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学生,也成就自己

时间:2022-10-27 03:53:54

成就学生,也成就自己

时光如水,往事如烟。从1991年至今,二十二载已倏然而逝,孙欣始终在一方教室里、三尺讲台上,与学生共攀巍巍书山、共搏茫茫学海,已送走了六届毕业生。她的学生有的上了清华、北大、美国加州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等国内外著名学府;有的走上了工作岗位,成为所在单位乃至行业的佼佼者……孙欣成就着学生的未来,也成就着自己的梦想。

二十多个秋冬春夏,流走的是如烟岁月和无数不眠之夜,不变的是栉风沐雨、执着前行,勤学不辍、精教不止。

“点滴”班任情,志不改,爱无疆

回首二十年的班主任生涯,孙欣老师总是谦逊地说:“从踏上讲台那天起,我只想做个好老师。每天真诚地面对我的每一个学生,认真地面对每一天的工作,努力处理好每一件事。”在她心中,每一个学生都是一朵纯洁的花蕾。但花儿离不开育花人的精心培育。假期,她冒着严寒或酷暑去家访,哈市的大街小巷都留下了她的足迹。工作中,她宽容地接纳桀骜不驯的孩子,坚持为生病的孩子义务补课,为患脑瘤的孩子捐款……

“激情燃烧,奉献自我,学生第一。”

2003年,孙欣的母亲做乳腺癌手术并化疗,而她刚刚接手了一个初一新班,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班风正处于形成阶段。为了不影响工作,她只是在母亲手术的当日请了半天假,每天下班后她拖着疲惫的身体到医院陪护母亲,第二天一大早又准时出现在工作岗位上。时间一久,一种无名的酸楚常常会沿着每一根神经周身蔓延,可她硬是坚持下来了,没有耽误一节课。

沉重的工作压力和家庭负担,无时不在透支着孙欣老师的健康,2007年她病倒了,医生要她住院手术治疗,可是孙欣怎能舍得放下毕业班的学生们?她谢绝了医生的劝告,硬是说服了家人,忍着病痛,开了一大堆静点药拎回学校,点滴瓶就挂在黑板上、挂在办公室的窗户上,她边上课,边批改,边点滴。望着药液一滴滴滴进孙老师的血管里,孩子们感动了,他们用默默的努力、用优异的中考成绩回报了他们敬爱的孙老师。

2010年的那个冬季,正值又一个毕业学年步入教学的关键阶段,孙欣的喉部被诊断出多种病症,吞咽异常困难,说话疼痛难忍。医生强烈要求她尽快做手术,可她又一次挺了下来,从秋冬到春夏,从清晨到夜晚,每天承担着高强度的毕业班教学工作,直到学生走出中考考场,孙欣才不声不响地登上火车赴京就医……

“在学生人生最重要的关头,我个人的病痛可以忍耐,只要能站起来,学生的课一分钟也不能耽误。”正是这样一种信念,让孙欣坚守在三尺讲台上,神采飞扬,忘记了自己的病痛,成就了孩子们绚丽的人生。

“爱生无价,启智生命,走出低谷。”

孙欣所带的班里有个叫泽泽的男生,不喜欢写作业,上课爱睡觉,出言不逊,横冲直撞,活像一匹桀骜不羁的烈马。对他的教育转化,孙欣从关心入手,把点点滴滴的关心融于每一个眼神,每一次交谈,每一次家访。并让他做科代表工作,鼓励他为同学讲题,赞美他独到的思维……潜移默化中泽泽接受了孙老师,与同学们的冲突也越来越少,逐渐将精力转移到学习上。2007年中考,他以骄人的成绩升入省重点高中;两年后他凭借优异的综合素质,被免费保送到新加坡理工大学深造。

阳阳同学由脑炎引起了面瘫和两眼内视,住进了医院。整整一个学期,每周孙欣都利用业余时间去医院为他义务补课,每次课下来都是几个小时。而她年幼的女儿也需要照顾啊,但她一想到病重的阳阳和阳阳父母焦灼的目光,又义无反顾地来到他的身边。孙老师陪他一同走过了那段艰难的日子,阳阳的成绩不仅没有退步,而且还大幅提高,为此他的父母给学校送来了一面大红锦旗,以表彰孙欣老师的无私奉献。

