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与降纤酶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时间:2022-10-27 01:35:32

【摘要】目的观察依达拉奉与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联用组、降纤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作神经功能评分和凝血常规检测。结果联用组及降纤酶组治疗后Fbg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联用组神经功能评分减少,明显优于降纤酶组(P<0.05)及对照组(P<0.01)。结论依达拉奉与降纤酶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有较好疗效。

【关键词】依达拉奉;降纤酶;急性脑梗死;凝血常规

【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555[2007]03-0052-03

依达拉奉是新开发的一种新型自由基清除剂及缺血神经元保护剂,依达拉奉通过捕获羟自由基抑制脑血管内皮细胞、神经细胞的过氧化作用,减轻脑水肿和脑组织损伤。降纤酶是一种强力溶血栓的丝氨酸蛋白酶单成分制剂,属水解酶,分子量为36000左右,其直接作用于纤维蛋白分子链,释放纤维蛋白A肽,生成丝状纤维蛋白聚体,高效清除血液中纤维蛋白原,形成的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具有较强的抗凝作用。依达拉奉和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其独特的优点,引起临床神经内科工作者的关注,我们自2005年8月至2006年8月应用依达拉奉和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6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诊断标准[1],并经头颅CT证实。入选条件:①急性脑梗死发病72h以内;②首次发病或过去发病未留下神经功能缺损者;③瘫痪肢体肌力<4级;④头颅CT排除出血;⑤有出血史及消化道溃疡史,已应用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肝、肾功能损害等患者除外。将患者随机分为联用组、降纤酶组及对照组各30例,3组间年龄、性别、合并症、发病时间及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均无明显差异。

1.2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脱水剂、脑细胞保护剂、及改善脑循环、钙离子拮抗剂;联用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给予依达拉奉和降纤酶治疗:依达拉奉30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静滴,30min内滴完,2次/d,共用14d;降纤酶首次剂量10U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以后第3、5、7、9d分别给予5U;降纤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降纤酶。

1.3观察指标三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4d做凝血常规检查,观察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含量变化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治疗前后均查肝、肾功能,血常规检查。

1.4疗效评定根据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及《临床疗效判断标准》进行评定[1]:①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0级;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1~3级。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在18%之内;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加在18%以上。

1.5统计学方法测定数据以x±s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

2结果

2.1实验室指标治疗前后Fbg、PT、APTT、TT、INR各指标见表Ⅰ。联用组及降纤酶组治疗后Fbg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联用组与降纤酶组无显著差别(P>0.05);联用组和降纤酶组治疗前后Fbg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1);三组治疗前后PT、APTT、TT、INR及肝、肾功能,血小板计数均无显著改变(P>0.05)。

2.2联用组、降纤酶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见表2三组之间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联用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减少与对照组(P<0.01)和降纤酶组(P<0.05)比较有显著差异,三组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减少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

3讨论

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复杂多样,可能与病人发生脑血管急性缺血后,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产生大量血小板激活因子和自由基有关。急性脑缺血后其有关区域的脑组织发生严重的缺血,引起电压依赖性Ca2+通道开放,兴奋性氨基酸增加,启动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调控的Ca2+通道,这两者Ca2+通道的开放导致细胞内Ca2+超载,由此触发花生四烯酸代谢连级式反应及活化氧化酶系统,产生大量氧自由基造成脑细胞损伤,并合成白三烯导致脑水肿,是脑缺血特别是再灌注中产生水肿和组织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

依达拉奉是新开发的一种针对脑梗死急性期的新型自由基清除剂,其化学结构为3-甲基-1-苯基-2吡唑啉-5-酮(MCI-186)[3-methyl-1-phenyl-2-pyrazolin-5-one]。依达拉奉在体内以阴离子形式存在,并可转移一个电子给自由基而产生依达拉奉基团并且打断脂质过氧化反应链进而保护神经细胞[2]。依达拉奉可以通过减少神经细胞的程序性死亡的作用来保护缺血缺氧的神经细胞[3]。有实验表明依达拉奉结合亚低温治疗脑梗死具有更好的脑保护作用[4]。Shichinohe等研究发现依达拉奉可以明显的阻止梗死中心区周边的过氧化物的增加,并且缩小梗死的体积达75%,该研究直接说明了依达拉奉可以通过清除氧自由基而保护神经细胞[5]。

纤维蛋白原的增高是血栓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也是可干预的危险因素,降纤酶是由生物工程生产的纯化单一组分的抗栓酶制剂,降纤酶是类凝血酶,与凝血酶一样,在纤维蛋白原形成稳定的纤维蛋白凝块的过程中,先裂解纤维蛋白原,生成纤维蛋白单体后被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和循环血液清除,使纤维蛋白原降低。纤维蛋白原降解可降低血液粘稠度,使血液流动性增强、血管阻力降低、血流速度加快,增加血流量,改善微循环,增加缺血半暗带的供血,防止梗死范围扩大[6]。

本研究,依达拉奉与降纤酶联合治疗脑梗死,从清除自由基和降低纤维蛋白原两条途径,多种作用机制治疗急性脑梗死,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明显的并发症及不良事件。表明依达拉奉联合降纤酶能有效改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近期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MEA方案治疗难治复发急淋的疗效观察 下一篇:抗病毒I号眼液配合西药治疗急性结膜炎13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