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控制好工民建中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时间:2022-10-27 03:27:16

浅析如何控制好工民建中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摘要:混凝土是各种工程中用量最大,用途最广的一种建筑材料。本文作者分析了工民建中混凝土控制的几个方面,包括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控制、配合比例控制,以及施工质量控制等,以供参考。

关键词:工民建 混凝土 施工配合 质量控制

Abstract: the concrete is all kinds of engineering of the largest amount, use is the most extensive a building materials.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concrete in the civil control aspects, including concrete to the quality control of raw materials, with a proportional control, and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for your reference.

Keywords: civil concrete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with

中图分类号:TV5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分析

1、水泥

水泥进场时,必须有质量证明书,并应对其品种、强度等级、包装、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验收。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快硬硅酸盐水泥为一个月)时,应抽样复查其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安定性等性能,并按其试验结果使用。

凡水泥强度低于水泥强度等级规定的指标,或水泥的细度、凝结时间、烧失量和混合材料掺加量四项指标中任一项不符合国家标准规定时,都视为不合格产品。

试验报告中应包括除28d强度以外的各项试验结果。

2、骨料

对骨料(渺、石)总的要求应是高质量、高强度、物理化学性能稳定、不含有机杂质及盐类的粗细骨料。满足规范JGJ52―92JGJ53―92的要求。

砂、石使用前应按产地、品种、规格、批量取样试验。试验项目包括颗粒级配、密度、表观密度及含泥量等,必要时还要进行碱活性检验及测定石料的针片状含量、软弱颗粒等指标。

混凝土用的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得大于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同时不得大于钢筋间距最小净距的3/4。对于混凝土实心板,可允许采用一部分最大粒径为1/2板厚的骨料,但最大粒径不得超过50mm。泵送混凝土的碎石粒径,不应大于输送管内径的1/3,卵石不得大于输送管内径的2/5。砂子应为粗砂或中砂,泵送混凝土宜用中砂,通过0.315mm筛子的量应不少于15%。

不得采用风化砂、特细砂、铁路道渣石以及用不同来源的砂、石掺杂混合料作为骨料材料。

3、混凝土外加剂

混凝土外加剂的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的要求。选用的外加剂应具有质量证明书,需要时还应检验其中氯化物、硫酸盐等有害物质的含量,经验证确认对混凝土无有害影响时方可使用。

选用外加剂时,应根据混凝土的性能要求、施工工艺及气候条件,结合混凝土的原材料性能、配合比以及对水泥的适应性等因素,通过试验确定其品种和掺量。

不同品种外加剂应分别存储,做好标记,在运输与存储时不得遭受污染。掺用氯盐类防冻剂时,氯盐掺量按无水状态计算,不得超过水泥重量的l%。掺用氯盐的混凝土必须振捣密实,且不宜采用蒸汽养护。

4、混凝土掺和料

为改善混凝土某些性能或节约水泥,在混凝土中掺人一定的水硬性或填充性掺和料。其掺和料的性能应符合有关规程或标准,并经过试验验证合格后方可采用。

二、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控制分析

1、混凝土施工配合比的换算

试验室所确定的配合比,其各级骨料不含有超逊径颗粒,且以饱和面干状态。但施工时,各级骨料中常含有一定量超逊径颗粒,而且其含水量常超过饱和面干状态。因此应根据实测骨料超逊径含量及砂石表面含水率,将试验室配合比换算为施工配合比。其目的在于准确的实现试验室配合比,而不是改变试验室配合比。

调整量=(该级超径量与逊径量之和)一(次一级超径量上一级逊径量)

2、混凝土施工配合比的调整

试验室所确定的混凝土配合比,其和易性不一定能与实际施工条件完全适合,或当施工设备、运输方法或运输距离,施工气候等条件发生变化时,所要求的混凝土坍落度也随之改变。为保证混凝土和易性符合施工要求,需将混凝土含水率及用水量做适当调整(保持水灰比不变)。

3、混凝土配合比

需满足工程技术性能及施工工艺的要求,才能保证混凝土顺利施工及达到工程要求的强度等性能。

水工素混凝土和少筋混凝土配制坍落度一般为3~5cm,配筋率超过1%的钢筋混凝土配制坍落度一般为7~9cm,对于桥梁施工中的箱梁采用泵送施工,混凝土配制坍落度一般为l0~14cm,初凝时间在4小时以上,强度为45Mpa的缓凝早强混凝土;灌注桩要求配制强度为35Mpa,凝结时间在10小时以上,坍落度一般为18~22cm 的大坍落度超缓凝混凝土。

