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丽娘青春的觉醒

时间:2022-09-03 08:18:31

杜丽娘青春的觉醒

[摘要]《牡丹亭》中的杜丽娘是封建时代的青年叛逆者,她大胆地追求爱情,追求个性解放,并与封建礼教作了殊死决斗,她因情而死,又因情而生。其中《惊梦》这出戏表现了杜丽娘青春的觉醒,这是她走上叛逆道路的关键。

[关键词]游园 惊梦 伤春 哀怨 觉醒

汤显祖曾说:“一生四梦,得意处唯在牡丹。”“牡丹四人,得意处唯在丽娘。”《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我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全剧五十五出,通过描写杜丽娘感春成梦,由病而死,死而复生,终于同柳梦梅结成良缘的离奇、曲折的爱情故事,热情歌颂了反对封建礼教、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和强烈要求个性解放的精神。

《惊梦》是《牡丹亭》中的第十出戏,主要描写杜丽娘青春的觉醒,这是杜丽娘性格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即她从名门闺秀走向封建叛逆道路的第一步。这一出戏包括“游园”和“惊梦”两部分。“游园”产生的背景:杜丽娘终日在闺中刺绣,难耐寂寞。迂腐可笑的老学究陈最良是丽娘的教书先生,他讲的《诗经》中“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诗句,触动了丽娘的情思。适逢父亲杜宝下乡劝农,她便由丫鬟春香带路去后花园消遣。

“游园”在内容上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写杜丽娘游园前的心理活动,由三支曲子和一组人物对话构成。

第一曲(绕地游),写丽娘面对大好春光,感叹自己却被禁锢在深深的庭院当中。生活天地非常狭小(“人立小庭深院”),心情怎能不烦恼忧郁?“抛残绣线”,表现出少女的慵懒及对现实生活的麻木,而“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的景色,又怎能不触动少女的情怀呢?这也就难怪丽娘“今春关情似去年”了。紧接着“乌夜啼”这组人物对话中,用“晓妆残”说明丽娘心情烦闷,无意于打扮自己,实际上暗写了伤春。后又借用李煜《乌夜啼》中的诗句突出了丽娘的烦闷――闺居的寂寞,而这烦闷并不是无端产生的,是封建礼教对青年女子的长期束缚,使她们过着完全与世隔绝的生活,而这与少女的本性――向往自由美好的幸福生活相抵触,难怪丽娘的烦闷“剪不断,理还乱”,所以她才想去游园,排遣一下自己的无奈。

第二曲(步步娇)写丽娘对镜试妆。年轻女子必然爱美,她要使自己的穿着和美丽的春光相映衬。“袅情思吹来闲庭院”,自然界中的一缕游丝也被丽娘发觉了,突出了丽娘对春的关切之情。她此刻在关注着自然界的哪怕是一丝一毫的变化,她渴望春天的到来,似乎也渴望着摆脱禁锢她的小庭深院。丽娘穿好了漂亮的衣服却不料想“菱花”“偷人半面”。羞得她赶忙从镜子前离开。闺阁中的青春少女连自己姣好的容颜也不敢正视,可见封建礼教对人的禁锢是何等之深。

第三曲(醉扶归)写丽娘妆成出闺。面对丫鬟春香的赞美,丽娘道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女孩子天生是爱美的,有对美的追求,但自己的美丽却是“三春好处无人见”,无人赏识,只能使鱼沉雁落,花羞月闭,这表现了丽娘对青春的珍惜,对爱情的向往和对个性解放的追求。

以上三支曲子,把一个欣赏自己的美丽而又抱怨幽居深闺无人赏识的贵族小姐的神态展现在读者面前。

第二部分(后三支曲子)抒发了杜丽娘游园时伤春的感情。

第四曲(皂罗袍),写丽娘到园中游玩,看到了姹紫嫣红的鲜花,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她想象中的春天景色是无限的美好,而这些又引出了她的无限感慨,抱怨这大好春光无人赏识,而身居闺房的她却无权欣赏。杜丽娘的感情由喜而转悲,由叹而转怨。

