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目的论角度解读《当幸福来敲门》汉译策略

时间:2022-10-27 12:58:13

[摘 要] 影片《当幸福来敲门》是一部励志的佳作,能够激发人们奋发向上。本文选取这部影片字幕的翻译作为研究对象,以“目的论”为翻译指导原则,探讨解释电影字幕的汉译策略。本文从简洁、归化及异化等几个方面展开讨论。其中对于简洁这一策略的分析又将从省略标点符号、口语化语言的使用、简单句和断句的使用三个方面展开。在翻译过程中,译者无论是采取何种翻译策略,实际上都是由目的论决定的。

[关键词] 《当幸福来敲门》;目的论;汉译策略

作为一种翻译理论,目的论是在20世纪70年代由维米尔首先引入翻译领域,后来由维米尔和赖斯将其进一步发展。该理论认为翻译策略的选择应视翻译的目的而定,目的决定了译者选择何种翻译策略和方法,以达到想要的结果。在翻译的“目的论”看来,决定任何翻译过程的首要原则就是要明确整个翻译活动的目的是什么。所以翻译的首要规则就是“目的规则”,即目的决定手段。“目的原则”是功能翻译理论三大原则,即“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诚原则”中的最高原则。

电影的字幕翻译用来指翻译电影、电视等大众音像交际类型时使用的两种方式转换的术语。字幕可以是语际间的,也可以语内的。通常所说的字幕翻译,指的是语际翻译(interlingual subtitles),也就是说在保留影视原声的情况下将源语译为目的语叠印在屏幕下方的文字。

《当幸福来敲门》是一部励志的商业电影。既然是商业影片,那么在翻译时,译者就必然不能忽视其商业功能,也就是要获得高的票房收入。译者为了实现其委托人要求达到高票房、获得高收入这一目的,必然会影响到翻译策略的选择。目的论从译文目的来考察翻译过程、翻译策略等问题,这无疑是“对传统等值理论的突破,为译者提供了新的翻译视角”。(陈小慰,2000)译者不管是采取归化还是异化的翻译策略,实际上都是由“目的论”决定的。

幸福,是人类不断追求的生活目标。电影《当幸福来敲门》让我们看到了主人公克里斯不断追寻自己的梦想的艰辛,让我们看到了坚持,看到了不放弃,最终幸福叩响心灵的门。

克里斯在片头的自述中讲到在他第一次见到父亲时,已经28岁了。他决定将来有了孩子,他的孩子一定得知道他的父亲是谁。因此他加倍努力做一个好爸爸,尤其是在妻子觉得没有得到她想要的“幸福”,离他们而去的时候。生活一次次地考验着他,令父子俩流离失所。然而,所有的种种困难都不能将他击垮,他在一家证券公司争取到了实习机会,实习期没有任何工资收入,更加残酷的是,在实习期结束二十个人中仅有一人可以留下。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最终经受住考验,成功加入了金融公司,通过影片最后打出的字幕我们了解到,克里斯最后开创了自己的事业,开创了一家投资经纪公司。由于本影片是一部激发人们奋发向上的励志影片,所以本文将其选作分析研究对象。

(一)简洁的翻译策略

1.省略标点符号

译者应充分注意到,整部影片在翻译的过程中,很多对话部分,都采用了省略标点符号的方法。这是因为字幕翻译的时间同步性和空间约束性要求译者必须采取简洁的翻译策略。下面我们来看一些例子:

Give me a kiss.

字幕:亲亲

He’s been waiting outside the front of the building.

字幕:没错 他拎个40磅重的玩意儿

I swear I will fill your spot,I promise.

字幕:如果你不把握这机会 我马上给别人

If you want something,go get it.Period.

字幕:如果你有理想的话 就要去努力实现就这样 就这样

I realized that by not hanging up the phone…

字幕:我意识到 这样做

当然省去标点符号确实可以省去一些空间,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译者可以胡乱地不加分析见到符号就省去,这样对于有效传递信息、表达思想也是不可取的。

2.口语化语言

纵观这部影片,口语化的语言可以说是贯穿始终。但语言的使用也应符合片中角色的身份特点。在进行汉译时,也应充分注意到这些特点,使译出语满足目的语观众的理解,达到他们的可接受度。下面是一些例句:

Hey,you know what day is?Yeah.

字幕:嘿,你知道今天星期几吗?知道。

-You know what Saturday is,right?-Yeah.

字幕:你知道周六要干什么,是吧?知道。

What?Basketball.

字幕:干什么?打篮球。

No.Hey,Dad.I’m going pro.I’m going pro.

字幕:不好。嘿,老爸,我要当职业篮球员,我要当职业篮球员。

以上几句是克里斯与儿子之间的对白,语言使用很生活化、口语化。鉴于翻译对等功能和可译性,汉语译文完全可以保留这样的特点。

3.简单句、断句的使用

字幕留在屏幕上的时间是有限的,当进行画面转换时,字幕也要由画面中人物的讲话进行同步切换。要观众在有限的时间内扫视完屏幕下方的字,确实也不是很容易的事。因此,语言要简洁明了,要让观众不用花太多时间来仔细阅读字幕就能明白画面中的含义,并且还能够让观众体会到电影的美感。这种情况下,简单句、断句的使用就成为影视剧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下面我们来看一些例句。

―Ralph:I’m waiting.