2010年,班里的松达同学因患脑瘤住院,孙欣组织同学们为他捐款,献爱心,并且多次到医院和家里探望。后来,松达转到北京继续治疗,每天孙欣都跟他妈妈通话,了解他的情况,安慰他的父母。松达创造了一个生命奇迹,他不仅战胜了病魔,而且考入理想的高中。当他以挺拔的身姿,站在省重点高中军训的操场上并担任旗手的那一刻,他的母亲正站在风华中学开学式的讲台上,动情地向与会家长、师生述说着这段教育故事。

2011届毕业生中有一个叫蓉蓉的女孩儿,她小时父母离异,她对父母的怨恨心理越来越严重:在妈妈的朋友面前和妈妈谩骂扭打,用小刀划自己的手臂,拿菜刀砍自己的大腿;爸爸发现她玩手机想夺下来,她一口咬向爸爸的手指头;夜里她常从家里偷偷地溜走,留下空空的床……在班里,她经常和同学闹矛盾,一丁点小事她都会破口大骂,甚至拳脚相加。每当出现这种情况,孙欣考虑到她特殊的家庭情况,从不找家长,而是一次次与她谈心、交心。当外校学生来学校找蓉蓉打架,孙欣始终守在她身边,与她共同面对,缓和了冲突,把一场“战斗”化解于无形。在孙欣眼里,蓉蓉是一个被爱遗忘的孩子,一个身心受伤的孩子,一个灵魂迷失的孩子。孙欣不抛弃她、不放弃她,即使是在课堂上也会时时地关注她,简单的问题、提问,难题单独给她讲。中考前的最后阶段,蓉蓉上课不再随意说话,能够抬起头来听课,低下头去做模拟卷子了。孙欣付出的那么多苦心总算没有自费,终于换来了她的醒悟。现在孙欣经常收到她自省重点高中发来的短信:“老师,最近身体怎么样?”“老师天冷了,要穿高领衫,注意保护好嗓子。”

也许不是所有的爱都能瞬间融化坚冰,也许不是所有的情都能瞬间迸溅火花,但每一粒冰晶都折射出爱的光辉,每一朵火花都蕴含着情的能量……

“牵手工大,高瞻远瞩,励志前行。”

为了达成思想教育的有效性,2010年~2011年,孙欣与哈工大化工学院学生会取得了联系,携手组织了五次“励志前行”活动,把优秀大学生请进风华中学校园,与班里的学生面对面谈学习、谈人生、谈立志,同学们开拓了视野,触动了心灵,坚定了信念,增强了动力。

陶行知说:“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孙欣相信心灵的力量,相信爱的力量。她相信只要带着爱启程,教师的心灵之舟就会驶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就会创造奇迹。也许今后,时光流逝会模糊学生人生的许多细节,但教师爱的语言、爱的行动,会永远镌刻在学生的记忆深处……

独辟语文风向标,传承国学,放飞情愫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孙欣感到自己的肩上担负着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

台湾诗人余光中曾写道,“烧我成灰,我的汉魂唐魄仍然萦绕着那一片厚土。”这让诗人魂牵梦萦的汉魂唐魄,就是我们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它穿越千古不老,激荡着华夏文明的血脉。它从何而来?孙欣认为,它从《诗经》中来,从《论语》《孟子》中来,从唐诗宋词中来……如何将民族文化的精髓传承给学生?孙欣在课内和课外语文教学中进行了长久的实践与探索。

“《风华经典诵》凝炼、编写,终成风。”

孙欣反复阅读《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等经典作品,月光中,与古圣先贤神交对话;孤灯下,在名篇佳作中畅游品思。最后她汇集沧桑壮阔、激越飞扬的文字编就了风华语文校本诵读教材《风华经典诵》,现已正式出版发行。其中有《四书篇》《古诗词篇》《古文篇》《现代诗篇》《经典美文篇》等,图文并茂,制作精美。

《风华经典诵》旨在让学生了解民族文化之源。孙欣希望这些感动心灵的声音,这些涤荡灵魂的文字,能成为学生成长的陪伴者、阅读的引路者。正是这种日日诵读,日日浸润,才得以承儒家思想之薪火,传厚德载物之大道!