第五曲(好姐姐),写丽娘因花鸟而触情。她在园中看到了杜鹃、荼蘼早开花了,而牡丹却因花开得太迟而没能占先。丽娘实际上是用牡丹来暗喻自己的美丽,这就流露出她对虚度芳春的怨怅,有对美丽的青春被耽误的幽怨和伤感。那成对的莺燕,更反衬出丽娘的孤独寂寞。

杜丽娘平日为闺阁训戒所束缚,向往美好的生活,因诗而触发春情,看到了室外的美丽天地,她应该感到高兴,就像一只小鸟飞出了牢笼,窗外的自由空气应使她春心激荡,然而并非如此,正是这些花鸟才触发了她的情怀。美丽的杜鹃花竞相开放,而她自己的青春却被埋没在小庭深院当中。大自然引发出她对青春的热爱,春色盎然却又引发了她对自己命运的感伤。她不满封建礼教的束缚,热爱生活,崇尚个性解放,渴望自己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婚姻,而这一切都无从得到,她不能不伤感触景生情,她连花、鸟都不如,鸟儿还能成双成对地在一起自由飞翔鸣唱,而她只能面对春色,顾影自怜,所以她要伤感。以花、鸟衬人,表达了丽娘无限孤独寂寞之情,她哪里还有兴致继续观赏春光美景?所以她说“去吧!”有一种无可奈何花落去之感。当春香说“这园子委是观之不足也”时,丽娘却说“提他怎的”,一切感慨都尽在不言中。

第六曲(隔尾)可以用遣愁枉然来概括(“便赏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她只能继续在闺阁之中消磨时光(“兴尽回家闲过遣”)。

丽娘本因为寂寞、单调的闺中生活使她感到烦闷、窒息,才到花园里去散心的,不料,她那朦胧的无端的“闷”,非但没有解除,却因为姹紫嫣红的鲜花和“生生燕语”、“呖呖莺歌”的感发,她的青春觉醒了。她回到闺中的一段道白,就是她游园之后青春觉醒的内心独白,就是她对爱情、幸福与自由的呼唤,然而这一切在现实生活中都无法实现,她只能在梦中与情人相会。

如果说“游园”是青春的觉醒,而“惊梦”就是对爱的大胆追求,是对理学的大胆反叛。又因梦中情事在现实中无法实现,所以丽娘只好去死,在冥中去追求梦中的欢爱与自由。“游园”是“惊梦”的铺垫,是全剧发展的一个关键所在。“惊梦”部分主要是杜丽娘由思春而感梦,由感梦而生情,具体描写了杜丽娘“春情难遣”的恫怅情怀,以及和柳梦梅梦中幽会的具体情况,为以后的由情生病,由病而死,死而复生的情节发展又形成了铺垫。

总之,《惊梦》这出戏主要再现了杜丽娘青春的觉醒,在她性格发展中具有重要的转折意义。在明代,广大妇女受封建礼教的桎梏极严,青年男女在精神上受到了严重摧残,而程朱理学“存天理,去人欲”的观念,更使青年女子的个性受到压抑。杜丽娘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封建礼教管教森严的环境里,与现实完全隔绝,她的一切行为必须符合封建礼教的规范,甚至连午睡一回也被父亲视为大逆不道,母亲也因她的裙子上绣了一对花鸟而深感不安,怕引发出女儿的情思。而“杜丽娘这个封建礼教叛逆者的典型,她用自己的出生入死的斗争,深刻的反映了那个时代青年妇女的苦闷,吐露了她们蕴藏在心底的呼声。”明代处于资本主义萌芽时期,青年一代在一定程度上勇于反抗封建礼教,要求个性解放,追求自由的爱情生活,并为之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因而《牡丹亭》一出世,立即震动了整个明代社会,“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可见,杜丽娘的形象具有强烈的感召力,曾经震撼了许多青年妇女的心灵。

上一篇:沙溢:成功回归正剧 下一篇:为什么要与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