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像三年“变相”版银币说

时间:2022-10-27 02:56:53

不久前我在钱币市场上买到一枚袁像三年“粗发”版银币,同行中有人说它是“冒牌货”,理由是其背面没有“塑料包”似的饰纹。《收藏》总83期刊登的周传芳先生《袁世凯头像嘉禾银元版别初探》一文中说背面嘉禾结带处,形成一个不规则的圆,好像是用塑料包住似的,这是区别粗发版的重要一环。显然,周先生的“塑料包”说已成为“粗发”版银币的界定标准,没有它就不是正宗的“粗发”版银币,而是“冒牌货”。

自周先生披露“粗发”版银币的特征及认定标准后,我一直在寻找,看来它非常稀有,几年来始终无缘相遇。因此只得再次仔细观察分析周先生提供的图片资料,遗憾的是其正面图像太模糊,耳朵、头发、眼睛等细部特征根本无法辨认,但大致形象有点近似我收藏的“粗发”版银币,其背面的“塑料包”尚清晰可认,好像是在原嘉禾结带上修改雕作,所以我怀疑这个“塑料包”是雕刻师个人戏作。不管怎样,不搞清银币正面的文字、图像是说明不了问题的,因此只有请教周先生,我的这枚“粗发”版银币(见图)是否与有“塑料包”的基本一致?若是的话,它俩应是同版异模了,否则,那就是冒牌货,另当别论。

同版异模也好,冒牌货也罢,我收藏的这枚银币,毕竟与普通袁像银币不同,该币头像似乎不像袁世凯,耳朵异常,没有耳垂,头发较粗,似呈波浪状;上眼睑下垂,眼线分明:鼻子、嘴巴有点向前突出。由于当时铸造厂多、量大、模子多,袁像的微细差异是难免的,但尚无不像的。即使设备、技术条件较差的兰州造币厂,所铸造的袁像银币也不过是相貌比较“老态”而已,引起人们感觉不像袁世凯的也只有该币,因此,袁像的改变是该币最主要的特征。另外,纪年文字稍有走样,胸花下内边齿无少齿现象。总之,该币异常现象较多,我称它为“变相”银币,“粗发”版银币是人们对它的习惯称谓,该币称为“变相”银币较为贴切,它能概括其袁像改变的诸多特征。

该币也决非“民国三年”生产。天津造币厂曾铸造过“袁像七分面”币,因其面容消瘦、有损袁氏形象,未被当局批准铸行。可想而知,这种有点丑化袁氏形象的银币又怎能上市流通?显然它是在袁氏去世后军阀割据的混乱年代铸造发行的。至于铸地,则无从考证。

责编 陶 贝

上一篇:馆藏唐镜选萃 下一篇: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纪念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