孟良终于盼到了妻子和儿子。儿子突然问:“为什么不先回自己的家呀,三十晚上再去爷爷家!”原来,卖房子的事,潘玲没有告诉儿子。这时,只能实话实说了:“咱家的房子卖了。”孟小磊瞪圆了双眼:“那我们住哪呀?将来你们住哪呀!”

潘玲理直气壮地说:“你考了大学,我和你爸再买新房子。”她自己说这话时,心虚得很,因为到那时还能不能买起房,简直就是未知数。

这个春节,是一家三口过得最没劲的。过去有自己的家,每年春节在父母家过大年三十和初一。可这次,无家可归,潘玲也感觉到了难过的滋味。她偷偷问自己:“我错了吗?”这时,她马上想到了那些比自己还疯狂的家长们,卖房子卖血,还借贷供孩子补课。她释然了,因为自己的选择是明智的。

可是,一场变故,却差一点使婚姻破裂。

2010年5月初,期中考试,儿子只考了班级的第32名。按理说,这样尖子生林立的班级,考个中游成绩已经不错了。可这与潘玲对儿子的期望差远了,她的期望是儿子将来考上清华北大。极大的心理落差让她心里升腾起强烈的不满,她一改平时温和的脾气,暴跳如雷地训儿子:“你太不争气了,为了你,我连工作都丢了。为了你,咱家房子都卖了,你爸爸晚上和周末都得兼职干活……”

儿子也不管不顾地一吐为快:“不是为了我!我和爸爸都不想这样,只有你一个人想这样,你想满足你的虚荣心……”

母子冲突,严重对抗,让13岁的孟小磊失去理智,第二天竟逃学坐车跑回辽阳。等潘玲气急败坏跑回家时,却见丈夫和儿子在抱头痛哭。

那一刻,潘玲真是委屈痛苦到了极点:“我为了啥?我是为了儿子的前程!我是为这个家好……”

在她的泪水和逼迫下,儿子重新回到了沈阳,但是她和丈夫的关系降到了冰点。她明白,丈夫和她想的不一样,追求也不一样,丈夫让她太失望了。她给丈夫打电话:“咱俩离婚吧,我不想再拖累你了,咱俩是道不同不相为谋……”放下电话,她顿觉轻松多了。离了婚,她就不再欠丈夫的了。

听妻子要求离婚,孟良竟没有反对,他什么也没有说,默默地放下了电话。那个夜晚,孟良又是一夜未眠,终于下定了离婚的决心。凌晨,他迷迷糊糊地睡着了。睡梦中,突遇大火,他被困在楼里。想不到,披着雨衣冲进来的竟是潘玲。梦醒了,他一下子明白了,他还是爱妻子的。现在,是陪读闹得二人的感情出了差错,可两人的爱情还在……

一周后,孟良来到沈阳,当面向妻子请罪,夫妻又和好了。

潘玲也知道太难为丈夫了,就宽慰道:“再等五年,儿子考上大学,咱俩就能在一起了。就五年,很快就会过去……”

孟良来向妻子请罪,并不是真的认为自己有罪,而是不想和妻子离婚。不想离婚,就得承认自己错了。这样的两地分居,这样的情感煎熬,让两个人的爱情和婚姻已经变得很脆弱了,他们都在为过去的感情坚守,很难经得起风浪了。

2010年6月初,孟良高烧不退,烧成了严重的支气管炎和大叶肺炎。婆婆打电话给潘玲。潘玲却没有回来照顾丈夫,理由是儿子学习紧张,不能扔下儿子不管。

婆婆终于发怒了,说了句:“像你这样的女人,就不应该有丈夫!”就挂断了电话。

放下电话,潘玲的心里更苦,她爱丈夫,也心疼丈夫。可她更爱儿子,更看重儿子的前程。鱼和熊掌不能兼得,她不可能放下儿子。她流着泪喃喃自语:“孟良,对不起,很对不起,我也没有办法呀,分身无术呀……”

在病床上躺了半个月后,孟良康复出院了。他的心变冷变硬了。他不再兼职挣钱,而是下班后经常找朋友们出去喝酒。

2010年6月底,孟良的父亲患心脏病住院治疗,需要做搭桥手术。他没打算让妻子回到辽阳,因为他知道那是不可能的。他只是打电话通报一下:“我爸爸住院了,我向朋友借了很多钱,麻烦你把卖房的钱打进我卡里两万元……”

丈夫的要求被潘玲拒绝了,因为那笔钱是专款专用,她的母亲得病也没敢动那笔钱!她和丈夫没有能力再攒下一笔钱了。现在,是入不敷出。

孟良终于忍无可忍:“难道儿子的前程比父亲的命还重要吗?”潘玲脱口而出:“当然重要!”夫妻再无话。孟良明白地告诉妻子,他挣的钱要给父亲治病,不会再打进她的卡里了。

2010年7月中旬,儿子期末考成绩倒数第九名,潘玲竟在家长会上放声痛哭。她开始夜夜失眠做噩梦,整天说着无脸见人之类的话。看到儿子就斥责没出息,还会突然暴跳如雷……

