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员工福利计划教合一促进团体保险发展

时间:2022-10-27 02:32:37

加入员工福利计划教合一促进团体保险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身保险业飞速发展,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都有很大提高。1992年引入个人营销制度以来,团体保险与个人营销、银行共同构成人身保险三大主要业务。但近年团体保险发展速度却大为降低,出现了保险产品单一、管理和技术、服务相对滞后等诸多问题,还存在长险短做、承诺高息等不正当竞争现象,保费占整个人身险保费收入的比重也从1996年的87%下降到2002年的21%,极大地影响了人身保险业整体发展,成为限制人身保险业发展的瓶颈。团体保险发展缓慢有一定的客观原因。团体保险的客户以企业为主,目前社会公众保险意识薄弱、社会保障体制尚不完善、税收优惠政策还未到位、国有企业尚未建立现代企业经营机制等均会导致企业对团体保险的有效需求不足。但是,团体保险走出困境的关键应从自身找原因,研究如何满足企业保险需求,增加有效供给。加入企业员工福利计划就是有效途径之一。

一、加入员工福利计划是团体保险的必然选择

随着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和人才竞争的日趋激烈,员工福利计划成为企业人力资源战略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这无疑将带来商业团体保险的再次繁荣。随着我国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对团体员工福利的需求日趋成熟,社会保障制度在补充医疗保险和企业年金方面政策的支持日益明朗,以员工福利计划为主要经营方向的团体保险,将成为保险业新的业务增长点。目前,我国企业年金规模接近500亿元,加上以年金名义销售的保险产品有430亿元,企业年金成为我国养老保障制度的重要支柱之一。我国企业年金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每年1000亿元左右。世界银行更为乐观地认为,到2030年中国企业年金总规模将高达1.8万亿美元。在发达国家,企业为员工提供诸如退休金计划、团体人寿保险、医疗费用保险已经非常普及。团体保险几乎等同于员工福利计划,商业保险公司则是员工福利计划的主要提供者。

(一)保险业要发展员工福利计划。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看,员工福利计划是指企业为员工提供的非工资收入福利的“一揽子”计划。它一般包括:(1)国家立法强制实施的社会保障制度;(2)企业出资的企业年金、补充医疗保险、人寿保险、意外及伤残保险等商业保险计划;(3)股权、期权计划;(4)住房、交通、教育培训、带薪休假等其他福利计划。保险业所要发展的员工福利计划,是指上述计划的第二类,就是寿险公司以团体保险的形式,为企业员工提供的养老、健康、伤残、死亡等风险保障计划。

(二)保险业发展员工福利计划的重要性。发展员工福利计划是保险业服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可以减轻政府提供基本养老、医疗、工伤、失业保险等方面的压力,充分发挥政府、企业、个人三方的作用,有利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同时,有利于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实现员工福利成本收益的最大化。“在员工福利计划中每投入1美元就能促进公司经济效益增长6美元”的观念已经成为一种共识。对保险业自身来讲,发展员工福利计划是做大做强的需要,有利于促进保险公司转变观念,以健康的市场需求为导向,着眼于帮助企业增强其核心竞争力,满足企业建立发展员工福利计划的人身保险需求;有利于保险业开拓新的业务增长点;有利于保险业创建品牌、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三)保险业发展员工福利计划面临大好机遇。首先,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将逐步向市场取向转化,基本保障坚持低水平、广覆盖的原则,逐步降低养老金目标替代率;企业年金、补充医疗保险等将实行市场化、商业化运作,这些都为发展企业自主的员工福利计划带来难得的机遇。其次,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速,跨国公司在华企业率先引入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以及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了员工福利计划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手段对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积极寻求员工福利计划市场化的解决方案。截至2002年底,我国城镇就业人员为24780万人。如果每个人的团体寿险、健康险及以意外险的保费支出为400元,那么在不包括企业年金等养老金福利的情况下业务容量就达1000亿元左右,发展员工福利计划的市场潜在空间非常巨大。

二、保险业发展员工福利计划措施

保监会人身保险监管部相关负责人指出,目前发展员工福利计划面临两大困难:一是需求与有效供给不足的矛盾亟待解决;二是寿险业将面临外部的竞争压力。保险业要把优势变胜势,成为主流供应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发展团体年金保险,需要政府和保险公司的共同努力。

