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大有福》:苦涩的幽默等

时间:2022-10-27 12:52:17

《耳朵大有福》:苦涩的幽默等

《耳朵大有福》:苦涩的幽默

看到片名和范伟的名字以为这会是一部让人尽情享乐的喜剧,看过之后却发现虽然电影有很多搞笑的小段子小台词,笑过之后却是无奈和心酸。

范伟说电影是“精致粗粮”。的确,相比大片的高成本、大制作,它出身卑微,就其质量而言只能算作“粗糙”,但绝对精良。生活本来就是平淡甚至粗糙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哪个涨价都能让人抓耳挠腮。那些光鲜、那些奔驰洋房,对于大多数人,只是“艺术”,往往与己无关。电影很平淡地展现着退休工人老王的生活,算不上一个完整的故事,却恰恰是对生活最真实的还原体现。范伟的角色很有福相,不仅是耳朵,还有那张颇有喜感的圆脸,可他的生活真有那么多福气吗?想来是一种自我安慰的心理治疗吧。退休在家,银根紧缩,妻子卧病在床,儿子不务正业,女儿婚姻不幸,无数的压力压得他无法透气。他斤斤计较,算计毫厘,却大方掏出一百块犒劳为自己女儿出气的朋友,这是一种豪气,一种尊严,更是一种责任。身为人父才知做父亲的疾苦,当看到老父亲每天连顿像样的伙食都没有时,那一刻他表现了前所未有的愤怒。也许,身边的家人对于他才是最珍贵的。

他不抛弃,不放弃,一直坚持着追求更稳定的生活,每一个细微的机会他都不放过,因为他始终把握着内心最根本的信念。命运像流沙,无论如何紧握,都无法改变最终滑落的结局,这正是电影很悲情的地方,老王努力想改变一切,却不得不面对无奈的生活。命运有时候就是这么不公平。老王不是大人物,更不是英雄,甚至比很多普通人还要脆弱,他无法战胜困难,却也不甘心被打垮。尝尽了生活的苦涩,被生活撞得头破血流,他依旧坚挺。

这真的不是喜剧,虽然很多台词幽默异常,具备成为流行语言的潜力,可是笑过之后,会发现面部肌肉是僵硬的,一种叫做“苦涩”的滋味,不自然地爬上了眼角。幽默,可以让人笑到岔气笑到流泪;也可以哭着微笑,是苦笑,苦是因为无奈,笑是因为对生命还有信心,比如《耳朵大有福》。

广州读着:

非常规的爱情电影《蝴蝶飞》

看完《蝴蝶飞》第一感觉是不太像一部好的“爱情电影”:片中的“人鬼爱情”有点没头没尾,要惊吓不惊吓,要浪漫也谈不上,整部片阴阴冷冷。可过后细细想来,其实,《蝴蝶飞》不是一部“常规”的电影,也就是说,它既不适合用常规的爱情片标准来衡量,也不适合用常规的“杜琪峰标准”来衡量。

无须把故事看完就知道了,这其实又是一个老套的故事:活着的人其实已经死了,死了的人其实还活着。实际上,恩佳也好,东东也好,都是活在过往记忆里的人。这部电影讲得最多的,是人如何面对过去,如何面对心结。整个剧本的两段主线感情以李冰冰为支点展开,一个是李冰冰与周渝民,一个是李冰冰与黄又南。编导其实并未太多讲述李、周二人“感情”的发生发展,更多的是讲人如何去“对待”这种感情――无论是回忆中的还是现实中的。我们并不了解:到底李冰冰爱不爱周渝民?到底李冰冰爱不爱黄又南?因为影片的重点不在这里,《蝴蝶飞》的重点是说人在面对一生中最大的遗憾或心结时,要如何走出困境,得到新生与解脱。所谓“蝴蝶飞”,也是这个意思。正因为如此,所以尤勇在片中的穿插出现才有意义。他也面对着与李冰冰同样的问题,他也需要有新生与解脱。当他能真正面对自己说出“对不起”的时候,他的蝴蝶也出现了。

《蝴蝶飞》不是杜琪峰的转型之作,他也描写过爱情,只不过他对爱情的刻画和王家卫不同,没那么唯美浪漫,也没那么积极。坚守港片多年,使得杜琪峰式的爱情也充满了宿命的味道:《钟无艳》的美貌与爱情永远不能并存,《孤男寡女》的办公室恋情阻挠太多,《向左走向右走》的故事唯美中更多的是无奈,《瘦身男女》的爱也并非传统的“男才女貌”。但他刻画的情感却有着独到的能打动人心的部分,比如《钟无艳》里的那句“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再到《蝴蝶飞》里老父亲的潸然泪下……因此,《蝴蝶飞》也许仍可算是部爱情片,但又不是部普通的爱情片。

银川读者:赵香

现代版的“羊吃狼”的故事

公映之前,影片的详细故事被《我叫刘跃进》剧组列为一级保密内容,各种宣传资料甚至编剧翻过来调过去就是这么一句话,“一只羊,意外地闯进了狼群,最后几头狼自杀了”。以前都是过亿的大制作事先藏着掖着,到了影院才见真章,这次“刘跃进”让我们领略到国产小成本艺术片在操作上的趋向规范。刘跃进的经历并不复杂,用三言两语就可以说清楚,但是他在这番经历中内心的复杂变化、遇到的形形的人、各种让人哭笑不得的事件都不是简单能说清的。刘震云本身是作家,比普通编剧有着对生活更加深刻的认识能力和概括能力,他自动自发地把自己的影片上升到原型的高度,就是“一个现实社会中的古老寓言,或者说,我用现代生活,颠覆了‘狼吃羊’的古老寓言。”