按通常的配制方法使混凝土达到上述工程技术性能是困难的,为改善混凝土性能,提高混凝土强度,达到工程各部位对混凝土各种性能的要求,在混凝土中掺入不同类型的外加剂,改善混凝土性能的科学配制,优化混凝土的配合比,在施工中效果明显。

灌注桩用混凝土,按通常的配制方法,当水泥用量为420kg/m3(水灰比为0.56)时,混凝土的强度才能达到35MPa,但由于坍落度(18~22cm)过大,均质性差,和易性不好,凝结时间也达不到缓凝1Oh,以上的超大型缓凝要求。在配制混凝土中掺入1%的减水剂优化配合比。水泥用量每1m 混凝土可节省4O公斤左右,而且在坍落度达到18~22cm 情况下,均质性、和易性良好,凝结时间也可以缓凝到1Oh以上。优化配合比后的混凝土和易性、缓凝作用良好,在灌注桩混凝土施工中消除了卡管或断桩等事故,保证了顺利施工。并且混凝土的7天强度也比通常不掺外加剂配制的混凝土提高2O%左右。

可见,科学配制混凝土,早期强度明显提高,加快模板周转,加快施工速度,其技术、经济综合效益十分显著。

三、抓好工地试验室的工作

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好坏与试验室的工作是分不开的。首先使用的原材料要符合要求,特别是砂、石材料变异性较大,试验室人员必需按照技术规范的要求,经常取样进行检验,不符合要求的材料杜绝使用。试验室必需根据工程结构各部位对混凝土性能的要求进行各项试验,提出性能好,成本低的混凝土配合比。水灰比是影响混凝土强度的一个主要因素,所以,每天工地进行混凝土搅拌前,试验室必需检验砂、石料的含水量,调整混凝土的用水量,以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施工中当混凝土坍落度大于规定的范围时,不准人仓浇筑。因为若配制混凝土的原材料质量得到控制,称量准确,则坍

落度变化大的原因必然是混凝土中水量的增多,这样则水灰比变化大,必然导致混凝土强度的降低。所以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工地试验室人员一定要经常进行混凝土坍落度的检验,坍落度符合要求才能入仓。

四、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分析

一般说来,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包括浇筑前的质量控制、浇筑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点和冬、夏季浇筑过程的质量要点控制等几方面。

1、浇筑前的质量控制要点

对混凝土浇筑方案进行审批:要根据浇筑面积、浇筑工程量、劳动力组织、施工设备、浇筑顺序、后浇带或施工缝的位置、混凝土原材料供应、保障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以及停电的应急措施等问题进行认真的综合研究并逐项落实,确保万无一失。

模板和钢筋应做好预检和隐检,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再次检查,确保模板位置、标高、截面尺寸与设计相符,且支撑牢固,拼缝严密,模板内杂物己清除干净。关键部位应再次查验钢筋品种、数量、规格及插筋、锚筋情况。检查机具准备情况。对搅拌机、运输车、料斗、串筒、输送管道及振捣器等准备是否充分,对可能出现的故障已有应急措施,并经过试运行。

2、浇筑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

对浇筑的混凝土应坚持开盘鉴定制度,鉴定制度原则上每天都应根据原材料情况进行调整。

混凝土浇筑中,要加强旁站监督,严格控制浇筑质量,检查混凝土塌落度,严禁在己搅拌好的混凝土中加水,不合格的混凝土要退回搅拌站。

对泵送混凝土,要求混凝土泵连续工作原送料斗内充满混凝土,泵允许中断时间不长于45min。当混凝土从高处倾落时泊由倾落高度不应超过2m,竖向结构倾落高度不应超过3m;否则应使混凝土沿串筒、溜槽下落。并应使混凝土出口时的下落方向垂直于楼、地面。

检查振捣情况,不能漏振、过振。查看控制模板、钢筋的位置和牢固度,遇有跑模和钢筋位移情况时,应及时采取措施处理。特别注意钢筋加密区、施工缝、沉降缝、后浇带等部位混凝土的浇筑处理。

竖向构件如柱、墙的底部,应先填5O-100mm厚与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

浇筑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时,应在前层混凝土凝结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一般混凝上的初凝时间为45min,终凝时间为12h。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混凝土的施工质量问题在施工过程中时有发生,我们在确保混凝土质量的同时,更要强调在施工中施工人员能够掌握好施工过程中各个阶段的质量控制的要点,控制好每一个环节的关键问题,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就能够得到保证,从而可以提高建筑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杨海霞.工民建施工中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几点思考.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5).

上一篇:如何设计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性 下一篇:膨胀性过湿重亚粘土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