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中小企业担保投资公司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探讨

时间:2022-10-27 04:05:57

新时期中小企业担保投资公司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探讨

摘要:我国中小企业自1992年开始实行信用担保实践以来,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推动与健全社会信用机制以及实现良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方面都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但我国中小企业担保投资公司目前尚还存在许多问题,对其进一步发展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本文通过对新时期下中小企业担保投资公司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探讨,进而提高解决其问题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担保投资公司;信用担保;问题现状;对策

自我国于1992年开始实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实践以来,经历了由政府推动的规范试点阶段(1999年)、担保体系逐渐完善阶段(2000年)、规避风险金融创新阶段(2001年)和迅速膨胀发展阶段(近几年)之后,目前我国服务于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机构的规模已经相当可观,主要包括政策性、互与商业性担保机构三种类型。而从全国范围来看,我国约有70%的担保公司同时还兼营其他投资类的业务。至2004年,全国就已经出现了约3000多家大大小小的担保公司。从总体上来看,这些担保公司的存在与发展,在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推动与健全社会信用机制、实现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等方面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也取得了喜人的成绩。

但同时我们也可以发现,目前我国的担保投资行业的建设体系并不完善,缺乏一套健全的全国或地区性的监管机制,行业内相关的法律法规比较滞后,许多担保公司的运作管理体制并不专业与规范,还有某些担保投资公司的信用缺失等导致我国的担保投资发展行业呈现良莠不齐的发展现状。这些问题严重阻滞了我国担保公司的发展步伐,尤其是对中小企业担保投资公司的影响更甚。

一、我国中小企业担保投资体系存在的问题现状

(一)担保机构体系存在着结构性的缺陷

我国目前总体的担保机构数量还比较有限,难以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而且在担保机构的数量与担保的贷款金额上,政府担保的份额占有过高的比例,民间资本型的担保(包括互助担保与商业担保)占有的市场份额严重不足。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产生主要是因为中小企业的金融困难,而中小企业金融困难的原因主要包括中小企业倒闭与违约的高比率、资产抵押与担保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信息不对称与道德风险、金融业的整合与贷款紧缩等,它实质上是一种市场现象。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只是作为宏观调控者与社会管理者而存在与发挥作用的,它在市场上的主要职能是制定市场规则、维护市场秩序及监管市场正常运行。中小企业的担保投资活动作为一种市场现象,本应由市场本身运转的机制与调节能力进行解决,即应该由民间资本在中小企业贷款市场上来提供贷款担保。政府过分参与信用担保行业导致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过分依赖政府担保,这并不利于中小企业担保投资体系的完善。

(二)缺乏有效的资金补偿机制与银行风险联动机制

我国的政府担保机构资金来源主要是各级地方政府的资金与资产,再辅之以担保费收入。但地方性的财政资金与资产划归的绝大部分都是一次性的,且规模也比较小,再加上政府担保机构不以盈利为目的,因此收取的担保费也较低,显而易见政府担保机构缺乏有效的资金补偿机制。另外,企业的贷款风险主要集中于担保机构,依据国际惯例,在分担担保风险上,担保机构应承担70%~80%的责任,剩下的部分则由协作银行进行承担。而我国对于这一点缺乏明确的制度规范,再加上担保机构实力不足,大多数银行就将中小企业的贷款风险转嫁给了担保机构,导致担保机构的担保风险过于集中,无法做到合理地与银行实现风险分散,这不仅造成了担保机构权责的不对等,也弱化了银行对企业的科学考察与评估能力,增大了担保投资活动的整体风险。

(三)中小企业诚信意识差,担保投资活动缺乏专业人才与规范管理

担保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担保投资活动专业素质无法做到完全适应担保业的需要,尤其是新时期下担保机构的迅速扩张导致本来就显得稀缺的担保人才更加供不应求。再加上我国中小企业扩散面广,数量多,但从整体而言,社会信用问题还是广为诟病,而且我国也缺乏对担保机构的相关法律规范,对贷款人或担保人缺乏一套严格的监督管理机制,甚至有部分中小企业还采取非正当的程序进行“逃、甩、赖、废”债务的现象。

二、完善我国中小企业担保投资活动的相关建议

(一)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构建政府担保与民间担保相互分工、共同合作的科学信用担保体系

我国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在各级政府的积极推动下已初成规模,并有效缓解了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发展问题。但从整体结构上来看,我国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中居于绝对主导地位的仍然是政府的财政性担保机构,民间资本型的担保机构比重过低。依据国际上其他国家的发展形势来看,像美国与德国这样政府出资规模很大的国家,政府出资的担保货款数额占中小企业货款余额的比例一般不超过10%。但因目前我国的经济社会体制尚处于转型期,所以,必须按计划有步骤地来逐渐降低政府担保在整个担保体系中的比重,提高互助担保与商业担保这些民间资本型担保在整个担保体系中的比重与地位,达到政府担保与民间担保在市场上科学分工、互助共赢的局面。

(二)建立健全担保机构的资金补偿机制与风险分散机制

由于政府担保机构基本上不以盈利为目的,只能依靠财政预算拨款来补偿资本金,但这些资金来源单一,也很不稳定。建立政府担保机构的资金补偿机制可以采取每隔一段时间或周期性的由政府将财政收入增长的一定比例数用来补充政府担保机构的担保资金,也可将征收的中小企业税收总额按一定比例间隔一段时间用于政府担保机构的资金补偿。另外,制定有效的风险分散机制,可以采取扩大担保机构的规模将就,构建银信风险共担机制,促进银行与中小企业共同合作、互相监督的良好合作机制,发展与完善中小企业的信用体系。另外,国家要营造出一种良好的制度环境,完善担保业的相关担保法律体系,以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来规范担保业的发展,有效促进中小企业的担保投资发展。

参考文献:

[3]钟守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担保质量的分析与对策[N].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5)

[5]翁晋利.对天水市政策性投资担保公司经营情况的调查[J].西部金融.2010(3)

上一篇:市场经济下的建筑业成本初探 下一篇: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组织运作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