无法否认,《疯狂的石头》催生了一批电影,这批电影各有不同,但共同的特点也非常明显,那就是黑色幽默,不单纯是搞笑打诨,而是直面生活、直面小人物的喜怒哀乐,而且追求叙事的快节奏,观赏性是其第一要义。导演马俪文说黑色幽默的直观表述就是“大难临头的幽默”,刘跃进是一个傻乎乎的底层小民,他无意中进入了一个他想都不敢想的圈子,结果引出了各色人等,搞得天下大乱,让原本看起来高高在上、坚固无比的东西瞬间坍塌。一头温顺顺傻乎乎的羊干掉几头嗜血凶残的狼,这就是当下中国的黑色幽默。得力于演员的精彩表现,电影的真实感和幽默感就更加吸引人。李易祥的表演较以往多了些许幽默感,肢体动作和台词都有出色之处,秦海璐的戏份不多,但其对白中的东北方言亦增添了不少趣味。影片中值得一说的是新影联老总高军的演出。那个“主任”手下的眼镜佬角色居然颇有功架,戏味十足,确实有些出人意料了。另外影片中的一些小角色也都很好看,例如街头拉二胡卖唱的老头和刘跃进的儿子都意外地表演精彩。

太原读者:陈静

一部山东人的奋斗史《闯关东》

步入2008年伊始,央视一套大戏《闯关东》热播,山东人朱开山及其一家可歌可泣的故事吸引着、感染着中国。

山东人在全国向来口碑不错。但作为一个群体,山东人到底都有哪些特点?想不起有哪部作品能全面、准确地表现出来,用的最多的关键词是:“吃苦耐劳”、“热情好客”、“诚实可交”,可并不全面。

《闯关东》写的虽然是一百多年前的山东人,但真实的故事,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会让全国观众对山东人有新的认识:山东人富有开拓精神,面对天灾人祸造成的生存危机,不是听天由命坐以待毙,而是靠艰苦奋斗开拓生存空间,到千里之外的东北大地顽强地扎根、生存、创业、发展,充分表现了山东人坚韧、顽强、勇敢、勤劳的精神。山东人下地会务农,进城能经商,足智多谋,生财有道。山东人善良厚道,靠诚信立身。山东人深明大义,国难当头挺身而出。可以说,《闯关东》集中展现了山东人的优秀品质,朱开山的形象,令山东人认同、自豪,也会让全国的观众信服。

听说这部电视剧运作非常成功,带来了不菲的经济收益。但我认为,这部电视剧最大的贡献是成功塑造了山东人,让一部山东人的奋斗史占据了央视一套长达20多天的黄金时段,每天吸引着亿万观众的眼球,感动着他们的心灵。《闯关东》自开播以来,不单是在山东地区,在全国各地的收视率都是节节攀升。

影视作品是直接面向大众的文化载体。借助影视作品传播文化,是典型的寓教于乐,更容易让人接受。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好莱坞电影在输出美国文化方面所起到的作用。《闯关东》的故事生动感人,故事的主角是山东人,而贯穿其中的灵魂是一种山东精神――山东人血脉中的优秀文化。借助于这部电视剧的广泛传播,这种优秀文化得到了提升、弘扬,不仅会以其独特的魅力激励更多的山东人,也会影响全国各地的观众。

济南读者:王玉珍

我们需要甘于寂寞的“许三多”

王宝强因成功饰演《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人气可谓如日中天。说王宝强走红,可以说主要是得益于“许三多”深得人心,而王宝强不过是有幸成了这个虚构人物在现实中的化身。王宝强却因此正在成为消费生活中的风云人物,媒体娱乐版对他的追捧连篇累牍,各种采访让王宝强应接不暇。

王宝强的价值,在于“许三多”在社会上产生的共鸣,然而,王宝强如果因此就毫无节制地收获扮演“许三多”的成功,很可能会毁掉“许三多”这个形象。“许三多”让人们喜爱,是因为在他身上,有着如今十分稀缺的品质,那就是远离浮躁、坚守寂寞。虽然因此他被看作是缺心眼、一根筋,不合时宜,但没有这样一种甘于寂寞的精神,许三多也不可能始终奉行“不抛弃、不放弃”,恪守“有意义的事就是要好好活,好好活就是要做有意义的事”。显然,如果让“许三多”活跃于喧嚣之中,就是让“许三多”否定自己、终结“许三多”。而且,“许三多”的成功,几乎每一步都离不开战友的相助。只突出“许三多”,无疑是对“许三多”这个形象的扭曲。至于王宝强自己,也不适宜因此“转型”为忙于走穴的“创收大户”。人们对王宝强寄予厚望,王宝强也确实有着很强的潜力,但如果急功近利,不能像许三多那样甘于寂寞,那么,很可能很快就归于平庸,乃至成为过眼云烟。

当今的人们也并不缺娱乐明星,缺的是甘守寂寞的“许三多”。

上一篇:电影《赤壁》音乐听后记 下一篇:杜丽娘青春的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