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肉鸭养殖关键技术

时间:2022-10-27 12:30:28

商品肉鸭养殖关键技术

中图分类号:S83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273X(2011)04-0004-04

商品肉鸭是指专业化的肉用型品种和兼用型品种。其特点有:①生长速度快、饲料报酬率高。商品肉鸭的早期生长速度较快。②净肉率高、肉质好。肉鸭上市体重一般在3kg以上,其胸肌和腿肌特别发达,产肉率高;且肉的品质好,瘦肉率高,肉嫩,风味独特,很受消费者青睐。③生长周期短(商品肉鸭由于早期生长快,整个饲养周期一般为42~56d)。④采用全进全出的生产流程。肉用仔鸭的生产采用全进全出式的生产流程,可根据市场的需要,在最适宜屠宰日龄上市出售,能获取最佳的经济效益。同时施行产、供、销一条龙的生产体系,则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现将商品肉鸭的养殖关键技术介绍如下。

10~3周龄雏鸭的饲养管理

0~3周龄是商品肉鸭的育雏期,习惯于把这段时期的肉鸭称为雏鸭。该阶段是肉鸭生长的重要环节,因为此时雏鸭刚孵出,各种生理机能均不完善,还不能适应外界环境,所以必须要为其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和营养条件,让其顺利地生长和发育,以发挥最佳的生产水平。

1.1雏鸭的生理特点

雏鸭的生理特点概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刚出壳的雏鸭体小、娇嫩、绒毛稀短,自身调节体温的能力差,很难适应外界环境的温度变化,需要人工给温。二是消化器官容积小,消化机能尚不健全,因此要喂一些易消化的饲粮。三是生长发育极为迅速,4周龄时体重比初生时增加20多倍,7周龄时增加约60倍,体重达到3kg以上,需要丰富而全面的营养物质,才能满足其生长发育的要求。四是抗病机能尚不完善,易受到各种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应特别注意搞好防疫及卫生工作。

1.2育雏期饲养管理要点

肉用仔鸭生长特别迅速,对饲养管理条件要求高,且对环境很敏感,又比较娇嫩,稍有不慎会引起生长不良,甚至导致死亡率增高,因此需要科学的饲养管理。育雏期的饲养管理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进雏前的准备:清洗鸭舍和各种工具,进行彻底消毒。备足垫料(网上育雏不用垫料),充分晒干(保证垫料不发霉)。雏鸭入舍前24h,开启加温设备进行预热,使室温达到育雏要求的标准。

(2)雏鸭的选择:肉雏鸭必须来源于品种优良的健康的母鸭群,种母鸭在产蛋前经免疫接种过鸭瘟、禽霍乱、鸭病毒性肝炎等疫苗,以免雏鸭在育雏期内发病。所选购的雏鸭大小基本一致,体重在55~60 g,活泼,无大肚脐、歪头拐脚等,毛色为蜡黄色,太深或太淡均淘汰。

(3)分群:雏鸭转入育雏室后,应根据其出壳时间的早晚、体质的强弱和体重的大小,把体质好的和体质弱的雏鸭分开饲养,特别是体质弱小的雏鸭,要把它放在靠近热源即室温较高的区域饲养,以促使“大肚脐”雏鸭完全吸收腹内卵黄,最终提高其成活率。体质相差不多的雏鸭也应分群饲养,雏鸭群的大小以200~300只为宜。第一次分群后,雏鸭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又会出现大小强弱的差别,所以要经常把鸭群中体质太强和体质太弱的雏鸭挑选出来,单独饲养,以免“两极分化”(即因抢食抢水能力的差异,而使强的更强,弱的愈来愈弱)。通常在8日龄和15日龄时,结合密度调整,进行第二次及第三次分群。

此外,雏鸭群过大不利于管理,环境条件不易控制,易出现惊群或挤压死亡,所以为了提高育雏率,也应进行分群管理。

(4)饮水:水对雏鸭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如果饮水不足或水质不良都将会影响雏鸭的采食量、抗病力和生长发育。一般供给清洁常流水,水温随季节调整。可在雏鸭的饮水中加入适量的维生素C、葡萄糖、矿物质预混剂、抗生素等效果会更好,既可增加营养又可提高雏鸭的抗病力。气温高,鸭的饮水量加大,要求饮水器数量充足,不能断水,同时要防止水外溢。