(一)国家应给予政策支持

1、国家应给予税收优惠。国际经验表明,团体保险的发展始终离不开税收优惠政策的支持。大多数国家都对团体保险尤其是团体养老金业务在缴费、投资和领取等环节给予不同程度的税收优惠。主要的优惠有两方面:一是企业或员工用于设立福利计划的缴资可以抵减当期的税额;二是福利计划的参与者及其受益人所获得的给付可以延期纳税或不需纳税。例如,日本政府就于1962年修改了部分法人税法及所得税法,完善了有关退休年金的优惠税制,并创立了税制合格退休年金制度。之后,企业或开始采用企业年金制度,或从原来的“退休一次金”制度逐渐演化为企业年金,企业年金制度真正得到普及。到1965年,日本政府修改了厚生年金保险法,制定出台了厚生年金基金制度。此时,便相继出现了两种企业年金制度,即税制合格退休年金制度和厚生年金基金制度。这两种制度虽然在法律依据、监管、税制和批准条件等方面均不同,但都取得了顺利的发展。

保险公司承担着一般商业机构无法承担的社会责任,可以为企业年金和补充医疗保险提供丰富的产品和服务,减轻社会基本保障的负担,为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国家应给予企业和保险公司税收优惠政策。如,允许企业年金缴费在工资总额4%以内的部分成本列支,并适时扩大列支比例;对企业通过寿险公司购买一年期寿险、意外险、健康险支付的保费允许在成本中列支;允许企业员工福利计划的个人缴费部分在个人所得税前列支;保险公司经营一年期团体保险业务享受减免营业税政策。

2、健全制度,标本兼治。促进团体保险发展,要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治标”就是要继续加大监管力度,打击违规行为,杜绝不正当竞争,维护团体保险市场正常经营秩序。在市场行为监管方面,应注意:首先,严厉打击团体年金保险经营中的长险短做,为投保单位化公为私提供便利等违规行为;其次,严禁销售高预定利率保单;再次,要打击不计成本、随意改变承保责任等恶性竞争行为。“治本”就是要完善各项监管制度,稳步推进条款费率改革。加强对团体保险经营风险的分析工作,逐步建立完善团体保险精算制度,提高团体保险从业人员准入门槛。比如,对销售人员要按销售保障产品、企业年金或综合员工福利计划区分,建立相应的资格考试制度。团体保险条款费率改革势在必行,但应建立在充分的市场调查的基础之上。费率制定要公平合理,既要保护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利益,又要保证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允许寿险公司对已报备团体保险产品进行灵活组合,打包出售。也可考虑选择在保险公司内控制度健全、从业人员素质较好的部分地区进行条款费率改革试点工作。

(二)保险公司积极参与

1、全面创新团体保险。保险公司要深入了解不同所有制、股权结构,不同行业、地区,不同规模、效益企业的需求,分析其需求层次与需求偏好,并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促进团体保险全面创新。积极介入企业年金市场,开发适合需要的新型险种,促进团体保险发展;建立专业化销售团队,探索包括专业中介、兼业等多渠道销售方式;建立全方位、一体化、一站式、跟进式的客户服务体系,成为企业员工福利计划顾问。

2、团体保险经营专业化。发展年金保险制度,为企业提供量身定做的产品和服务,不仅技术难度高,而且具有较强的风险性和复杂性。因此,应该走专业化经营之路,才能突出团体保险的优势。保险公司应探索建立团体保险事业部或企业年金公司等进行专业化经营;同时,应努力在组织架构上实现险种开发、展业、核保、理赔、客户服务一体化;并加快培养专业化团体保险人才,增强队伍活力。保险公司还应建立起一整套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的机制,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困扰团体保险发展的人才短缺问题。

3、注重内部风险管理。团体保险经营难度大,面临的风险也较复杂。保险公司在促进管理创新的同时,还要加强风险管理,建立年金保险科学的风险管理制度,完善与业务相匹配的风险控制体系,加强事后损失控制,尤其要注意科学决策,做好事前、事中的风险管理措施的制定。另外,加强法人机构内部管理,明确法人机构对分支机构的风险管控责任,建立和完善相关授权制度。■

上一篇:发展我国离岸金融市场 下一篇:债务重组新旧准则比较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