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史料在历史课堂上绽放光彩

时间:2022-10-27 04:23:31

让史料在历史课堂上绽放光彩

【中图分类号】G633.5

一、[案例背景]

史料可分为两大类,即文字史料和图片史料,它是历史教学的必要前提和基础,历史教学要做到言之有据就须有史料的支撑。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初中历史的学习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历史思维能力。在八年级的课堂上适时地应用一些史料对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突破重难点、提升学生的情感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都有着积极和重要的作用。

二、[案例描述]

以《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为例。

片断(一)20世纪70年代外交的大事――中美关系正常化。

本课创设了参观博物馆的情境,故提出要求―“博物馆馆长请你先自学”。由学生自学本目内容。

设问:通过你的自学,哪位同学说一说建国后的中美关系?(生:二十年的敌视、禁运、封锁等)那为何在七十年代中美关系突然发生转折呢?出示背景材料:

材料一:现在已有五个世界实力中心――西欧、日本、中国、苏联和美国,……这五只力量将成为决定未来的核心。

―摘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材料二:20世纪60、70年代美苏争霸中出现了苏攻美守的局面,迫使美国不得不……联合中国对付苏联。

―摘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材料三:自赫鲁晓夫1956年上台后……中苏边境形势十分紧张,两国关系几近破裂。

―摘自《苏联的霸权主义》

材料一说明什么问题?(生:中国在世界上实力增强)材料二说明什么问题?(生: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劣势)材料三呢?(生:中苏关系破裂)那么请同学根据三则材料分别站在中国和美国的立场上分组讨论中美关系发生转折的原因有哪些?(生讨论得出结论:中国:国力的增强为应对来自于苏联的威胁;美国:利用中国牵制苏联。)同学们分析地特别好,也就是说中美关系正常化是两国的共同要求。接下来请同学们跟随馆长一起来参观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图片:第一幅―乒乓外交、第二幅―基辛格访华、第三幅―尼克松访华、第四幅―会见尼克松、第五幅―《中美建交公报》。咱们这个环节参观完毕了,馆长请同学们根据刚才你看到的概括一下中美关系正常化的三部曲。(生思考得出:1971年基辛格访华、1972年尼克松访华、1979年中美建交)请同学们继续根据馆长也提供的材料来谈谈对中美关系的认识和展望。

材料一

材料二:中美两国……总体上保持了稳定发展的大方向,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巨大利益。

―2006年《国家主席在美国耶鲁大学发表重要演讲》

材料三:美国宣布向台湾出售总额近64亿美元的武器装备后,中国外交部等部门纷纷抗议交涉。

(生讨论得出结论:1、中美两国必然存在矛盾和分歧,但也有着广阔的合作前景。2、中美双方应加强对话、交流,平等交往,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片断(二)2001上海APEC会议。

请同学们先看一段视频,边看边思考:视频反映了哪次会议?有哪些你熟悉的面孔?播放视频。(生:上海APEC会议,有、布什、普京等各国领导人参加)。

三、[分析与反思]

1、史料的运用对于突破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史料分析把抽象的历史具体化,展示历史细节,尤其是通过史料的阅读分析,培养学生阅读史料的能力,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养成史论结合的学习习惯,从而实现历史的学科功能。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上海APEC会议都是本课的重点,而中美关系出现转机的原因则是本课的难点。在本节课中我都运用了史料有效地解决了重点,攻克了难点。

如片断(一),给学生提供了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背景史料,由学生分析概括得出结论,这样就避免了由教师单纯的讲述。既加深了印象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很好地解决了难点问题。关于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过程,通过观看大量的图片史料到自主概括中美关系正常化三部曲,实现了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学生学得明白学得有效,又很好地解决了重点问题。如片断(二),播放视频史料,也起到异曲同工之妙。

2、史料的运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使其记忆力提高,思维更加敏捷。历史具有过去性,把过去发生的史实用图片、视频等形式呈现,可以化无形的历史为有形的存在,学生就会身临其境,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渴望求知的时期,通过多种形式的史料全方位地展示历史的原貌,可以让学生获得不同的体验,对于激发学生兴趣有很好的作用。

如片断(一),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和过程,如果没有那些史料,那只有教师干巴巴的讲述和课本的文字,学生学得索然无趣,自然也收不到好的学习效果。如片断(二),视频也是学生特别喜欢的史料形式,学生兴趣昂然的观看和积极的思考代替了传统的授课方式,重点问题的解决也就顺理成章了。

上一篇:新课标下的一堂音乐课 下一篇:公共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