考得这么差,孟小磊也非常难过。可是,他的心理压力太大了,为供他读书房子卖了,母亲工作没有了,他越想努力学习越无法集中注意力,考试时更是紧张得手在颤抖。

考得这样差,他多么需要母亲的安慰和鼓励!可母亲却是拼命的责骂和暴怒。他非常痛苦,更无心学习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潘玲仍是整日骂儿子没有出息,还动手打了儿子。

2010年8月中旬,已经放假还被母亲逼着补课的孟小磊,给母亲留了张字条:“妈妈,我回辽阳了,永远不再回沈阳上学,我恨透了你的打骂和侮辱……”

潘玲看到字条已是晚上,往辽阳打电话。儿子坚决拒绝回来,并声言:“你再逼我,我就自杀!”

手握话筒,潘玲万念俱灰,她不再发火,而是喃喃地说:“那好,你不回来读书,就是逼妈妈自杀呀!如果你不能考上清华北大,妈妈还有啥?那妈妈就失败得一无所有了……”

长期被母亲叨唠烦极了的孟小磊,以为母亲又是过去那一套,就在电话里大声说:“你愿意死就死吧,反正我永远不回沈阳读书了!”说完就摔了电话。

潘玲真是万念俱灰,先拿水果刀割腕,又吃下了整整一瓶安眠药。她认为,自己已经没有活着的理由了。

两个小时后,孟良觉得妻子该平静下来了,想打电话安慰安慰她。可是,一直没有人接电话。这时,他突然想起儿子在电话里喊的话“你愿意死就死吧”。他大叫一声:“不好,真的自杀了!”他立即拨打了沈阳的110报警电话和120急救电话。

潘玲没有死成,在总医院被抢救过来了。可是,她醒来后仍虚弱地说要自杀,因为儿子不回来上学她活着没有意思……

孟小磊没有特别伤心,很冷漠地陪父亲看望妈妈。

孟良突然明白了,妻子和儿子的心理肯定有严重问题。他先带儿子检查,儿子被确诊为应激心理障碍和抑郁症。半个月后,潘玲的身体稍稍恢复健康,也被确诊为应激心理障碍和焦虑症。专家为母子俩制定了详细的心理治疗与心理疏导方案,并开始实施治疗。

2010年12月中旬,经过专家的心理疏导与治疗,潘玲和孟小磊的情绪稳定了,可要想彻底恢复心理健康,至少还需要半年的时间。

孟良不敢想未来,因为他不知道等着他的未来是什么样子……

编后:据中国社科院的一项统计显示,我国36.8%的家庭存在父母陪读现象,在城市家庭中,陪读比例远远高于这个数字。教育最可怕的是用父母预期的幸福来栽培孩子。家长督促孩子学习无可厚非,但照顾过度,事事包办代替,不但增大家庭负荷,还将导致孩子自主能力不足,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以至像本文主人公,造成不堪重负的心理创伤。

教育专家给家长的建议:

家庭是个共同体,其命运的悲欢离合,家庭成员应该一起参与,包括孩子,孩子自己的期望,父母应该尊重,而不能将自己的理想和愿望一味地强加在他们头上。如果孩子认同和接受父母的期望,会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否则往往适得其反。

1. 增进和孩子的了解、理解和沟通,做孩子的朋友,即使孩子外出求学,亦可通过电话、网络和定期探访等方式亲子互动,让孩子在放松的自我空间里,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温暖和爱。

2. 每个孩子都很在乎父母的关系,美满幸福的婚姻,会给孩子积极的力量,因此,父母要善待并经营好自己的婚姻。

3. 跟孩子在一起时,注重培养他们专注与坚持的能力,在日后的人生中这些能力比考试得满分更重要。当孩子表现良好的时候,应给予鼓励:“妈妈相信你一定也能安排好自己的学习!”并慢慢移开自己的视线,变监督为信任。

4. 不再给孩子施加压力,比如说:我们为了你花费了那么多心力。那样孩子会有负罪感,当他努力后达不到妈妈的标准后,干脆破罐破摔,跟妈妈无言对抗。

5. 假期是用来休闲的,有给孩子报眼花缭乱的培训班的钱,还不如带他去旅游。告诉孩子:学习是你自己的事,自己将来从事什么行业,将来是怎样的人全靠自己今天的努力。父母会尽最大努力帮你开路,但你要自己迈出的脚步。

6. 有条件的话,建议家长偶尔到学校听一听课,了解一下学校教育和孩子的情况,加强与老师的沟通。

上一篇:姜晓萍,幸福安然的女学者 下一篇:王宛平和女儿一起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