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能捕手:风电项目咨询顾问

时间:2022-10-27 12:02:26

风能捕手:风电项目咨询顾问

在大西北旅行过的人,都不会忘记这样的风景:湛蓝的天穹下,金色的夕阳中,一座座白色风车矗立在广袤的大地上,巨大的叶片或随风转动,或静默地指向天空……

是谁竖起了这一座座风车,又是谁在风车下值守?

本期《职业》走进风车背后的绿色职业,专访三位风电领域的从业者。他们来自全球风机制造商十强金风科技下属全资子公司天源科创风电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从事的是风电服务领域最核心的技术工作和支持工作。

在荒原、大漠,在高山、海洋,当劲风刮起时,有这样一群“捕手”,他们不畏疾风严冬,探寻风的足迹,摸清它的脾性,要把风“驯化”成绿色能源,为人类服务。

刘翔,就是这群“捕手”中的一个,他的职业有一个正式的名字叫“风电项目咨询顾问”。

也许是名字里的“翔”字,注定了刘翔与风的缘分。工商管理专业毕业后,他因为偶然的机会进入现在的公司,做风电项目的经济分析和经济评价工作。在前辈的熏陶、感染下,他渐渐爱上了这份工作,“这是个朝阳产业,技术是新的,人是年轻的,年轻人是很容易就喜欢上这个行业的。”

工作第三年,刘翔开始转型做风电项目咨询。从文科到理工科,这在许多人看来都是不合常理的职业跨度,但刘翔介绍说,这在风电这个行业并非完全不可能,“首先,业务知识都是新知识,学习能力是风电人必备的素质;其次,除了理论,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大量的经验数值的积累,做得越久,越能把握。”

现在,这个文科出身的风电人已经可以用最深入浅出的语言,为外行人描述“风能捕手”到底是一份怎样的职业。

在天源科创的项目咨询中心,刘翔带领着一个三十多人的团队,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在风电项目建设初期,从各个专业角度为业主提供建设性意见,对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其中,风力资源评估是最核心的内容,“就像探矿一样,要把储量、开采难度、开采成本都要弄清楚。”

在风电场的建设中,还有一系列的咨询问题,比如微观选址,“就是每台风车怎么放,才能实现发电量最大”,比如机组选择,“风车要求能在野外无人值守运行20年,技术更新换代又很快,所以机型选择也相当关键。”

做这份工作,现场勘察和测量是必不可少的,项目咨询中心每个员工每年平均出差达到200天。而刘翔永远都忘不了承德红松风电场的冬天,那里海拔1800米,冬天的气温只有零下30~40度,顶着大风,他们和业主一起深一脚浅一脚,在雪地里进行选址勘察。厚厚的积雪掩盖住了地上的大土坑,一不小心就会掉进去成了“雪人”。 “那会的条件也不如现在,方圆五六公里都找不到像样的住的地方。”

在北方的项目中,这样与冬天的“亲密约会”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一般情况下,风电场建设周期为一年,三四月左右开工,因为土建等施工在冬天无法进行。所以,项目前期设计就必须在前一年十二月或一月最寒冷的时候完成。

但在刘翔他们看来,这些都不怎么有难度系数,“最难的是怎么保证这个方案确确实实是最优的方案,能实现发电的最佳效益。所以,我们现在还有项目后评估。如果实际收益和当初预计之间的偏差控制在5%以内,才能算是成功的方案。”

从业十年,刘翔一直没有想过跳槽,他用了“如鱼得水”来形容自己的状态。他也喜欢带着骄傲谈起和他一起工作的员工们,他们平均年龄不到30岁,专业各异,从工商管理到空气动力学、环境保护,再到海洋地质,五花八门。虽然每人一年要做二十多个大小项目,但团队里始终充满着朝气,大家相互学习,在面临不同问题时,都能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案,“这点很重要,风电项目咨询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职业,要考虑到方方面面,只有一个专长,发展空间就小,复合型人才才能走得更远。”

上一篇:7姿16式,在蔡明的坐标里寻找我们 下一篇:到风电行业寻找新机会