2012年在教育部举办的全国“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实践研究”年会上,《风华经典诵》获得传统文化教育地方(校本)教材评选一等奖。

“‘华夏经典诵’筹划精心,诵读颂情。”

每周三的第七、八节课,孙欣为六年级学生开设了校本诵读课―――“华夏经典诵”。她精心备课,带领学生诵读陶渊明、李白、杜甫的诗歌,展示他们的壮阔人生、解读他们的诗词创作。书声琅琅在礼堂里回荡,学生沉浸在古典文学之美中。

“‘精彩展示’传承经典,唯美人生”

多年来,孙欣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积累的习惯。她引导学生摘抄诗词歌赋、精彩描写和哲理故事,并能熟读成诵,在每节语文课前安排5分钟的展示活动。《满江红》《劝学》《匆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悦耳的诵读声,有如雅乐,陶冶着学生的性情;有如清泉,滋养着学生的智慧。通过这种短短5分钟的课前展示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中华文化的的兴趣,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进了学生的自信心。许多毕业多年的学生对“精彩展示”仍念念不忘,师生每每相聚,他们还能清晰地忆起当年课堂展示的情景,并传为佳话。

近年来,孙欣先后十多次为“国培”项目、省教育学院教师培训、省森工系统骨干教师培训和农垦系统骨干教师培训等,做“国学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思考与初探”“论语智慧”等专题讲座,学员们最感兴趣的就是她“精彩展示”的精彩。

“沐浴儒家,访文庙、近孔子、讲国学,涤荡心灵。”

学习了《论语十则》,为了让学生更深切地感受、体悟儒家文化的精髓,孙欣和她的弟子们走出“森严”的校门,到围墙外面那个更大的世界去享受阳光和空气。在文庙,他们瞻孔子像,观大成殿,走状元桥,了解孔子的身世和思想,感受着孔子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和人生理想。到文庙参观,学生把儒家文化的种子和基因植入心灵、融进血脉。

孙欣喜欢读《论语》,她认为《论语》能够让人在现实的奔波中沉静下来,静观自己的心灵,寻觅人生的顿悟。2012年6月,在风华中学“论语讲坛”上孙欣主讲《夫子之道,忠恕而已》。何为“忠”“恕”?“中心”为“忠”,“如心”为“恕”。“忠”,告诉我们去“做”,做有益的事情;“恕”,告诉我们“不做”,不做无益的事情。穿行在文字与历史间,一个个名字、一则则故事、一段段历史,引领全校教师走近《论语》,润泽心灵,启迪智慧,领悟人生。

“研‘大家’,品大作,感‘大美’。”

文化应该是融会在一个民族血脉当中的。古典诗文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资源,为了使学生感受古典文学之美,孙欣带领学生进行李白、杜甫、苏轼等系列研究,以深入了解我国文学史上“大家”的作品及其思想意义。

下面让我们以“苏轼系列研究”为例,来领略孙欣的研究过程及成果。

第一步,了解苏轼生平并诵读苏轼诗歌。

向学生介绍苏轼,利用校本课堂进行交流。学生课下自读苏轼诗作,通过读书、上网了解苏轼生平及人生轨迹。

孙欣向学生推荐了课外阅读12首,其中又以《和子由渑池怀旧》《江城子・密州出猎》《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定风波》《西江月》《临江仙》等为重点研读篇目,印发给学生。

第二步,阅读苏轼词作、学习材料并讲析其词作。

印发余秋雨的《坡突围》及孙欣所写的《走近苏轼》等材料,让学生全面了解苏轼。讲析苏轼的诗作,介绍每首词的背景及所表达的作者情感,引领学生译读、析读、齐读,最后成诵,每节语文课前,学生大声诵读苏词,体悟词人情感,历时一个月。

第三步,上“苏轼研讨课”―――“黄州・苏轼・赤壁怀古”。

孙欣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译读”“品读想象”“苏轼与周瑜对比”“对话苏轼”等环节,理解苏轼的怀古情思,同时联系《定风波》《临江仙》《江城子》等苏轼词作,理解苏轼在贬谪黄州后的情感历程。

2012年6月15日,全国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传统文化研究”总课题组长张鹏举教授等莅临风华中学听了孙欣的这节课,并听取了孙欣关于“苏轼系列研究活动”的汇报,充分肯定并高度评价了孙欣及风华中学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教师论坛’展风采,好评如潮,佳绩喜人。”