字幕:我还在等房租。

You’ll probably be about as good as I was.

字幕:你大概会和我以前水平一样糟。

Dressed yet?

字幕:穿好衣服了吗?

You know,so you’ll probably ultimately rank…

字幕:所以大概你的最终水平……

…somewhere around there,you know,so…

字幕:也就和我一样 所以……

Yeah,I don’t know,you know.

字幕:这可不好说……

Wow,this is…This is the way to watch a football game here.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his,really.

字幕:哇,这……呃……这才叫看球。真的谢谢您。

(二)归化翻译策略

英汉两种语言存在文化的差异,在对两种语言进行转换时,为了满足目的语读者或观众的接受程度,更多体现目的语的文化特色,那么译者往往可以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domestication)。

《当幸福来敲门》为了实现其商业创造价值功能,开创市场,在对影片的翻译过程中,必然会迎合目的语观众的接受度,对影片的翻译内容进行“加工、创造”。下面来看两个例子:

That’s kind of the way it works,you know.I was below average.

字幕:有其父必有其子嘛,我当时篮球就处于平均水平之下。

People can’t do something themselves…they wanna tell you you can’t do it.

字幕:那些一事无成的人,想告诉你你也成不了大器。

第一句话中,“有其父必有其子”出自《孔丛子•居卫》:“有此父斯有此子,人道之常也。”意思是说有什么样的父亲就会有什么样的儿子。在此处译者巧妙地运用了此成语,十分恰当地体现出父子两人对话时的语境,在内容上不谋而合,具有大体相同的表述形象。在翻译过程中,“当译出语和译入语在引申义和语用上相吻合时,就可以将词、词组、搭配等直接翻译过来”。(杨士焯,1998)

第二句话中,汉语译文中“成不了大器”来自老子《道德经》四十一章:“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器即为天才,这句成语指能担当重任的人物要经过长期的锻炼,所以成就较晚。这样的翻译对于中国观众来说,更易被接受,达到了电影字幕翻译的预期功能。

(三)异化翻译策略

异化,要求保留源语的语言特色和文化现象,即将交流过程中出现的源语文化概念等用源语的表达方式进行表述,使源语读者容易接受和理解。使用异化翻译策略的目的是,让目的语文化的观众能够了解到异域风情。在这部电影中,异化的翻译手法用得不是很多,看例句。

―Linda:Make every side the same color.Did you pay the taxes?

字幕:把每一面都弄成同一颜色。你付税了吗?

―Chris:No,I’m gonna have to file an extension.

字幕:没,我要申请延后缴。

―Linda:You already filed an extension.

字幕:你已经申请过延期了。

上面三句对白是克里斯与妻子琳达之间的讲话,琳达抱怨丈夫没有出息,不能够赚钱养家,埋怨丈夫付不起税,克里斯说他已经申请延期缴纳。此处采用异化的翻译手法,不会造成观众的误解,反而或许会激发观众的兴趣,想要进一步了解美国的这一纳税制度,从而达到促进文化交流的有效目的。

又如,I’d have to sell one more…to pay off all of those tickets under my windshield wiper.The problem is…I haven’t sold any for a while.

字幕:还得再卖一台……才够付车窗上的那些罚单,问题是……我很久没卖出一台了。

上述例句中,那些“车窗上的罚单”,给影片增加了新鲜感,让中国观众了解到国外在处罚车辆时,会在车窗上贴罚单,拓宽了观众的视野和知识。

本文从目的论角度对电影《当幸福来敲门》的汉译字幕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影视翻译常用的几种翻译策略,希望能够对影视字幕翻译实践有所启示。

[参考文献]

[1] [英]Shuttleworth M,Cowie M.翻译研究词典[M].谭载喜,主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2] Edwin Gentzler.当代翻译理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3] 张南峰.中西译学批评[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4] [英]杰里米•芒迪.翻译学导论――理论与实践[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5] 陈小慰.翻译功能理论的启示――对某些翻译方法的新思考[J].中国翻译,2000(04).

[6] 杨士焯.彼得•纽马克翻译新观念概述[J].中国翻译,1998(01).

[7] 李运兴.字幕翻译的策略[J].中国翻译,2001(07).

[8] baike.省略/view/115172.htm.

[9] baike.省略/view/168648.htm.

[作者简介] 栾颖(1980― ),女,辽宁盖州人,东北财经大学硕士,黑河学院英语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语用与翻译;黄向前(1977― ),女,湖南益阳人,西南大学硕士,湛江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化。

上一篇:电影语篇的传统文化精神分析 下一篇:浅谈《黑天鹅》对舞蹈电影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