(5)开食:雏鸭出壳12~24h或雏鸭群中有1/3 的雏鸭开始寻食时进行第一次投料。投料最好选用全价的颗粒饲料,饲养效果好,如果无此条件,也可用半生米加蛋黄饲喂,几天后改用营养丰富的饲料饲喂。

此外,培育雏鸭要掌握“早饮水、早开食,先饮水、后开食”的原则。饲养员平时要密切关注雏鸭的动态,要少喂勤添、随吃随给,饲槽内要保持稍有余料,但不能太多,否则易酸败变质。

(6)饲喂方法:第一周龄的雏鸭应让其自由采食,保持饲料盘中常有饲料,一次投喂不可太多,防止饲料长时间吃不完被污染而引起雏鸭生病或者浪费饲料。要少喂常添,喂食次数:2周龄以内每昼夜添加6次,3周龄时每昼夜添4次,如发现剩料则少喂。第一周按每只鸭子35g饲喂,第二周105g,第三周165g,21~22日龄时在喂料内加人25%~50%的生长育肥期饲料。

(7)准备充足的垫料:鸭喜欢在饮水时呷水梳理羽毛,会把饮水器附近的地面弄湿,使用地面平养时会使室内的垫料潮湿,因此要准备足够的垫料,在潮湿的地方及时垫上新的垫料,以保持鸭舍的干燥温暖。

(8)疾病防治:为保证鸭群的健康成长,鸭场必须有严格的消毒和防疫制度,保证鸭舍的清洁和卫生,防止饲料发霉、变质,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预防鸭疫综合征、鸭曲霉菌病、鸭球虫病等。此外,育雏期还要防止鸭中暑和食盐中毒等。在疾病防治的过程中,同时应注意饲料中应添加适量的维生素A、C、E等。

1.3育雏方式

肉鸭的育雏方式主要有地面育雏和网上育雏两种。

(1)地面育雏:这是使用最久、最普遍的一种育雏方式,雏鸭直接放在育雏舍的地面上,地面上铺垫清洁干燥的垫料。

(2)网上育雏:网上育雏的最大特点是环境卫生条件好,雏鸭不与粪便直接接触,感染疾病的机会少;其次是不用垫料,节约劳动力;再次,网上温度比地面稍高,容易满足雏鸭对温度的要求,可以节约燃料,而且成活率较高。缺点是一次性投资较大。

1.4雏鸭的防疫

1~5日龄用2%高锰酸钾饮水;6~8日龄用万分之二痢特灵饮水;9~13日龄用万分之二高锰酸钾饮水;14~16日龄用万分之二痢特灵饮水。如遇天气寒冷,1~7日龄雏鸭在饮水中最好加入8%的葡萄糖,以增加雏鸭的热量。另外,网床上的粪便每天要打扫2次,网床下的粪便每隔3d清除一次。育雏室外每隔7~10d用生石灰消毒一次。

23~7周龄肉用仔鸭的饲养管理

肉鸭在3~7周龄称为中雏,中雏期是鸭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对饲料营养要求高,且食欲旺盛,采食量大,中雏期的生理特点是对外界的适应性较强,比较容易管理,其饲养管理的要点如下。

2.1过渡期的饲养

(1)饲料:3周龄左右应依据饲料供应商的指导将雏鸭料逐渐换成中鸭料,使鸭逐渐适应新的饲料。为减小由于饲料更换带来的应激,必须注意饲料的过渡,不能突然改变。过渡期一般为3d,具体方法是第一天雏鸭料占2/3;第二天雏鸭料占1/2;第三天雏鸭料占1/3;第四天完全用中鸭料。

(2)转舍或扩栏:对于二段式肉鸭饲养在育雏脱温后即可安排转舍,转群前必须空腹方可转运出。肉鸭转舍时抓鸭、运鸭及新环境的不适应等均会造成肉鸭应激而影响生长,要注意尽量减少应激。转舍或扩栏最好在夜间或早晨进行,并在饮水中加入多维素以防止应激产生。此外,若采用网上育雏、地面育肥,则雏鸭刚下地时,地上面积应适当小些,再逐步增大活动面积。建议有条件的采用一段式饲养,雏鸭脱温后逐步扩大饲养面积直至扩栏到整栋育肥。对于生态养殖的肉鸭在转舍或扩栏适应后即可放入运动场,肉鸭下水初期要有专人训练照看,下水时间由短到长。

上一篇:观赏、食用双型植物――羽衣甘蓝 下一篇:种养“爱迪生”肖保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