2012年,在“全国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实践研究”年会上,孙欣登上“教师论坛”,以《传承经典,感悟国学》为题,介绍了她和她的学校关于传统文化教育实践与研究的情况,获得“论坛优秀主题发言奖”,学校荣获年度全国“先进集体”。2009年,案例《访文庙走近孔子,沐浴儒家精神洗礼》和《杜甫系列研究》,获得全国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2011年,案例《朗朗经典诵,漫漫国学行》和《走进诗圣的心灵世界》,获得全国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2012年,教学案例《苏轼系列研究》获得全国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论文《感悟“夫子之道,忠恕而已”》获得全国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2011年、2012年连续两年,孙欣被评为“全国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实践研究先进个人”。

传统文化的研习,带给孙欣和她的学生无穷无尽的快乐,假以时日苏轼所言之“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定将应验。

担重任带团队,慎思践行,推波助澜

作为一名骨干教师,多年来孙欣立足于集体备课,点点滴滴关注着青年教师成长。

过去,集体备课以“常规”备课为主。随着时间的推移,多数教师在完成一轮以上教学以后,驾驭教材的能力越来越强,这时常规集体备课就容易出现复制既有经验的情况而缺乏吸引力。

在学校的支持下,孙欣开始着手改变集体备课,引导大家向深度思考、向广度探究,即进行“主题式集体备课”:围绕一个主题长期、深入地进行探究,侧重挖掘教学中本质性的内容。一个研究主题确定以后,分五个步骤来操作:第一步,每位教师结合学情,独立备课;第二步,在集体备课中提出见解,交换看法,大家或提出问题,或切磋教法,有时和风细雨,有时唇枪舌剑;第三步,每位教师进行二次备课,将集体备课的精髓内化;第四步,开展研讨课,以检验备课成果;第五步,集体交流,总结提升。教师在集体备课前准备要深入细致,在集体备课中要协作钻研、质疑释疑、畅所欲言,在集体备课后要勤学不辍、修改思路,运用于教学。

在集体备课的变革中,孙欣努力点燃集体的精神,凝聚集体的智慧。老师们正沿着“研究―探索―反思;交流―合作―共进”这样的路径前行着,从研究走向课堂,又走出课堂、走向新的研究,也使得风华中学语文教学风生水起,日臻佳境。

有时,工作的压力沉重如山,压得人透不过气来,可大家依然承受着、坚持着,没有一个人退缩,一路行来一路歌。这是为什么?就是因为在这个协作共进的团队中,在集思广益的集体备课里,有孙欣跟伙伴们互相帮助、相互支撑,每个人的心中都有数,知道自己肩上的重任,知道自己属于集体。

在集体力量的驱动下,孙欣愈加成熟了,由一位默默无闻的中学语文教师,成长为一名在区域内有着广泛影响的名师。

2011年4月,在“区毕业学年交流会”上,孙欣以《“主题式”集体备课的初探》为题,代表全区语文学科作了大会交流。2011年5月,在“全省初中语文校本教研暨集体备课研讨会”上,孙欣代表哈尔滨市发言,介绍风华中学语文教研组开展“主题式集体备课”的情况。近年来,孙欣多次以省、市、区名优教师代表的身份,到依兰、通河、阿城、绥滨、富锦、抚远等地送教,做示范课和讲座,把先进的教学理念、丰富的教学经验毫无保留地传给外地同行。

孙欣饱含对生活的热爱、对工作的眷恋,创作了《感谢生活》《风华颂》等诗歌。

二十余载风雨兼程,孙欣由初为人师的青涩,正走向不惑之年的豁然,她感到自己和工作、学生、学校已经融为一体,心中充满了对学校、对同事的感恩之情。她悟得:工作如水,洗涤灵魂,让心灵圣洁;工作如火,点亮心灯,让心房不再阴暗;工作如船,撑篙在手,载着师生向着理想的彼岸漫溯!

“既然脚下踏着波澜,又注定终生恋着波澜……那么,便把一生交给海吧,交给前方没有标出的航线!”孙欣喜欢徐敬亚这首叫做《既然》的短诗,她觉得诗人写出了她的心声,她说她愿意以此诗与同行们共勉!

上一篇:参与生成评价 下一篇:如何让地理课堂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